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2002年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档案属于公共文化范畴。众所周知,“公共”是指公有、共用的事物。公共设施构建了人类生活公有、共用的空间。档案馆作为公共设施,是承载人类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它应当满足人们自由平等地享受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公共档案馆琐议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公共档案馆 ,原是西方一些国家使用的名称 ,如英国的国家档案馆 (PUBLICRECORDSOFFICE) ,其他一些多称PUB LICARCHIVES。在英文里 ,PUBLIC有公众的 ,公有的 ,政府的 ,社会的 ,公开的 ,公立的 ,为公的等等含义。我们译为“公共的”。我国过去没有使用过这一名称 ,前后两部《档案法》也没有涉及这一概念 ,大概是由于我国的档案馆先前并不向公众开放的原因 ,不向公众开放的档案馆要冠之“公共” ,难免名实不副 ,故关于公共档案馆的议论也寥寥。随着改革开放和《档案法》的颁布 ,我国的档案管理现状已发生很大变化。首先是档案…  相似文献   

3.
1.前言 2002年3月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京召开,朱镕基总理在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报告》将档案馆纳入“公共文化”的范畴,并赋予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型职能。此后,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共中央先后下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4.
公共档案馆,原是西方一些国家使用的名称,最早依法命名的“公共档案馆”是英国于1838年依据《公共档案法》而设立的国家档案馆,其后,陆续被各国档案界所接受和采用,而我国出现“公共档案馆”思想,只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近些年来,各级国家档案馆也在适应社会的需要,主动改变单纯为党政机关服务的思路和做法,逐渐打开封闭的大门,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共档案馆”的功能,学术界因此也开始对“公共档案馆”建设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指出“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从法律层面凸显了档案馆的文化功能。档案馆应树立文化惠民服务理念,在做好档案“收、存、管、用”的同时,加大实施档案文化惠民服务,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发挥档案馆文化传承、价值引领、社会教化的独特作用。本文以泰州市档案馆为例,探索档案文化惠民服务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杜裕禄 《北京档案》2005,(12):12-13
为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增进自身的社会性和开放性,国内许多档案馆高举起建设"公共档案馆"的大旗.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公共档案馆",其"公共"二字都是有共同含义的,即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再说直白些就是为民众服务、为民众所接纳.  相似文献   

7.
王颖 《档案天地》2003,(2):28-28
英国的档案馆是保管档案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国家级档案馆之间、国家级档案馆与地方档案馆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也没有领导或指导关系 ,都以各自的《公共档案馆法》为法律依据独立运行 ,只是档案的范围不同。英国公共 (国家 )档案馆内设有一个名为“解说”的对外联络部门 ,负责社会宣传和公共关系事务。另外 ,编辑出版部门、提供利用部门、网络管理部门也有对外宣传的作用。为了扩大宣传 ,提高档案工作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 ,塑造档案部门的形象 ,实现档案宣传宗旨 ,选择宣传切入点是关系到宣传效果的首要问题。他们通常不按档案类别搞系列宣传 ,…  相似文献   

8.
2002年3月 ,我参加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 ,听取和学习了朱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两次提到“档案” ,“加强图书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这是第一次把档案馆当作公共文化设施———作者) ,“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报告》还指出 :“加强政府管理信息化建设 ,推广电子政务”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注重研究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这些同全国档案事业建设直接相关 ,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借“老档案工作者座谈会”之机 ,联系当前全国档案…  相似文献   

9.
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可见,在我国已把档案馆正式列为"公共文化"的范畴,这说明随着我国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综合档案馆已不仅仅是政府档案管理机构,而多了一层社会文化事业机构的身份。由此,综合档案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0.
近日,经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向社会公布。《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档案事业发展,加强档案资源征集、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推进档案馆建设。实施公共文化数字化提升工程,实现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各区全覆盖,打造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网络群,构建全天候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档案部门在文化建设中,如何提升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上虞市档案馆以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为己任,积极参与并融入文化建设之中,不断探索服务社会公共文化的新路子,努力提升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彰显了档案馆在建设先进文化、传承社会文明中的独特作用。一、丰富地方特色文化档案上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灿烂,积淀深厚,有着4500余年的文明史。据郭沫若《卜辞通纂》中云,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辞源》曰“上虞,今县名,地名虞宾,舜避丹朱于此”。秦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上虞县。古籍对“上虞”及…  相似文献   

