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社会热点事件常会成为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的风暴眼,应对不当就会对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另外,微媒体社交网络也促使舆情的发展朝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演化,因此在现阶段舆情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变得更深更广。在微媒体社交网络对舆情演变起着重要作用的当下,以天津"8.12"爆炸事故及青岛大虾事件为例,阐述了舆情形成的原因,讨论和分析了舆情应对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梳理故宫门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的应对得失入手,分析了事件中网络舆情应对的误区,阐述了自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特点,并对此提出了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前卫 《新闻世界》2014,(10):101-102
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通常会经历产生、扩散、高潮、消散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演变动力。本文着眼于网络舆情的扩散期,从舆情事件本身的特性、利益相关方表达意愿、意见领袖的助力、媒体的放大四个方面阐述网络舆情事件扩散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探讨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与媒体应对,成为近年来传播学研究的焦点.本文以“西安医生自拍事件”为例,通过舆情监测数据分析,探寻当前热点事件中网络舆情演变路径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同类事件的舆论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社交媒体越来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场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在一些重大公共性事件发生、发展、传播和消退中,事件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当事人的言行举止会引得公众关注、"站队",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些负面情绪,如仇官、仇富等,会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在社交媒体上引爆网络舆情,引发舆情危机。笔者选取2020年社交媒体网络舆情的代表性事件——艺人谭松韵母亲被撞身亡为例,探讨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传播路径,突出特征,最后,探讨网络舆情治理模式,以期对现实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智慧传播的多样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企业与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话语权下放的社交媒体时代,网民的表达渠道和方式得到进一步拓展,话语权重提高。而对于不断发生的企业危机事件,其热敏属性所引发的网络舆情讨论也在不断激发事件热度,后真相时代所带来的意见情绪化传播也给企业危机公关和舆情管理形成了挑战。海天“双标门”事件的失败危机公关造成了股价的断崖式下跌,反映出企业在公关和舆情管理上的诸多弊病。本文以海天“双标门”事件为研究案例,着眼于企业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从多学科视角分析该事件舆情表征及提出应对之策,探索企业危机舆情管理的传播实践规则。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舆情频发的今天,政府在危机情景下的表现直接关乎网络舆情事件的走向和发展,甚至影响网络舆情事件的最终结果。本文以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热点网络舆情事件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危机情景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主要途径与传播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政府在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中的得失,以期为政府的网络舆情应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社会化媒体是当前互联网舆情最重要的承栽空间.文章以近年来的公共危机舆情事件为例,探讨目前社会化媒体舆情治理问题存在的认知窠臼和实践误区,将之概括为侍从型、管控型、博弈型三种问题模式.同时,在协同理论的基础上,试图构建社会化媒体舆情协同治理模式,为当前的公共危机网络舆情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宏观视野 微观着手目前的网络舆情分析行业,主要分布在政府部门、媒体、企业和高校.其中政府部门所设立的舆情监测机构侧重于对民生民意的观察、相关措施的制定;媒体设立的舆情分析机构侧重对事件过程的关注,一方面为媒体提供新闻内容,一方面可考察媒体使用情况;企业的舆情分析机构往往从自身效益出发,多为危机事件预防;而高校的舆情分析实验室则一般是研究性机构,更注重反思事件从发生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网络舆情的走向及其作用,做出客观性、规律性总结,并结合学理思考,形成最终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微信的普及不仅带来了社交方式的变革,也为社会舆论的表达开辟了新的空间。目前,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介逐渐成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传播的发源地,网络舆论的勃发和反转都集中于此。但是社交媒介中谣言和情绪化信息泛滥,政府部门与主流媒体的失声和滞后造成了网络舆情危机的出现。本文就"山东疫苗事件"的微信传播为例,分析移动互联时代舆情的流变及其特征,探讨政府、权威部门和媒体在面对舆情危机时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舆情危机事件的处理,关乎社会稳定,一直以来都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社会舆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各类媒体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合作对象,在危机舆论走向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公共危机舆情管理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期,这种挑战在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鲜明地呈现出来。本文以此事故为引,通过分析当前媒体面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情走向暴露出的问题,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舆情走向。  相似文献   

12.
