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电生物反馈是指运用工程技术的方法将正常人无法知道的脑电信息检测出来,再以某种形式反馈给受试者,使其学习如何增加或者保持某种脑电成分。脑电生物反馈是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的有效方法。本文给出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脑电反馈训练系统的设计。该系统选用成熟的脑电采集模块采集脑电数据,通过蓝牙将数据传递给Android移动终端,并在Android系统上开发反馈训练程序,实现了脑电生物反馈。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全新人类脑图谱绘就中国科学家成功绘制出全新的人类脑图谱——全脑精细分区图谱及其全脑连接图谱。人类脑图谱是理解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石。目前最常用的脑图谱还是100多年前德国神经学家布罗德曼在单个人的尸体组织标本上利用细胞构筑绘制的脑图谱。近年来虽然出现了一些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构建的脑图谱,但对脑区划分粗糙,很难与脑的功能解剖相对应。中国科学家利用脑结构和功能连接信息绘制的脑网络组图谱包括246个精细脑区亚  相似文献   

3.
类脑智能是以计算建模为手段,受脑神经和人类认知行为机制启发,并通过软硬件协同实现的机器智能。类脑器件以及类脑机器人分别作为类脑智能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在类脑研究领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分析了类脑器件与计算系统中的类脑芯片和类脑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重点探讨了类脑芯片在模拟人脑神经元模型和认知计算方面,以及类脑机器人在感知控制和智能生长方面的研究内容。然后,文章介绍了在中科院先导专项支持下,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初步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最后,针对现有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文章对类脑计算芯片与类脑智能机器人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并指出未来研究在仿人运动模型、类人神经运动控制、人机协同的智能机器人控制等方面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张修竹 《科教文汇》2008,(36):286-286
通过人类对脑功能的认识历程延伸到当前较新的脑功能研究现状,阐述了脑功能分工及模块说,全脑学说等理论。  相似文献   

