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信的普及不仅带来了社交方式的变革,也为社会舆论的表达开辟了新的空间。目前,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介逐渐成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传播的发源地,网络舆论的勃发和反转都集中于此。但是社交媒介中谣言和情绪化信息泛滥,政府部门与主流媒体的失声和滞后造成了网络舆情危机的出现。本文就"山东疫苗事件"的微信传播为例,分析移动互联时代舆情的流变及其特征,探讨政府、权威部门和媒体在面对舆情危机时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成为学术期刊受众最常用的媒体,由于社交媒体传播模式复杂,学术期刊对社交媒体舆情监测相对困难,导致与学术期刊相关的事件容易放大成危机事件,从而对学术期刊的形象构成威胁,学术期刊需要构建危机管理体系.本文基于危机传播理论,提出了学术期刊容易导致的三种危机类型:故意犯错型、意外牵连型和牺牲者型.学术期刊应根据不同危机情境与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型策略、回应策略,或不回应策略,恢复学术期刊的声誉.  相似文献   

3.
自2011年微信上线后,其用户数量持续高速增长.腾讯2016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8.06亿,其已经成为我国第一社交媒体.微信以活跃的社交关系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成为我国舆情表达的重要平台,构建起我国影响最大的舆情场域,微信舆情对意识形态领域和现实社会的作用力不可小觑.因此,对微信舆情的传播特点和潜在风险进行探讨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以微博、微信、播客等为代表的新型媒体时刻,改变着信息的传播方式及速度,不断影响危机传播的力度和深度,使越来越多的危机事件依托自媒体作为发展演化的重要媒介。本文在阐释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内涵和表现特征的基础上,阐释了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发展、演变路径,并根据其发展阶段和演变规律提出应对和化解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智慧传播的多样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企业与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话语权下放的社交媒体时代,网民的表达渠道和方式得到进一步拓展,话语权重提高。而对于不断发生的企业危机事件,其热敏属性所引发的网络舆情讨论也在不断激发事件热度,后真相时代所带来的意见情绪化传播也给企业危机公关和舆情管理形成了挑战。海天“双标门”事件的失败危机公关造成了股价的断崖式下跌,反映出企业在公关和舆情管理上的诸多弊病。本文以海天“双标门”事件为研究案例,着眼于企业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从多学科视角分析该事件舆情表征及提出应对之策,探索企业危机舆情管理的传播实践规则。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6,(14):47-53
在政府危机公关的背景下,"社交化"属性显著的新兴媒体成为民间意见气候的集散地。分析新浪微博用户对"百色助学网性侵"和"马山骗领扶贫款"事件的民间抗争性话语表达,发现传播实体与其话语抗争程度并不显著相关,但传播效果与其固有影响力高度相关。民间抗争性话语已经成为当前民众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官方处理舆情的思路要由"引导"向"融通"转变,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为载体,推行"互联网+政务",与媒体共同搭建公众政治参与的平台,聚合导向正确的民间抗争性话语的影响力,将新兴媒体打造成官方与民间舆论场的缓冲区。  相似文献   

