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文学作品中,母爱常常被讴歌为照亮人类心灵的第一盏明灯。但是在莫里森的小说《爱》中,畸形的母女关系成为小说《爱》中最大的一个悲剧。通过心理分析的视角解读畸形母女关系的成因及其对主人公克里斯汀产生的影响,呼吁人们对心理关怀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亲·爱》是一部从女性视角出发,处处闪耀着母性情怀的电影,表达了母爱和母爱传递的主题。电影围绕女主人公陆雪妮呈现了三对母女关系,但是三对母女都没有血缘之亲,却有着浓浓的母爱,这种母爱是对传统母爱情感的进一步升华,即跨越血缘、民族和国籍的博大的母爱。而且,在这种大爱主题之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其中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文化身份问题,电影通过女主人公演绎出文化身份的迷失和焦虑,以及她不断探寻情感和文化身份的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3.
妈妈的影子     
小时候,母女很合拍,“我”是妈妈的影子;青春叛逆期,“我”不理解妈妈,关系紧张;后来,“我”失去了妈妈;再后来,“我自己做了妈妈,终于明白了妈妈的苦心,明白了母爱……几个蒙太奇式的镜头把母女之间的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再三回味。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从女儿到母亲,女儿终会明白,自己就是妈妈的影子!伟大、无私的母爱就这样代代传承!——Maisie  相似文献   

4.
早晨,邮递员送来一个包裹,是给小猫杰茜的。小猫杰茜睡眼朦胧地打开一看,胡子马上翘了起来:是一件可爱的围裙!上面全是蓝色雏菊花图案,还镶着美丽的粉红色花边。“妈妈,我可以穿着它去上学吗?”小猫杰茜问。“噢,那可不行。”猫妈妈说着,给杰茜穿上了蓝色的背带裙,让她去上学。一整天,小猫杰茜都没听见老师讲的是什么,因为她一直想着她的新围裙。“小猫杰茜,”一放学回家,猫妈妈就对杰茜说:“快准备准备,我们要去琼姨妈家吃晚饭。”“妈妈,我可以穿着我的新围裙去吗?”小猫杰茜问。“噢,那可不行。”猫妈妈说着,给杰茜穿上了粉红色的连衣裙,…  相似文献   

5.
渴望母爱与反叛父权的矛盾,虽然使得“五四”女作家难以整合出富有典型意义的母亲形象,但并没有造成创作中母亲形象的失落,而是使得“五四”女作家把创作的重心放在抒写“五四”女儿对母亲的复杂情感上。“五四”女作家首先从女儿角度充分感受母爱的温暖,抒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且把母女之间诚挚的天然亲情升华为抵挡人生风雨的精神庇护所;其次,抒发了觉醒的“五四”女儿常常陷入反叛封建父权与维护母女亲情的矛盾痛苦。“五四”女性文学闪动着眷眷女儿心的青春风貌是现代女性文学无法重复的珍贵源头  相似文献   

6.
学科的显著特征是对未知知识的“开垦”,是“自发性的化学反应”,专业是对“知识成品”进行的模块组合,是因人的定制引发的对知识定构的“他发性物理反应”。知识的有用本性决定了学科和专业被规训成为必然,但对学科来说规训是禁锢,对专业来说规训是助力。学术权力在行政权力制约下的“内卷”导致学科越分越细,与“交叉融合知识”的迫切需求形成偏差。立足在专业上的“新工科”依附于立足于学科的“交叉学科”,但二者又存在相互独立性,沿着“交叉融合知识”的产生和消费逻辑,交叉学科和新工科呈现上下游关系。弱化规训后的学科有利于知识的交叉融合,强化规训后的专业,能直接针对性对人塑形,交叉学科和新工科体现了对学科规训的超越与巩固。  相似文献   

7.
学科规训与大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学科的发展与学科规训制度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即学科规训制度对于学科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规限作用。学科规训促进了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术机构的形成与扩展;促进了学科研究范式和教学模式的形成。同时,学科规训使早期统一的知识文化分为“两种文化”,而且使文化的“形而上”和“形而下”发生分离;学科规训还对跨学科研究构成限制。从大学知识生产、学科发展与学科规训的关系可以揭示学科规训与学科发展之间的这一独特关系。  相似文献   

8.
母爱的虚像——读高桥多佳子的《相似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桥多佳子是日本现代女性小说家,其作品对女性特有的感情偏执、意见分歧等进行了细致得描写和深入得思索。中篇小说《相似形》描写了一幅与传统母爱形象相背离的图画——“母亲厌恶女儿”,通过对母亲心理的细微刻画及其心理根源的探究,作者最终借文中人物之口对传统母爱图像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论文将对作者文中描述的母女图画进行解读,寻找母亲憎恨女儿的心理根源,最终探索隐藏其中的“母爱”真实图像。  相似文献   

