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邵春新 《江西教育》2012,(11):29-30
<正>所谓教学常规,通常指的是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设置、辅导学习等环节。正是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环节,构成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而对此不以为意。也许正因为是常态,太过熟悉而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被管理者忽略。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常态,又何来正常、规范的教育教学秩序?事实上,也只有让这些常态真正规范、正常,素质教  相似文献   

2.
邵春新 《教书育人》2012,(20):25-26
教学常规通常指的是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也正是这些环节,构成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也许正因为是"常态",太过熟悉而致于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被我们忽略,试想如果没有那些"常态",又何来正常、规范的教育教学秩序?事实上,也唯有让这些"常态"真正地规范、正常,"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课题研究"等,才有抓手,才有落脚的地方,也才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常态”是指事物的基本形态,是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着的基本状态。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常态”构成并由“常态”决定的。“回归常态”并不是意味着回到过去,也绝不是意味着简单与平庸!“常态”其实就是“实在”,就是“真实”,凡实在的、真实的必然孕育着博大,蛰伏着悠远,蕴涵着深刻。岂不知,崔峦会长的“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是一种常态;张庆老师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教学是一种常态;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是一种常态;还有成尚荣督学指出的“语文教学应该有更高的追求”等也应是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失误,如口误(脑中想说“一”,嘴里出来的却是“二”)、笔误(字迹不规范、错字、别字等)、忆误(记忆中断、词不达意)、逻辑错误等,给正常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失误是如何发生的呢?又该如何正确对待和纠正这些失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了以下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学校开展“善小”道德教育活动,在宣传发动、精练宣传语言、设计主题活动、规范活动内容等方面作了介绍,同时就学校怎样开展“善小”道德教育活动及“善小”道德教育活动的常态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导、学、测、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广泛吸收国内外众多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生的。“导、学、测、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揭示目标、指导自学、检查点拨、检测反思、拓展提升等六个环节。其中,“学”是基础,“导”是常态,“测”是抓手,“评”是升华。“导、学、测、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制度保障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也是整个人类社会所始终颂扬的美德。随着法律界新规定的确立, 我们是否因有法可依而丢攫这些传统美德呢? 而之所以出现让法律去详尽规范这些道德行为, 恰恰映射了现行道德规范的软弱无力, 即道德的滞后性。因此, 在弘扬适合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之美德的基础上, 摈弃以传统的“圣人道德”教育为主的具体道德规范, 重建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常人道德”规范, 是当前德育界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8.
课堂上出现“意外”是教学常态.对这些“意外”,只要我们能冷静看待、灵活处理,就能利用来帮助学生辨析概念、完善知识、发展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智慧生成.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德育的概念 在讲“德育”之前,笔者想先谈谈对“道德”的理解。有人说道德即规范,指外在于人的知识;有人说道德即德行,指内在于人的品德、品质(包括知、情、意、行等方面)。笔者认为要理解“道德”,首先得溯本追源,“道”本义为“道路”,引申为规律和规则,指外在规范,是未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德”本义为“得”,引申为“品德”“道德品质”,指内在规范,是已经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因此,所谓“道德”,是上述两方面的结合,它既包括外在于人的社会规范,也包括已经内化于人的德行。  相似文献   

10.
孙建锋语文“对话”教学的成功,是和备课、编写简案等教学环节的精心准备分不开的,这些因素不是游离“对话”教学之外的,而是和“对话”教学密切相连,是构成“对话”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丁才林 《江苏教育》2023,(11):79-81
江苏省盐城中学在“以学为主,互动生成”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引学、探学、展学、延学和测学”为主要环节的“五学”课堂教学范式,并通过名师示范、部门协同、常态课实践等一系列举措,推动该教学范式落地生根,充分释放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推动教师队伍成长,对“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芳 《小学语文》2007,(9):20-21
多次听优质课或精品课,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反思:有多少常态课能有优质课这样的水平和条件?因此,我校组织了语文常态课堂的调研,发现了许多问题。除了教师的主观性因素外,这些问题涉及“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语文教学到底怎样教?”这两个最根本的问题。下面,我从教师“教”的角度,以“目标的设计、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这三个层面谈谈怎样上好语文常态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没”和“了”同现的句子存在多种结构、语义类型。对相关语言事实的充分观察是合理解释的前提。选择解释的角度需要充分考虑系统性和易接受性。表达“异于常态”的意义、处于不相邻层次,这两个因素对于分析“没”、“了”同现句可以有较强的解释力。汉语的“异常态”表达系统有待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成语“山清水秀”中的“清”与“青”很容易相混。这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一提到山,大家随即就会想到漫山遍野的绿色。“青山绿水”是我们大家心目中一个常态。不过在这个成语中,“清”和“秀”是相对为文的,是形容词,分别指山水的清异秀出、美好不俗。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名为“你心目中的理想课堂”的教研沙龙。活动结束肘.组织者用了诸如“真实”、“情趣”、“对话”、“常态”、“问题”等一些关键词进行了总结.笔者颇以为然。但我想.理想的课堂、理想的教育,教师还应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  相似文献   

16.
小朋友,你已经学过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等单位,对“米”“平方米”“千克”等都很熟悉,这些多是国际统一计量单位.那你听说过“公里”“斤”“两”“丈”“尺”“亩”等单位吗?虽然在现在的数学课本上很少见到,但在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在“火冒三丈”“半斤八两”“一亩三分地”等词语中也常常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认识并了解这些单位,对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都有很大帮助.下面,我就从数学角度给你简要介绍几个.  相似文献   

17.
吴峰 《江苏教育》2023,(45):31-35
南京市浦口区将“大情怀育人”作为区域教育主张,实施集团化办学、规范教育督导、教师素养提升等项目,推进“九项行动计划”落实,激活区域基础教育的体制机制,成功探索了多种办学模式,在优质均衡、品质提升、持续发展和内涵建设等方面步入创新发展的“新常态”,打造了“陶行知式”好教师队伍培育的浦口样本。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实施以来,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增加学生阅读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大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等理念的指引下,语文课堂变得更“开放”,课堂拓展也随之成为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  相似文献   

19.
一个故事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汉字发展到隶楷阶段,许多不同的偏旁都混同为一种了,如“肉”与“月”、“奚”与“又”、左右“阝”等。偏旁“王”也一样,有时并非“王”字的本意。因此在识宁教育中,根据这些字形的古文字形体来理解文字意义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