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为定量验证库仑定律的原型库仑扭秤,由于它的金属球所带的电荷在实验中很难维持不变,扭秤本身也由于质量大、转动惯量大,短时间内不易趋于平衡。因此,静电教学中只是将原型库仑扭秤作为介绍性的仪器,一般不作实效的演示操作。 下面介绍的实效库仑扭秤,是经过长达一年的各种季节的使用,证明其性能稳定可靠,能够在5分钟的时间内准定量地演示库仑定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的库仑磁力扭秤,是在原有静电库仑扭秤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库仑扭秤是在一细金属丝下面悬挂一秤杆(玻璃棒),在其一端有一金属球A,另一端有一平衡球.在距小球A一定距离处放有一同样大小的金属小球B.当小球A、B带同性电荷时,则它们间有斥力,秤杆会因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第二册“物体的内能、热量”一节,在演示“气体被压缩或膨胀做功,气体的内能发生改变”时,教材中用两组不同的器材加以验证。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如按教材所指仪器演示,理论上能达到实验目的,但因涉及器材多而且还受材料、气密性、操作技巧等多种因素制约,有时实验效果并不理想。下面介绍一种材料易寻、制作简单、易于操作、现象直观的演示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主知识产权,国家专利,列入教育部《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23050。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通常,验证库仑定律的实验方法都是以定性实验为主,或通过扭秤实验方法研究两同极性点电荷之间的斥力与距离的关系,误差大,实验复杂,而且需要通过公式计算才能得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各种版本的新教材中都增加了不少新的声学实验。这些实验对引导学生“关心科技前沿”、“培养学科兴趣”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不少学校反映:新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有的价格较高,学校无力购置,新实验根本无法进行;有的新置仪器实验现象不明显,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研究如何对实验进行改进,保证新教材中实验的正常施行,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教材,无论是那种版本的,“匀速圆周运动”一节,都没有安排演示实验。但是学生学习匀速圆周运动比学习直线运动更感困难,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顺利掌握这一部分知识,我自制仪器进行了演示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由广东省梅州中学研制的J2367型库仑扭秤,已于1988年9月通过委级鉴定。该仪器漏电极微、灵敏度高,只需用摩擦起电即能做实验,解决了物理电学教学中长期不能解决的有关库仑定律演示实验的困难;同时仪器的使用和维修极为方便。为了便于广大师生使用这一仪器,现将仪器的结构、测量原理和方法、使用、维修等方面作简单的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电荷、库仑定律》一课中设置了两个演示实验:静电感应实验和两电荷间的库仑力实验。为了能在教学中成功演示这两个实验现象,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长周期、高Q值的扭秤,并选择恒温、隔振、电磁屏蔽以及外界引力干扰小的实验环境,从而有效克服传统扭秤实验中扭丝的滞弹性和热弹性等影响,采用扭秤周期法在 105×10-6相对精度上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为了进一步提高G的测量精度,还系统研究了精密扭秤实验的各种系统误差及其对G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 钠与硫反应的实验设计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一册第29页,在介绍钠与非金属反应时是这样叙述的:“钠除了能与氧气直接化合外,还能与氯气、硫等很多非金属直接化合。例如:钠与硫化合时甚至发生爆炸,生成硫化钠。”。由于在教材中介绍钠与硫反应比较剧烈,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一般不做该实验。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们通过反复研究,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法,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运用,早期教材中简单的结构型传感器和近期教材中的物性型传感器及数据采集器。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高中物理静电学教学过程中,长期不能解决的有关库仑定律的实验,根据法国科学家库仑关于静电扭秤的原始思想,设计出该仪器。 如图1所示,在一个直径200mm、高180mm壁上刻有0~360°的玻璃筒的上端置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物提到,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会使全球的气候变暖,即可产生“温室效应”,教材中只是用文字说明,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本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如图1)。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开设了“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学生实验。这里介绍的是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教材虽然没有做这个实验,但是学生能够通过该实验较准确地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这对学生认识自由落体运动和提高学生实验的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扩展思路,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十分强凋研究性学习和学生各种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高考“理综”命题中也非常重视实验考核,尤其是对实验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方面的考查,实验题来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注重自行设计,自行选择器材,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在实验复习中,我们要注重实验方法和实验思路的迁移,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5个金属燃烧实验:初中教材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高中教材中“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实验、“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和“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这5个实验存在着共同的弊端:①燃烧前的预热时间过长,成功率不高;②反应极为剧  相似文献   

17.
在化学教材的一些章节中,一节课要演示多个实验,若按部就班去操作,教师们常常为完成实验而手忙脚乱地赶时间;而学生往往因过久注意而“神游它方”。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演示实验的尴尬局而,对实验创新是必由之路,作者发现对这些实验进行串联或并联能解决这个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压缩气体液化实验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热现象”章节中的一个课堂演示实验,教材中介绍的操作方法为:在注射器里吸入少量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口堵住,然后向外拉活塞,注射器中液态的乙醚消失了,全部变成了气态的乙醚。再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注射器内的气态乙醚又液化了。  相似文献   

19.
本章教材紧接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一章之后 ,所以 ,它是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理论为指导 ,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第一个元素族。氧和硫是这个元素族中 ,最具备代表性的两种元素。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部分有关氧元素的知识 ,因此 ,本章着重介绍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并简单介绍臭氧、硒、碲和环保知识。本章共安排了九个演示实验和一个学生实验。一、实验分析1.二氧化硫的性质 ,共安排了两个演示实验 ,一个家庭小实验 ,许多内容与生活、环境有关 ,因此学生对本节内容比较感兴趣。在介绍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时 ,应巩固可逆反应的概…  相似文献   

20.
原实验采用开放式的装置如图1所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弥漫在教室的空气中,白烟中的五氧化二磷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与水反应生成有剧毒的偏磷酸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各版本的教材都注明该实验要在通风橱中进行,但教室内一般没有安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