5.
邓冬  李华云 《科教文汇》2014,(4):106-106,111
脑电生物反馈是指运用工程技术的方法将正常人无法知道的脑电信息检测出来,再以某种形式反馈给受试者,使其学习如何增加或者保持某种脑电成分。脑电生物反馈是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的有效方法。本文给出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脑电反馈训练系统的设计。该系统选用成熟的脑电采集模块采集脑电数据,通过蓝牙将数据传递给Android移动终端,并在Android系统上开发反馈训练程序,实现了脑电生物反馈。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佩里通过“割裂脑实验”,提出左脑与右脑具有不同优势功能的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并提出右脑是“本能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等等,故后来有人称他为“右脑先生”。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7.
以智能科技为核心技术、智能算力为生产力的智能时代再次把脑科学推向世界科学与技术前沿。脑科学是研究人、动物和机器的认知与智能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联结规律进行全面解析将最终绘制成脑功能联结图谱,近10多年来神经科学研究致力于系统性地解析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类型和神经结构连接,在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神经网络结构示踪等技术推动下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解析人类大脑这一最为复杂的信息和智能系统,会启迪类脑智能理论和类脑智能技术,即脑科学/神经科学启发的智能理论和技术。在智能时代,脑科学研究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范式促使脑机接口、类脑智能计算等类脑智能研究领域加入脑科学。脑机接口的神经解码和编码技术为绘制人脑功能神经网络图谱提供了重要的功能研究技术和方法,并且可探索在脑疾病临床诊治上的应用。类脑计算正成为脑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借鉴脑处理信息和学习的基本原理发展高能效、高速和智能的新型类脑计算系统,利用发展的类脑计算系统可以加速发展脑模拟和数字大脑,促进理解大脑运行机制和治疗脑疾病,发展数字脑科学和脑医学。新近出现的脉冲神经网络智能处理器为构建大规模类脑智能计算系统奠定了基础,未来类脑超级算力极可能超过人类大脑算力,影响智能科技变革和人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动想象已被广泛地应用在BCI系统上。传统对脑电信号分析主要集中在特征提取和分类上,本文分别从左右想象脑电信号的频域、时域和脑地形图上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左右想象脑电信号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大脑的认知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自身的终极挑战,脑科学研究的核心是理解脑功能的结构及物质基础。中科院在2012年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脑功能联结图谱计划"(Mapping Brain Functional Connections;简称:脑联接图谱;MBFC,2012—2020),目标是对特定脑功能的神经联结通路和网络结构的解析及模拟。专项代表了脑科学研究的战略制高点,对揭示脑的工作原理、推动智能科学技术进步、增进人类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专项设立以来,在感知觉神经环路发育和功能、视觉与本能恐惧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情绪的神经环路编码机制、成瘾和抑郁症等脑疾病机理、意识的神经基础、基因编译技术及脑疾病的非人灵长类模型、神经元分类和功能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神经环路双色钙成像方法、神经环路结构与功能研究工具开发、深度神经网络芯片研制,以及资源库与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研发进展。我们将进一步按照专项十年规划,开展脑认知科学、类脑人工智能技术、脑疾病早期诊断及干预3个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相关新技术研发和脑科技资源库建设,发挥中科院在脑与认知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中科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9年12月。目的是凝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脑功能与脑疾病方面的研究力量,快速提升中科院在脑疾病研究领域中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建成从事转化型研究的一流平台,促进脑功能和脑疾病的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培养一批在该领域中享有一定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凝聚一批从事转化型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脑态演化过程和脑态效应两方面内容;这些现象和效应,按照文中提供的方法和条件,是可以被重现和证实的。第一方面论述脑态演化过程:(1)专化过程:一个不专向任何科目的天然平均脑态者,每天用4~6小时学习一门科目,在此期间不学习其它科目,以避免其它科目的脑态对这科目脑态的干扰;如此坚持几年,在不断学习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此人的脑态(包括物质结构的状态、能量运动和信息通道等)越来越趋向这科目;最终经过3~5年单一学习此科目后,此人的脑态已经完全专向这科目了,即他整个脑态在这个科目得到了极大的强化,而在其它科目上他的脑态被弱化(甚至显现比一般人更弱的状态)。(2)向非专化发展的退化过程:已专化于某科目的专化脑态者,开始每天用大量时间去学习多个科目,而且这些科目的信态相差很大。这样以来,他的脑态就摆布于这多个科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年后),他原来专化科目的脑态就越来越被消减。如此坚持学习多科2~3年,他的专化态就完全消失,而新形成的脑态平均分布于各科,即多重平均脑态。天然平均脑态和多重平均脑态都属于非专化脑态。第二方面论述脑态现象及其影响效应:在上述漫长的脑态演化旅程中,脑态旅行者会遇到许多令人惊讶、令人感叹和奇异的脑态现象。(1)当专化脑态形成后,脑态旅行者在所专化的科目上的思维运动强度、理解深度、记忆能力、逻辑推理演绎能力、创新能力、持续学习时间耐受力、综合感悟力等各个方面,产生质的飞跃(与非专脑态相比,具有极大的提高);同时专化脑态也会影响脑态旅行者对整个人生世事的感觉,会影响他的性格和气质等。同时,在某个学科科目的脑态专化者,有些科目的信态与其所专化的科目的信态非常相近的,则他对这些科目表现天然的某种程度的专化水平,并且信态越相近专化程度越高;相反地,有些科目的信态与其所专化科目的信态相差很大,则他在这些科目上的思维运动能力甚至比不过一个天然平均脑态者或者多重平均脑态者,并且信态相差越远表现的思维能力越差。(2)当脑态旅行者由专化态演变退化到多重平均态后,他在先前所专化科目上的强烈思维能力就消失了,他的脑态为平均化状态,在各个科目上的思维能力比较平均,没有专化,与天然平均脑态者差不多。  相似文献   

