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6,(5):26-31
在小说中,人物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人物的形态来看,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两类,圆形人物的艺术价值高于扁形人物。从人物与小说情节的关系来看,小说发展初期重情节轻人物,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人物的刻画、心理描写逐渐得到关注。从人物与小说的叙述者来看,有作者主导人物、人物主导作者和作者即人物三种。小说只有通过作者的修辞性介入,其中的人物才能生动起来,这样的小说才能算是成功的小说。  相似文献   

2.
诗化小说《红楼梦》写了许多质量上乘的诗歌,作者通过代人物所作诗与写人物论诗,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诗学思想。从人物诗的个性化特征、人物论诗表达的诗学观念以及作者诗学观念形成渊源三方面进行论述,可以揭示出人物诗与人物个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人物论诗体现出作者的诗学观念,进而找到作者诗学观念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3.
人物形象是小说艺术的核心问题,中国当代小说因作者缺乏对人物的尊重和同情,塑造的人物或是作者恣意想象中的人物;或是作者随意驱遣、摆布的玩偶;或是作者机械的自我复制,缺少可信可爱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小说的人物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类型化人物和戏剧化人物 ,扁形、圆形人物的角度 ,分析了张恨水小说的总体人物形态 ,指出了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得失成败。  相似文献   

5.
刘侠 《中文自修》2011,(10):21-23
人物传记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重要一类,以写人记事为主。人物传记是对真实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客观介绍,但同时也渗透了些作者的主观价值判断。阅读人物传记,不仅要读懂历史人物的具体言行,还要能从人物言行中品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另外还要从作者对人物的评价中看出作者本人的思考立场。这一类散文通常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望造人物形象,阅读时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代表作品之一。女主角姚木兰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人物,她既是道家之女,又是儒家之媳,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有西方思想解放的影响,是一位儒道一体、中西合璧的理想人物。这位理想人物寄托着作者林语堂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从这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到作者林语堂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7.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是小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可以说,读懂了小说中的人物,就读懂了作者真正想要通过作品所说的话。选择叙事学中的人物叙事作为切入点,对余华的作品《一九八六年》进行分析,从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构建、主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连接、人物及人物关系的设置目的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以及所表达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8.
《安娜·卡列尼娜》中总的叙述角度是第三人称全知式。在具体的叙述中,作者又经常有意识地运用次要人物视角、主角人物视角来互相观察、评判,这两种视角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在叙述者角度的运用上,一是借助旁观者的眼光来审视、评判前两种人物,二是借助小说的结构布局、人物安排和叙述者语言来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三种视角互相补充,既充分揭示了不同人物树格,又含蓄地表露了作者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传统显然是全知角度的讲述方法。在这类小说中,作者可以直接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人物的心理与情感,对人物的命运做出预示以及最终对人物做出道德评价。由于这种传统,小说作者的观点成为小说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可以说在小说的各种因素中,最直接影响读者的因素就是小说作者的观点,即小说作者对故事本身的看法,小说作者对书中人物的道德评价,对人物行为的置定。这些无疑是读者应该信服而且是必须接受的。因此,对书中的人物及其行为,读者往往依据作者观点的引导来解释。对读者  相似文献   

10.
《早秋》是兰斯顿·休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明了,但却给读者留下很大的回味空间。作者以第三人称来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展示了人物的主观感受,将人物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作者还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对话的描写及故事周围环境的描写,多层次,全方位地烘托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人物刻画是作者为展现人物性格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作者对自己创造的人物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展现人物性格,以达到不同效果。韦尔蒂通过挖掘人物内心感情深处的细微变化的技巧和对语言的驾驭等手段透过人物的表面,洞察他们内心,使她笔下的人物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2.
小说《红字》中的珠儿是个特殊的人物,她的生命是伴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而开始,其使命是探寻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作者的创作心态。珠儿引导读者穿越文字的表面,直达人物的内心深处,进而理解作者真正的创作意图。"视点"和"暗含作者"这两种叙述技巧的采用,使作者的主题和创作意图表现得更加明确,使读者更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张蔚 《文教资料》2010,(32):10-11
小说《雾都孤儿》中南希这一人物有着无比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的双重性格。本文试从分析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作者个人本身双重性格对塑造这一人物的影响入手,论述南希矛盾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爱情观,进而呈现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一、心理描写与“意识流” 心理描写是现实主义文学塑造形象、刻划性格的重要手法之一。其描写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通过描写人物的肖象、行为、动作、语言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间接地表现人物的内心状态;有的则由作者潜入人物的心理直接叙述或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的则完全是人物的“内心独白”,即“内心的自我谈话”(柏拉图语),犹如电影里的主观镜头。然而,现实主义文学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的思想和人格总是活跃于其中,那些以作者或作品中的“我”出面来直接叙述人物心理活动的作品自不必说,即或是人物的内心独白,也并非完全是人物的原始状态的内心语言,而是经由作者按照一般的语言、逻辑规则或形式有意选择、提炼、加工和整理过的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的语言。正是在这一点上,“意识流”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5.
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以全知性的作者叙述为主,又结合了人物叙述;而人物叙述中又分成次要人物视角和主人公内视角。三种视角相结合,既充分揭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又表明了作者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是语言大师,其笔下的人物个个生动鲜明,栩栩如生,读着文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祥林嫂、杨二嫂、闰土、藤野先生、孔乙己、阿Q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因作者描写生动而令人过目难忘。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现以这些人物的描写为例,赏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说以叙述和描写笔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情节细腻完整地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主题。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人物、情节和环境三个要素。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允许进行艺术虚构。小说中的人物和真实人物不同。他是作者虚构的,而这种虚构的人物来自小说作者的心灵之中,是融有作者的血肉、灵魂、性格、气质的“臆造”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小说的国度里,这个国度是一个叙述者与创造者合而为一的世界,他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一种是间接描写,以描写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来衬托、表现…  相似文献   

18.
我很喜欢看小说,常常想:小说中人物的名字千奇百怪各有特点,作者是怎样为他们起名的?经过多次请教老师、查找资料,我发现人物命名并不是作者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19.
小说创作最基本的任务是探索人物心灵的奥秘,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作者在小说创作中往往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同时,作者通过深入地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打动读者的心灵,深刻地影响读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分析,来正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文本时,读者首先聚焦的是主要人物,这无可厚非。因为作者在设计人物时,一般会选取1-2名人物,进行浓墨重彩地刻画与描写,以揭示主旨、深化主题。但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次要人物的存在。因为,有时,对次要人物的安排与设计也是作者匠心独运的体现,也是通向作者内在情感的秘密途径。例如《品质》中格斯拉的哥哥。作为小说,《品质》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当然是格斯拉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