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大提琴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大提琴学习中的不良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大提琴学习向纵深发展。“高原现象”常出现在学生掌握演奏技能的中、高级阶段。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演奏方法变型,经常检查学生对基本方法掌握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及时纠正其不良现象,才能使大提琴学习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高考复习的过程中 ,我们教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即经过了第一轮的知识梳理和归纳 ,以及一定量典型问题的剖析和习题训练 ,也经过了第二轮专题复习的拓宽加深 ,满以为学生在第二轮复习后解题会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 .然而事实往往并不如人们所愿 .在第二轮复习后 ,还是会经常出现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或数学水平出现停顿 ,甚至倒退的现象 ,这使得不少教师感到困惑不解 .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很正常 ,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它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两次上…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会“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有意种花花不活”等“卡壳”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做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策略解决“卡壳”危机。  相似文献   

4.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学习某个知识或是对某一部分、某一类型的问题进行练习时,就会出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一定的水平上停滞不前、有时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这时往往会使教师和学生迷感不解,教师埋怨学生“越学越糊涂”,学生恼怒自己学习政治课无长进,从而丧失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探究问题的勇气,削弱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果。怎样解释这一种现象呢?心理学将这一现象称之为“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就是在基本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的时候,即在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在练习或训练中期往往出现进步中的暂时停顿现象。如用曲线表示,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水平而不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或长或短时期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低谷”,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6.
周哲 《甘肃教育》2011,(11):22-22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继续上升。笔者以为,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种“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7.
刘畅 《文教资料》2006,(10):137-138
在我们的艺术教学过程中,会碰到相当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出现“高原现象”。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现象,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克服“高原现象”,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善于学习、自主学习的终生学习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单介绍了"高原现象"的概念,数学教学中学生如何会产生"高原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克服、缩短高原期,以便更利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原现象”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学习、训练到某个阶段,个体进步的幅度减慢或停滞不前,甚至出现短日寸间成绩倒退的现象。青年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中也会出现“高原现象”,主要表现为:使用效率下降,由“我要用”变成“要我用”;使用信息技术参与非教育教学项目,如:网络PK(player killing),在线聊天、上网炒股、网上漫游;  相似文献   

10.
相当多的考生在中考、高考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现象,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客观存在,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  相似文献   

11.
不容漠视的“高原现象”罗腾根初学围棋者,长进神速,一旦入门,棋艺便停滞不前,总是“老样子”。学书法,学弹琴,都有类似感受。这便是人们学习某种技能,中途会出现且又是难以逾越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在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上也较为常见,究其形成的原因,主...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中,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对于同一知识点或同一题型,当练习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学习效率不再提高,而是保持当前这一水平,甚至还会有所下降,心理学上将这种劳动的单调性和重复性造成的低效率现象叫做“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了数学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认知结构不完善,知识不系统。(2)复习方法不当,没有根据复习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3)过度练习导致生理、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或长或短时期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低谷”,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这一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或转折点,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学习到了一定程度后,成绩就会徘徊不前,有时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心理学中,把学习中出现的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作学习的"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出错率较高,成绩徘徊不前。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高原现象",使其向更高的知识巅峰攀登呢?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热情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高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尤其是公开课教学,是不是常出现冷场或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现象?我们是怎样处理的呢?是置之不理、敷衍塞责,还是粗暴地干预?往往为了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尴尬”,不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课堂上出现了失真现象,少了许多生成,也违背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当高考复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学生常常会出现厌学心理,思维受阻,学习成绩停滞不前,这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师生认识偏差,也有教法和学法的障碍。要克服复习教学中的“高原现象”,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是重要的途径之一。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即使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要求也是有差异的。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在新课教学中属于“了解”层次,而在复习课中则属于“掌握”层次。另外,同是复习课,高考与会考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前者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预防操作技能训练的“高原现象”江苏海安农业工程学校徐兴海本栏编辑马志清操作技能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后往往会停滞不前,甚至后退。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操作技能教学中的“高原现象”。一、“高原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人们从事的职业有几万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上出现了一番“新”景象,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教师们都千力‘百计地在形式上创新,似乎追求“新”已成了一线教师的共识。然而,在追“新”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理念和教学本原的和谐,只是盲目地“跟风”,一味地学“形”,却不知道丢失了教学本原,殊不知,牵手“本真”自然会相约“精彩”。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英语过程中,即英语技能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阶段性的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在教育心理学上被称之为“高原现象”。本初探了“高原现象”产生的四种原因和克服“高的现象”的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来自西藏,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很费劲。不少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难免会在课堂上加快节奏,实行“满堂灌”,往往出现教师讲得“天马行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教学效果很差。久而久之,学生听不懂,越来越怕学数学,甚至有的藏族学生放弃数学学习。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适时等待,更有利于藏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掌握,更有利于提高藏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实现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稳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