罗晨  张子晗 《新闻世界》2014,(5):114-116
网络时代,新型社会化媒体形式不断诞生,信息的传播获取日益迅捷,公民对于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已发生质变。与此同时,舆情传播的新特征也对作为舆情客体的政府提出新要求。各级政府应充分借鉴组织传播中的事件开发原则,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建立相应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完善网络舆情监督制度,改变在舆情传播中的被动局面,提升危机应对与舆情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发,易引发社会舆论,甚至导致社会恐慌。新媒体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舆情环境,也给主流媒体对突发舆情的引导、处置带来了挑战。主流媒体在此类公共事件的舆情引导中应当坚守信息发布者、舆论引导者和利益维护者三重角色,切实保障受众的知情权,正确应对及引导网络舆情。2018年,我国"长生疫苗"事件所引发的大规模网络舆情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体现了主流媒体在社会突发公众事件中舆情引导的作用。本文以此事件为分析对象,探讨主流媒体如何积极、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并为主流媒体如何正确把握舆情导向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讨论网民关系网络,得出其为一个均匀网络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建立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型,研究消极思潮产生扩散的条件,并针对不同规模的消极思潮提出应急对策,避免网络舆情在为国家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同时引发次生的危机事件。研究成果为危机事件中政府管控网络舆情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关于公关卫生安全类事件的舆情特征与治理策略的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本文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从传播学、公共管理学、心理学交叉的视角,基于舆情传播和危机管理的理论,围绕2019-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总结出舆情传播具有主体的自发性和虚拟性,传播的广泛性和互动性,演变的催化性和扩散性、影响的渗透性和延续性四个方面的典型特征,并从政府、媒体、公众三个主观方面和危机事件、网络平台两个客观方面梳理出影响舆情的主要因素,最后将舆情的发展分解成四个关键阶段,即潜伏期、爆发期、高潮期和平复期,并针对性地提出舆情治理的对策与建议,从而指导政府建立起真正有效的舆情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引入危机管理要素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主题演变规律,为精准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与动态决策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以特定突发事件的事实文本数据为来源,利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构建动态主题演化模型,挖掘社交媒体突发事件中的阶段划分与话题,并归纳出舆情危机的构成要素.[结果/结论]以PPRR和4R危机...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随时都可以对社会热门事件各抒己见,发表看法,这就导致了舆论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对舆论走向产生影响。百度、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于热门事件的舆情发展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体现作用,本文对“红眼睛蓝兔子”邮票引发的舆情进行分析,以网络舆论为依据对热点舆情的特点、传播特性等进行分析,探究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自媒体是如何在舆论传播的过程中影响舆论发展的,从而摸清热点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重大变迁,社会矛盾交错重叠。互联网,特别是各种社交媒体,为广大的草根阶层提供了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掌握网络公共事件的特征及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将有利于我国政府公权部门积极有效应对和化解网络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9.
微信等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使社会传媒生态系统发生巨变。本文以"绥中东戴河新区宰客,旅游市场混乱"微舆情事件为例,通过试析微舆情传播特点、舆情危机表现力等,阐述市县两级政府在微舆情事件中化解危机的具体操作,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我国多媒体网络舆情响应问题,梳理并提出以危机风险分型为基础的政府组织响应路径整合匹配、响应工作流程模型构建机理,以期为管理决策者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网络舆情危机精准响应效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对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危机动力要素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取出网络舆情危机风险分型的基础系数,并以多元结构网络舆情信息的多媒体传播路径为视角提取网络舆情危机风险分型叠加系数,再逐一提取各风险分型下网络舆情危机响应的工作要点。[结果/结论]根据主体结构要素、媒体效力要素、客体属性要素危机作用形态的排序组合,在其关系节点上建立多媒体网络舆情危机等级基数。根据本体成分分化后对舆情危机的不同影响效果,建立多媒体网络舆情危机加成系数。建立多媒体网络舆情危机风险分型模型,将舆情危机风险解构为等级系数和加成系数。从而更为准确地描述舆情危机的表征,有利于判断舆情危机的未来发展态势,提高与既往舆情危机案例匹配的速度与精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