7.
张志霞  张俞 《情报工程》2023,(3):114-126
[目的/意义]利用传染病模型构建基于用户心理特征的双微耦合网络舆情演化模型,为网络舆情的危机应对和正确引导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选用微博微信社交平台构建双微耦合网络,利用改进传染病模型模拟网络舆情在双微耦合网络中横纵向传播过程,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基于用户心理特征的双微耦合网络舆情演化机理。[局限]在案例选取和数据处理方面还有一定局限。[结果/结论]仿真实验发现耦合作用能加速舆情传播,控制舆情传播要求对双微平台同时采取措施。猎奇心理对用户舆情传播影响较小,权威效应提高会使网络中传播者下降3%,从众心理过大会导致传播者数量增加6%。改进SEI2R构建的舆情演化模型能够有效揭示社交媒体耦合网络舆情演化机制及用户心理特征对舆情演化的影响,可为相关部门舆情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聚焦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的涉疫信息转发行为,遵循扎根理论研究范式,深度访谈22名研究对象,提炼出转发动机、转发对象、转发内容、转发形式、转发渠道、转发障碍、转发行为生命周期7个主范畴及核心范畴,进而揭示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涉疫信息转发行为的形成机理。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在利益相关、情感交流等动机的驱动下,将筛选后的涉疫信息以特定的形式,通过特定社交媒体平台转发给选定对象,在此过程中存在信息与平台两个层面的障碍。研究发现:随着疫情的发展,社交媒体用户的涉疫信息转发行为呈现出生命周期性特征。研究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涉疫信息转发行为的形成机理,有助于深度了解与预测用户行为,可以为政府相关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社交媒体精准信息推送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傅国  吕慧 《军事记者》2014,(10):21-22
近年来风靡世界的微信平台,有着不同于传统媒体和其他新兴媒体的传播特性,表现为传播方式更加私密化、传播路径更加不可控、传播对象更加多元化,给舆情监管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提高微信平台舆情监管效能,探索微信平台舆情监管的方式方法,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0.
微信等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使社会传媒生态系统发生巨变。本文以"绥中东戴河新区宰客,旅游市场混乱"微舆情事件为例,通过试析微舆情传播特点、舆情危机表现力等,阐述市县两级政府在微舆情事件中化解危机的具体操作,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桦 《出版广角》2015,(13):86-87
本文从自媒体传播的特性和普遍规则出发,以微信平台功能中的"微出版"为主要视角,梳理了高校学生微信主要功能的使用习惯特征和规律,并就此提出基于微信平台"微出版"功能和其他功能的整合应用,建构自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12.
陈本荣 《新闻窗》2014,(5):19-21
随着网络技术、智能手机的广泛兴起与普及,新媒体平台(主要指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大行其道。新闻传播模式、舆论场的形成与演变、危机应对的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谈网色变""、手忙脚乱"是目前不少公职人员面对舆情的真实写照,如何应对,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目。本文联系笔者的工作实践,并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具体事例,通过新媒体传播的规律,提纲挈领地分析一下舆情应对的误区与要点。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用户量增长迅猛,这些平台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它们在新闻的传播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很多的不同点,新闻在这些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也有着新的特点。研究这些社交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这些媒体。  相似文献   

14.
庄倩 《传媒》2023,(24):48-51
社交媒体作为日本政府数字战略布局中的关键环节,成为解决日本社会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从生存环境、发展理念、传播实践三方面来看,日本政府通过改善网络环境提高了企业及民众的社交媒体参与度;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上网低龄化,以包容、实用和安全作为社交媒体的发展理念;为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广泛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政治宣传、防灾救灾、舆情监测工作。日本政府面对技术冲击时的自我革新以及其社交媒体的传播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下,负面的网络舆论会对社会公共秩序及公众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网络舆情的治理难度日趋上升,给新形势下公共危机舆情治理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对公共危机治理带来的双重影响及舆情治理困境,据此提出新时期公共危机舆情治理的新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艳梅  安平 《当代传播》2015,(2):103-105
移动互联网时代,集通信、社交、平台化为一体的微信是最具人气的新媒体代表——因其成功地创造了"一个生活方式"而改变了当下的舆情传播格局,也给舆情监管与社会治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把握微信传播新特点,创新舆情治理新理念,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协调微信舆情活力、表达无序与社会进步、和谐稳定之间的关系,建立成熟理性、科学高效的微信舆情妥处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已迈入信息化时代,公共危机的传播能力逐渐加强,其中社交媒体用户的参与动机与行为已经成为了公共危机传播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首先对公共危机的本质进行简要介绍,其次对公共危机传播中社交媒体用户的参与动机进行概述,分别为信息、公共、社交、共鸣与宣泄五个动机,最终分正负两面对公共危机传播中社交媒体用户的行为影响进行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虚拟社群作为舆论生成与传播载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公共性事件传播及舆情生成主要依赖于社群。以微信群、社交网站为代表的平台,已经成为国内舆情传播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19.
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社交工具,已逐渐成为宣传阵地和舆情发展、监控、管理、应对的主要平台。本文结合微信舆情特点,围绕微信舆论生态现状,探讨微信舆论管理新近成果,思考传媒、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技术、更新观念,妥善地应对微信传播背景下的舆情事件。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2月20日,西安凤城医院"手术室自拍"事件开始在网上引发热议,之后的网络舆情发生巨大转变,从"一边倒"的谴责医生到对该行为进行理性评价。通过分析此事件的传播过程及凤城医院的相关回应,找出其在应对危机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社交媒体对组织机构的风险管理、尤其是对危机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此我们应引起重视并找到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