12.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技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代表了未来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的新趋势。中科院在脑科学研究上具有深厚积累和特色优势,率先启动了"脑功能联结图谱"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选择感知觉、学习记忆等几种重要大脑功能,绘制其神经环路图谱,解析其信息处理加工规律;率先在脑科学和智能技术两大领域进行实质性融合,在先导专项中扩充了类脑智能研究内容,成立了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全面推进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深度融合,为我国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引领与支撑。在分析国际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文章阐述了中科院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方面的部署,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脑科学与智能技术融合的举措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巍 《科技广场》2023,(6):66-75
近年来,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是全球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部分国家早已开展脑计划的战略布局,国内的脑科学研究亦逐渐形成北京、上海两大中心,广东、江苏位列第二梯队,经济发达地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机构分布密集的发展格局。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脑科学和类脑科学研究现状,对山东省目前在脑科学和类脑科学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先进经验,对山东省脑科学和类脑科学的发展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百度"手脑速算",竟有数万条有关手脑速算的信息,这一新的名词为何如此火爆?我们查到了1999年国家技术鉴定结论:"手脑速算使脑算理论和技术实现了质的突破,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何这一民间发明成果如  相似文献   

15.
全球有近10亿脑疾病患者,每年约带来经济负担1万亿美元。目前,绝大部分脑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脑疾病机理研究和新药开发十分迫切。由于进化上相近,非人灵长类的脑在结构、功能活动等多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因此,相对于其他实验动物,非人灵长类具有解决人类问题,特别是脑相关问题的独特优势。它们除了是研究人类正常脑高级功能的关键实验动物外,还是最好的研究脑疾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的模型动物。中国不但有丰富的非人灵长类资源,而且在猕猴建模方面有很好的积累,尤其在转基因疾病猕猴模型创建方面,目前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文章分析了脑疾病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总结了国内外非人灵长类的应用情况,以及国内非人灵长类模型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非人灵长类模型领域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脑重大疾病的机理和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疾病是我国乃至全球人口健康领域正面临的重大挑战。尽快部署脑疾病研究的中长期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将显著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新技术和新治疗途径的开发,实现脑疾病的精准医疗。脑疾病的研究正在从分子细胞机理、介观网络机制、生物标记物与分子分型、影像诊断和治疗策略研发等多个层面推进,其中介观网络研究是当前脑科学研究的新焦点,将填补分子细胞机理和宏观疾病症状之间的鸿沟。基于脑疾病的复杂性,非人灵长类动物可能是研究人类脑疾病的最优模型,我国在该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而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是脑疾病治疗的关键,我国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库,亟需建立国际规范化、全国统一化的采样、处理、分析标准和共享的规则。此外,单细胞和单分子技术是微观研究的新趋势,也是精准医疗的关键技术,在解析复杂脑疾病机理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佩里通过"割裂脑实验",提出左脑与右脑具有不同优势功能的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并提出右脑是"本能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等等,故后来有人称他为"右脑先生".近几年来,我国为了开发人们的创造力,也倡导"开发右脑"或"右脑革命".而笔者对"右脑先生"提出的右脑是"创造脑"的论断有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大力加强我国脑科学研究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人类对脑的探索进入了关键时期。首先,科学发展到今天,各门基础学科相继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生命科学在20世纪末的强劲发展,使得脑这个自然界最复杂的系统自然而然地成为科学家重点注意的对象,而技术科学的巨大进步则为揭示脑的奥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次,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神经、精神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如何有效地预防、诊断和治疗脑的各种疾病,成为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三,脑研究的成果将成为下一轮新技术革命的源泉和动力,揭示脑的工作原理有可能对新一代的计算技术带来革命性影响。最…  相似文献   

19.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资料显示,婴儿出生时脑的重量350—400克,是成人脑重的25%,第一年脑重增加最迅速.可达成熟期的50%;2—3岁脑重达成熟期的75%;6—7岁达到90%;12岁时约达1400克.与成人脑重量非常接近;20岁脑重量增加停止,因此,童年期的身心发展也是人成长的重要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20.
脑内神经核团解剖学研究中的三维重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支付 《科技通报》2004,20(2):142-146
目的探索小数据量条件下三维重建方法,并用之研究脑内神经核团的空问形态和位置.方法以20只整脑2mm厚的连续切片为数据源,运用曲面造型法,重建豆状核、红核等脑内神经核团的三维形状.结果在微机上重建出脑内神经核团的形状,并获得核团中心位置、体积等数据。结论 三维重建方法对脑内神经团的三维重建切实有效,有助于对脑内神经核团形态位置的精确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