9.
交叉学科发展呼唤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学科规训是学科后继人才培养的基本手段,规训理论提供了从组织制度和知识体系两个层面分析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框架。交叉学科既要留足知识体系融合的自由空间以保持生机,又要完成分门划界的制度建设任务以维持生存,由此产生了人才培养的“去规训”与“再规训”悖论。比较传统学科与交叉学科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发现,二者在学科萌芽时期分别将“规训”和“去规训”作为人才培养的唯一方式,而学科成熟时期则将“规训”与“开放”视为人才培养的并存关系:传统学科是“规训的开放”,即以服务学科规训为目的实施学科交叉;而交叉学科则是“开放的规训”,即以限制学科交叉过度开放为目的实施学科规训。因此,交叉学科应当建立一种制度化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巩固规训”与“保持开放”中维持平衡,消除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中的“规训悖论”。  相似文献   

10.
《学科·知识·权力》是美国华勒斯坦、霍金等学者的专辑,该专辑讲到了学科规训制度。学科规训制度是西方学术发展的产物,它随着“西学东渐”被引入中国。本文介绍了学科规训制度生成的历史,更进一步发展了“学科规训制度”这一概念,指出了“学科规训”制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爵士乐》以典型的母性话语讲述了一群没有母爱的孩子们的故事。本文从心理创伤和后现代主义话语理论的角度,考察主人公维奥莱特与罗丝·蒂尔,乔与"野女人"之间的母女/子关系,指出母性缺失导致他们没能完成从母爱到自爱的旅程,因而也无法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构建。  相似文献   

12.
旧中国的规训社会像一个大监狱,女性就像是其中的被囚禁者,她们不得不接受社会无处不在的“凝视”,进而把种种规训“内化”,自觉地把自己塑造成驯服的身体。“姑姑”违反了社会规训,受到社会监督者的严厉惩罚,并被亲人故意遗忘,成为“无名女子”。  相似文献   

13.
乔艳 《鸡西大学学报》2009,9(4):121-123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描述了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和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复杂的关系,通过小说中以四对母女为代表的第一代华裔移民与他们的子女,即第二代移民之间的心理隔膜、感情冲突,映衬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母女之间的冲突,最终使美国的女儿们能够正视她们一直以来所排斥的中国母亲式的母爱与关怀。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中的表扬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行为和认知的赞扬和肯定,更是一种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手段,如果他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由,就会表现为一种标准化和生产性的规训方式。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知识和权力“共生”关系在教育中的运作载体,这也为表扬的“规训化”提供了环境基础。这种规训的形式主要通过“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查”等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艾尔弗丽德.耶利内克的半自传体小说《钢琴教师》着力于探讨老科胡特女士和埃里卡的母女关系。在显性的“母女”关系之下隐藏着深层的“夫妻”关系。造成这一关系的根源,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与埃里卡童年时期母亲的渎职和父亲的缺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太一 《今日中学生》2024,(Z2):50-53
<正>“妈妈是海,我是一滴水。”这是电影《妈妈!》中的一句台词。影片又名《春歌》,2022年9月正式上映,被收录进豆瓣平台“2022年度电影榜单”,饰演女儿的奚美娟斩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这部影片聚焦母女关系,刻画并重构了一对不同以往的老年母女形象。正如台词所说,电影中的母女一如海和水,潮涨潮落,潮汐牵引得水波澜起伏,在生命的洋流里荡出一圈又一圈温柔的波纹。  相似文献   

17.
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集中描写了四对母女:抛却国难家仇的四位母亲移居美国和生长在美国的华裔第二代女儿们。因为成长环境、自身经历、所受教育的不同,母女的价值观迥异。从“他者”和“主体”的角度来解读母女关系,挖掘中美文化的差异,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撞。母女矛盾的解决体现了血浓于水的人性情感和两种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小说《喜福会》(theJoyLuckClub)描述了美国华裔家庭中的母女关系以及两代人之间由于交流障碍导致的“失语”现象,引起极大反响。本文试从语言和文化关系角度入手,分析两代人之间“失语”现象的成因和“失语”背后的语言文化障碍。作者谭恩美(AmyTan)站在超越两种文化局限性的高度,看待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将华裔家庭中的文化差异与母女情深艺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9.
我们邻居家的外甥小罗比正小心翼翼地用勺子把定量分给他的水舀进一个茶碟里,然后,端起茶碟向门口走去。我真是恨极了用水配给制!我们不得不和杰茜共同“享用”一个不大的但很深的池塘洗澡,还不能使用肥皂。杰茜是我们家的母牛,是我们目前唯一的财产。这次干旱是我们这个小农庄有史以来所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井都干涸了,农作物都干得和灰尘一样,和我们的梦想一起被风吹得远远的。  相似文献   

20.
在福柯权利观的演进中,《规训与惩戒》一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所提出的“规训权力”概念,使人们可以透过具体而细微的日常生活现象,深刻洞察现代社会各种组织建制具有的同构的规训性这一普遍特征。其中,福柯对学校教育与规训权利演进关系的反复描绘,也一再凸显出学校在型塑现代规训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