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言文翻译要尽量做到对原文的每一个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有所反应,力求符合原意,译文语句要准确通顺,简洁流畅。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1.留 “留”,就是保留不译。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等,译文时均不作翻译,可直接保留下来。如: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翻译要尽量做到对原文的每一个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要有所反应,力求符合原意,译文语句要准确通顺、简洁流畅。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一、留,就是保留不译。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译文时均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学生学习和理解文言文内容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翻译文言文的具体方法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留、换、调、引、增、删。教给学生翻译的方法,以期能够帮助广大学生除却文言文的学习之困、失分之殇。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今译的具体方法,通常可概括为“留、换、补、删、调、并”六个字,现分别说明如下:一、留。即文言文中沿用至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人名、地名、官名、爵名、书名、谥号、庙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典章制度的名称等专有名词,在译文中均按原文予以保留。如“至和元年七月某  相似文献   

5.
将文言文中的某些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综合考查的重要内容。解答文言翻译题。要坚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直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简而言之,可以归纳为“六字真经”,即“留、对、换、增、删、调“。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同学视为畏途。本期“专题讲座”栏目,刊发了两篇重头稿,以期能对同学们的翻译备考提供帮助。《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运用“六字秘诀”解决翻译障碍;《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与对策》则告诉我们如何抓翻译题的踩分点。运用这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去解答本期《题型讲练》栏目中的四则文言文阅读训练,战术与实训完美配合,同学们定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用“对、留、增、减、调、换”六个字来概括。对就是对应、对译,即翻译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对应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古汉语的词除了基本词汇为现代汉语继承外,大都作为现代汉语的构词成分,翻译时应选准与之相对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课文的翻译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因此,字斟名酌的翻译是文言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在组织学生讨论《工之侨献琴》一文中“使国工视之”和“乐官传视”的“视”的翻译时,从这个字的翻译上发现这则寓言有几个问题值得商讨。教参“译文”把“视”译为“看看”,笔者认为这里的“看看”包括下面两种理解:一、不负责任地随便看两眼教参“课文评点”上说:太常、国工、贵人、乐官这般人并不看重琴的好坏,也不懂得它的好坏,而只看它古不古,“弗古”,就是平常之物;“古”就是“稀世之珍”。正是根据这个标准…  相似文献   

9.
《学周刊C版》2016,(20):235-236
文言文翻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使他们具备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具体来说,高中文言文翻译要注意以下几点: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合乎情理,语言简洁”的原则,做好“留、删、补、换、调、意”,尤其是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时,要注意联想迁移、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固定句式。  相似文献   

10.
陈红 《中学文科》2008,(8):42-42
中考文言文阅读,一定会考翻译。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信”是忠实原文;“达”是行文流畅;“雅”是措辞典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在具体翻译时,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文言文翻译,很多人用留、删、补、换、调这五个字来概括其中的技巧和方法,这五个字确实较好地概括了文言文译句的常用方法,但是在具体翻译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些易忽略、易出错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练习导引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文言翻译的技巧,向来就有“换、留、增、删、调”的说法。没有科学的方法,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指导学生认真领会这五个字的精髓,念好这“五字真经”,对学生文言翻译水平的提高,无疑是大有帮助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把这五个字扩充为五句二十个字:遇异而换,遇同而留,遇省而增,遇虚而删,遇序而调。  相似文献   

13.
有些同学翻译文言文时,一碰到“曰”字,就译成“说”,这并不妥当。其实,“曰”字的翻法有很多种,从下面所列的十二个句中就略见一斑。(1)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  相似文献   

14.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往往迅速暴露出文言文翻译上的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以前的文言文学习中缺乏直译意识和语境意识所致。文章认为:应当以教材教学为根本,扩大读背范围,读背优先,猜证并举,落实“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直译、意译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训练学生掌握“留、删、补、换、调、变”等基本翻译方法,从而提高其文言文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取法于课内,巩固积累于课外”应视为文言文翻译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这里介绍文言文翻译中常用到的“留”“换”“补”“调”“放”五个基本的、有效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直译的方法大致可概括为六个字:换、变、补、调、留、删。先看一段文言文。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惟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1.换,即用现代词语替换文言词语,用双音  相似文献   

17.
一种便捷的文言文阅读法——符号法●云南吴瑞芳翻开高中学生的语文课本,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单元已“面目全非”了,学生在课本上翻译注释,密密麻麻,以致于将原文都“淹没”在译文里,不可谓不用功。然而,时间一长,学生自己也辨不清自己写些什么,真是事倍功半。我...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文言文中,不少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往往将古人的名字、号及其他一些称呼弄不清楚。例如:《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中的“陈康肃公尧咨”,《隆中对》“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中的“徐庶元直”等等。学生在自译时感到很棘手,因此,有必要谈谈古人的署名和称呼。现代与古代称呼人的名字是不相同的。现代一般是指人的姓名,而古人的名和字则各是一个称呼。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史记·陈涉世家》)这里的  相似文献   

19.
正文言文翻译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自推行新课标以来,文言文翻译不仅是高考的重要考点还同时是高考的难点,每年这片的失分点都较多。对于言文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坚持将直译作为主要手段,时辅以意译。文言文直译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字字落实我们通常把它概括为七个字:留、删、换、调、补、选、固。一、留国名、年号(干支纪年、纪月)、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庙号、特定称谓等。例如:至和元年(年号)七月某日(间),临川(地名)王某(人名)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句除了"记"余下的皆可保留。  相似文献   

20.
谈文言今译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能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能把句子翻译得准确、通顺”。这是中学生学习浅易的文言文所必具的能力之一。然而由于古汉语距离我们的时代较远,很多语言上的差异往往成为中学生翻译古文的困难。学生的译句或多或少,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的译文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有的译文不符合现代语法的规律,译文不通顺、不准确、词不达意,更不用说译文的连贯、得体。概括起来,学生在翻译中常出现的毛病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