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化的德性是文化的精神和灵魂,文化价值观是文化德性的集中体现.文化德性的价值及其实现体现在文化与人、社会和自然三个价值关系方面.文化应该承担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
在道德教育视域,德性养成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德性的文化构成要素是真、善、美,德性养成的文化遵循是"尊德性"与"道问学"的耦合贯通,其实践路径是启迪"问学"、唤醒"德性"、引导"德行"。  相似文献   

3.
负文化世界是德性生存和发展的栖息地,只有在文化世界中,德性才为人之德性。德性的生成和发展受制于文化历史环境的制约和熏陶。文化是德性的家园,离开了文化,德性就失去了支点和意义。德性的生成和发展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属性,承载着深刻的文化信息,彰显着文化世界的意义存在。德性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也就是文化的生成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大学德性作为大学文化的价值内核,合理地安排着文化秩序,引导着文化的价值追求,规范着文化的生成方向。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很难独善其身,其德性也随着社会文化的冲突激化而缺失。要实施"创新强校工程",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必须重构大学的德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德性文化上承孔孟之道,其后并辅之以佛家佛性理论,发展至宋代便成为了二程、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僧侣主义文化观。《金瓶梅词话》反映中国传统德性文化与民间市侩的反德性传统文化的冲突。《金瓶梅词话》中的反德性文化思想,通过系列人物形象凸显,并烙上深深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6.
大学德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启迪人生的教育,除了需要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导向外,更需要借助文化德性的浸染和滋养.文化调节的德性维度包括激发主体性意识、指向生活化体验和回归伦理式关怀.文化调节的德性张力包括德知力、爱心力、责任力、认同力、践行力和思考力.应从文化调节的视角来审视和剖析德育,使大学生在知情意信行以及思维创造等方面形成和谐发展的比较优势,实现文化的先进性和德育有效性的双重建构,这是大学德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从德性与文化相互建构的视角出发,对当下高校教师德性缺失现象的深层原因进行探究,发现高校制度文化的能力主义的伦理倾向以及底线道德在实践中的运行,构成了教师德性提升的制度文化困境.审视与反思高校制度建构的伦理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实践运行中的制度公正,可为教师德性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和文化引导.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德育的精神寓所,而德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方式。文化通过价值观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人伦内容进行规约,所以文化维度可以作为研究德育的基本维度。从文化的角度对高校德育进行分析,当前青年学生德性方面存在哪些问题?高校德育如何进行文化上的教育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德性?这是德育研究着以及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要考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在寻求其“必然之理”时,往往指向人性.并将人性归结为道德之性,形成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德性主义精神.在这种德性主义精神的基础上,衍生出一整套传统伦理的观念和准则;其中,最高观念和准则是传统的人生理想和生命目的.德性主义精神,一方面在注重人生的精神追求,强调人生的道德价值,倡导道德自律性等问题上,有其值得大力弘扬的合理因素;另一方面,造成了道德至上主义,抽象人性论等重大缺失.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总结传统德性养成机制的同时,也思考当下社会转型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性培养问题,反思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存在的“分离”问题:即知识与精神的分离、课程与课程的分离、学校与社会的分离.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重新审视、研究中国传统的德性传承机制.为此,需要有整体的架构,要着眼于学生终生人格的培养,要注重道德教育的仪式化、生活化,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着力开发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1.
“君子比德于玉”,“玉”与“德”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人们人为地赋予了玉石丰富多样的文化含义,其中就包括人们把玉的品质和人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相结合,使玉有了德的内涵,而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征理想人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君子比德以玉”说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阐述君子人格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家庭美德的多元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具有悠久的家庭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一方面受民族整体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丰富了传统文化.此研究从文化人类学视野对蒙古族家庭美德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对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家庭美德及其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分别讨论了背景变量的文化,中介变量的文化和行为变量的文化与蒙古族家庭美德的关系,认为蒙古族家庭美德的内容无一不是与其自然、社会背景发生联系,无一不受到家庭文化、宗教习俗、价值观等中介变量文化的影响,无一不通过语言、交际、活动等行为文化来得到表达和传承.蒙古族家庭美德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影响并孕育了家庭美德,而家庭美德反过来反哺和丰富着民族文化,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与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酒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的产生与发展满足了人类追求带有感官刺激性的特殊消费需求。因而酒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当然也是全人类共享的世界性文化。酒文化内涵的运行机制是以酒德作为酒文化的灵魂,塑造并规范酒品的形象。酒文化外延的界定取决于研究目标的广度,而中国酒文化应与国外其它酒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论公德——历史框架与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德是与传统私德相对的道德形式,它是儒家文化寻求突破并进行现代转型的理论成果之一,反映了国人追求现代化道德理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努力。公共利益是衡量公德的核心标准,对公共利益的认知即公共观念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意识,是公德的根本。以公共观念为基础的公德属于德性伦理,只有在德性主义框架下才能得到深刻理解。公德也是一种利群之德,它主要调整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在公德概念的演化过程中,其国家思想、政治思想逐渐弱化,并为社会公德概念所代替,但相应也造成了理论不周全的问题。因此,要阐明公德问题必须追根溯源,从其概念的历史框架中重新发现公德的涵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尽管所有的学问最终都通向自由,也就是人的解放(佛教叫“解脱”),但惟有道德才是最直接的途径。道德也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因为道德所关涉的是人的灵魂之中最深沉的部分。那么,德育就可以理解为“解放教育学”。然而,现在作为一个学科的德育,基本上只在学校里说话,也只在德性上说话,并且把德性狭隘化了,这样,学校德育工作就成了一个以否定规定的过程。德性与智慧是人类全部文化的精髓,共同形成人类的伟大观念。德育应该用人类的全部文化培养完整的人的德性与智慧。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美德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在高职院校开展武术文化教育,既能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更能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7.
西方德性思想的产生、演进与西方历史文化的产生、演进息息相关、交互作用。西方德性思想在苏格拉底正式源起,此后西方德性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这个过程大致上可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古代德性伦理学形成时期、近现代德性伦理学衰退时期、当代德性伦理学复兴时期、近二三十年来德性伦理学兴盛时期。总体上看,西方德性思想具有个人主义、幸福主义、理性主义和男性主义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深受传统文化熏染的日常生活乃个人品德生成之根.地方性生活赋予品德以鲜明的个体性,传统家族文化则构成其"活化石".个人品德既服从生活变动的内在逻辑,又接受理性规划的外在训导,体现着自然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统一.当今社会普遍呈现的道德情感钝化和道德共识脆弱等症侯,根源在于"扎根"与"拔根"之间的巨大张力.伴随经济技术发展和社会开放步伐的加快,个人品德的非个性化发展及其与公共规范的趋同,所展示的不仅是品德之根的失落,也是品德修养转向的历史契机,它决定着个人品德建设的未来路径及其方法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史上的创新,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德治与法治思想的继承。德治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是历史上治国立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