12.
杨婵 《兰台世界》2005,(12):28-29
“公共档案馆”的提法最早来源于英国。1838年8月14日,英国依据新颁布的《公共档案法》设立一个中央档案机构,那就是公共档案馆。成立这一机构一方面是出于实际的考虑:随着国家机构的膨胀,文件数量激增,公共文件的保存状况令人堪忧;另一方面是由于文化方面的需要。发展到现在,英国的公共档案馆已趋向成熟,它不仅成为收藏公共档案并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文化事业机构,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9月底,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对到期符合解密条件的万卷档案向社会开放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前来咨询查阅的人员络绎不绝。新闻传媒首先对泉州市档案馆这一为民办实事好事的重大举措给予了充分报道。就在万卷“密级”档案向社会开放的当天,《泉州晚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万卷“密级”档案文件向社会开放》的详细报道。10月2日,《泉州电视台》“新闻广角”、《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分别以《泉州万卷“密级”档案与市民亲密接触》为题作了专门报道。10月4日,《东南早报》也以题为《万余历史秘密今朝破壳》的专文,报道…  相似文献   

14.
档案馆"资治"、"存史"和"文化传承"功能辩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档案和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可以抽象地概括为“资治”、“存史”和“文化传承”。三者之间存在“资治”为源、“存史”为本、“文化传承”为实的辩证关系。“资治”是档案现象的成因 ,也是“存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的源泉。“存史”是社会赋予档案馆的最高使命 ,是档案馆的根本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的提出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对档案职业的一次“重新发现” ,是对档案馆社会功能的高度涵盖 ,它具体体现在档案馆的“存史”、“资治”功能之中。狭义的档案文化效用不同与广义的“文化传承”功能 ,它只是众多档案利用形态之一。在强调档案文化效用的同时 ,决不可本末倒置 ,忽视甚或忘却档案职业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上海档案工作》2011,(6):31-31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黄霄羽在《档案学通讯》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国外档案利用服务社会化指公共档案馆向公众提供利用服务。这有两个关键词:一为“公共性”,界定了档案馆的公共属性:二是“社会化”,明确了档案馆的服务受众。  相似文献   

16.
华春雷 《云南档案》2007,(2):31-33,40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公共档案馆应积极实践档案文化资源的商业化开发模式。商业化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公共档案馆为主体,以社会档案文化资源为原料,以提供文化产品为形式,以经济利益为动力,以寻求社会合作为策略,以社会文化需求为导向。在目前条件下,制约公共档案馆实施档案文化资源商业化开发的因素有三:观念障碍、资源障碍与人才障碍。  相似文献   

17.
构建服务主导型公共档案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政治民主进程的加快,“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以及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的档案利用手段的提高,将档案馆推向了“面向社会”的公共档案馆方向发展。国外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从传统档案馆到公共档案馆的跨越,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档案馆拥有许多的档案利用。我国的部分档案馆也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8.
以结果为导向的档案馆公共价值研究,其实质上是指档案馆同时能够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所产生的效用与意义。当前档案馆公共价值缺失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规划欠科学化、人才结构欠合理化、场所配置欠规范化,导致档案馆公共价值缺失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表现为:特殊的体制安排制约了档案馆公共价值形成和路径选择;悬殊的行业差异扰乱了档案馆公共价值再生产和运作机制;过度的经济效益优先损害了档案馆公共价值彰显和实现基础。本文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使档案馆公共价值得到实现:借助社会化媒体提升档案馆社会知名度;合理配置资源构建科学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培育适应时代要求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以及打造多元服务链提升档案馆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上海档案》2005,(12):27
2005年第11期《北京档案》刊发了由阿昆主持的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讨论,现将讨论主要观点摘编如下:▲《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指出:“档案馆是国家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是提供利用档案资料,为社会各方面服务的中心。”从字面看,档案馆似跟“休闲”不沾边。但细琢磨,既然要“为社会各方面服务”,理应包括为百姓的“休闲”服务。▲档案馆可以常常举办一些展览,供人们参观,接受教育:有些展览教育性比较强,有些展览集教育和欣赏为一体,有的只是了解观赏型的。人们利用空闲来档案馆参观展览,就是休闲。  相似文献   

20.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出台,为数字时代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向需求导向型的沉浸式数字化服务转型趋向。但档案馆在数字文化服务方面尚存在对数字档案文化资源挖掘能力不足、缺乏创意型数字文化服务、跨界协作程度有限等问题。面向未来,档案馆需坚持市场导向实现可持续发展,把握用户需求提供高质量服务,依托前沿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深度,倡导协同创新促进融合升级,进而全方位推进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