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看待西方“人权外交”张史传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自70年代以来打着保护人权的幌子,大力推行“人权外交”,将人权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美国“人权外交”的中心思想,就是在保持强大军事力量和核力量的前提下,把人权作为美国外交的基石,把对别国人权状况的判...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人权外交”有其独特的外交思想传统,即美国例外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人权外交”是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工具,其实质是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美国的冷战思维“人权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全人类的一个共同的美好理想,但是关于人权问题历来存在着不同的主张。美国“人权外交”的理念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其实质是干涉别国内政,是强权政治的表现,从而决定了美国“人权外交”必然遭到以中国为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抵制,必然到处碰壁,走进死胡同  相似文献   

4.
一、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的起源及对华实施的概况 “人权外交”一词,是美国前国务卿戴维·D·纽琴姆在1966年出版的《人权外交》一书中提出的,而把它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则是卡特政府制定的。但美国的人权外交活动则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美国所奉行的“大棒政策”与“金元外交”,以及1941年罗斯福新政所提出的“四大自由”政策(言论及表达意见的自由,宗教自由,免于匮乏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到1971年卡特就任总统之后,“人权外交”政策才正式出台。1978年12月6日,卡特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30周年大会上宣称,“强调人权原则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灵魂,是确定美国同其他国家保持什么关系的一个因素”。1981年1月14日,他在电视台向全国发表告别讲话时又重申:“要促进人权,把这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项原则。”卡特之后的美国政府都继承了“人权外交”的衣钵,并在许多地方有了发展。 “人权外交”是美国及其同盟推行强权政治、奉行霸权主义的手段。中国是美国施以“人权外交”,的主要对象。中美建交后,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对待中国问题上,实施着与人权挂钩的政策,企图籍以人权问题谋求干涉中国内政,在中国实现其霸权主义的目的。美对华实施“人权外交”主要是建交之后。而在未建交的1972年之前,在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美国外交中,以“人权”作为筹码实现其既定外交目标的政策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政策根源于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理论,发展于所谓的美国特殊地理环境与政治制度,但作为美国对外交往中服务于其国家利益的工具则是形成于20世纪初期,其后一直在美国外交中时隐时现,到70年代后期卡特入主白宫后,正式作为国家一项主要外交政策提了出来,“人权外交”由此得名,并且对后任总统的外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卡特政府“人权外交”的来龙去脉进行探讨,是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焦点和突出的政治问题。西方某些国家以“人权”为旗号,形成了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神圣同盟,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也要以“人权”为首要条件。这种人权外交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昕渭“人权高于主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不适用于人权问题。因此,正确认识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揭露“人权高于主权”论的谬误与实质,对于挫败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图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权”作为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一面旗帜,在20世纪下半叶东西方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中又成为西方手中的“意识形态武器”,这就是“人权外交”。回顾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从威尔逊最初提出“人权外交”的主张,到卡特政府正式提出推行“人权外交”政策,及至当前的布什政府的外交主张,我们不难看出,“人权外交”说到底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谋求霸权地位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背景考察,新加坡倡导“亚洲价值观“的初衷是为了回应西方国家的人权外交。新加坡有自己的人权观,它提出“亚洲价值观”是一项保护国家利益的举措,一种维护国家主权的外交策略;是对西方人权外交的对抗性反应,是特定时期的产物;是文化相对主义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美国当权者向许多国家特别是中国大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频频发动“人权攻势”,使人权问题成为中美关系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就美国当权者对华推行“人权外交”的缘起、发展与实质,作一初步的回顾与分析。一、美国当权者对华人权外交的缘起与发展“人...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美国当权者向许多国家特别是中国大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频频发动“人权攻势”,使人权问题成为中美关系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就美国当权者对华推行“人权外交”的缘起、发展与实质,作一初步的回顾与分析。一、美国当权者对华人权外交的缘起与  相似文献   

11.
一、人权斗争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野蛮轰炸南联盟,袭击中国驻南使馆,暴露了美国霸权主义以所渭人权的伪善名义进行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要认识“人权高于主权”谬论的虚伪性,首先要对我们与美国当权者在人权斗争问题上出现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作一分析。第一,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权既是美国霸权主义者进行“和平演变”的手段,又是武力侵略的工具。过去,我们对前一点认识得比较清楚,因为在这一点上,中国人不仅亲眼看到“人权外交”、“人权攻势”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的作用,而且还亲身体会到美国  相似文献   

12.
人权问题,是当今世界人民所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以及一切爱好和平与进步的人士,把争取人权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人类进步,获得当家作主权利的有力武器。而某些西方国家的反动势力却把人权问题当做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手段,利用人权问题进行侵略、颠覆、渗透,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  相似文献   

13.
论邓小平人权思想冉昌光人权问题是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推行人权外交,把人权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提出“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论调以推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针对这种人...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人权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的焦点。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人权作为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的突破口,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人权外交”。正是在与西方国家“人权外交”的斗争中,邓小平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思想。邓小平人权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他不仅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权外交”的攻势,严正阐明了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同时还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保障、实现人权这一科学的正确道路。一、针对西方国家“人权无国界”的谬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新贡献:冲破“左”的人权观念束缚,确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权新观念;剖析西方“人权外交”的实质,阐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新论断;适应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需要,开辟当代中国人权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天赋”论的退却──当代西方“人权”理论述评胡义成本文是在西方资产阶级利用“人权”问题攻击社会主义并对社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的大背景之下,来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人权”理论及其嬗变情况的。这种考察,将使我们看到,当代西方的“人权”理论,并不是...  相似文献   

17.
“和谐外交”理念的新内涵和新特点 何谓“和谐外交”理念?从字面上讲,“和谐”与“和平”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上有很大差别。“和平外交”通常指手段、方式上的和平,即非暴力、非战争解决问题的政策。而“和谐外交”包括了这层含义却又不限于这层含义,它更多了一层“关系”的内容和相互“协调”的职能,即要致力于使“相关各方”的关系,不仅限于和平共处、不发生冲突,还要争取通过“协调”来达到“和谐”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8.
学习邓小平的人权理论陈波当今世界,人权问题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问题之一。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推行人权外交,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挑起内乱,激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不满。为了反击西方所谓的“人权攻势”,维护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邓...  相似文献   

19.
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政府在国际上大肆鼓吹“中国人权倒退论”。2月26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2003年国别人权报告》指责“中国政府的人权记录仍然糟糕。继续大量和侵犯人权。”3月23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决定在联合国第六十届人权会上提出反华方案时,再次指责“中国人权在过去的一年出现退步”。3月24日,美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会上又一次老调重弹,攻击中国人权倒退。一时间,所谓的“中国人权倒退论”已成为当前美国政府利用人权进行反华的一个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国际社会,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危及世界和平。这引起了中国学对美国人权状况的高度关注。他们对美国的人权传统的渊源和构成、美国人权政策的历史演变和人权问题、美国与国际人权公约、美国人权外交等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