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由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王豫生研究员主编的《福建教育史》,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中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的成果,历经6年时间的艰难编撰,于2004年8月正式出版。这部长达74万字的历史巨著,向人们展示了福建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一、史料时间跨度长。从公元前福建原始教育产生,到西汉初年的闽越国时期福建学校教育的产生,再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福建教育重新获得新的发展,整部史书在时间上跨越了古今两千多年,使福建教育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洪流中、在面对浩瀚大海…  相似文献   

2.
该书由福州市晋安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黄荣春副研究员撰写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 9个部分 ,依次是 :闽越地区的原始居民及其遗址、闽族及其文化遗址、闽越族与闽越国的兴亡、闽越国都城研究、闽越国都城在今福州、冶城的地望、武夷山城村汉城等遗址、闽越国文字、闽越国灭亡后福州城池的变迁。这是黄荣春副研究员继《福州市郊文物志》、《福州摩崖石刻》之后出版的又一部力作。全书广收博采 ,史料详实 ,厘清了这一研究领域中的许多学术谜团。有助于人们更加明显地认清闽越历史与文化源流的发展脉络 ,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上党郡为36郡之一,公元前205年汉设置上党郡,2004年长治二中校址发现汉代建筑遗址,可能是汉上党郡治。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至为密切,而且源远流长。从日本历史的纵向角度分析,到十四世纪末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一、奈良时期以前(公元前—公元710年) 根考古学推定,弥生时期的稻作文化是公元前4世纪至前3世纪从中国的江南地区越海传播至日本的。  相似文献   

5.
该书由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林国平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著名实业家邱委端先生联合主编,福建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教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支平教授等多位闽籍著名学者参与撰写。全书76万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内容依次是:先秦及闽越国时期移民、汉唐时期中原汉族入闽、宋元时期福建移  相似文献   

6.
玛雅文化可以分为新旧两个时期:(一)约于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在今天墨西哥南部尤卡坦半岛、查巴斯州和塔瓦斯科州东部,中美洲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地区,兴起了美洲古老的文化——玛雅文化。大约到公元前后,玛雅人在这些地区先后建立起一些城市,即以供奉部族神的金字塔形坛庙建筑群为中心的居民点。图①的巴仑基废墟是玛雅文化旧时期的古迹。巴仑基城建于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图中右侧的“铭文庙”是巴仑基最高的金字塔建筑,庙基高约25米,共有69个阶梯。建筑特点是  相似文献   

7.
人类使用颜料进行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期,据考证,在公元前4万多年的原始绘画中已经出现了把土壤加热制成的红色颜料.早期人类身上纹饰所用的颜料也有白垩、红土等天然材料.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黄色的植物种子开始用作染料,而公元前2500~前1500年的希腊克里特岛遗址中发现了使用了紫色染料的织物. 早期世界各地的绘画颜料差不多都是艺术家们自己动手研磨制作的,在古代,绘画材料的配制曾被视为秘笈不轻易对外传授.而由于环境和文化影响的不同,东西方绘画发展出了不同的风格和传统.  相似文献   

8.
佩特拉古城: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时期纳巴泰王国的首都,位于约旦安曼西南250公里处,希腊文意为"岩石"。它建于公元前6世纪,又称玫瑰城,因为所有的建筑都在玫瑰色的山岩上开凿而成。古城先后被罗马、拜占庭、伊斯兰帝国统治,留下了各种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9.
冰川学上的研究表明,原始人类可能有两次穿越西伯利亚,跨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阿拉斯加的荒原上,一个时期是在公元前28000年至公元前23000年之间,另一个时期在公元前14000年至公元前10000年之间。但是,人们的迁移是大批的还是小股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宋玉是屈原的弟子”和“宋玉为顷襄王文学侍从”等历史文献资料,可以推断宋玉的出生年龄为公元前330年(楚威王十年)。宋玉师从屈原,需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学习环境。这段时间应是怀王十四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315—公元前305年),屈原被放逐江汉之前。这时的宋玉已由青年走上成年(十五岁至二十五岁)。宋玉作为顷襄王的文学侍从这个时期,是顷襄王纵情佚乐,骄奢淫欲的时期,即顷襄王即位后至郢都陷落前(公元前298—公元前277年),也就是顷襄王元年至二十一年,处于相对“和平”时期。二者的年龄基本相同,都在三十多岁。  相似文献   

11.
从武夷山城村的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闽越王城宫殿遗址和城门遗址,探究其当年的繁华和汉代闽越国的城邑建设,它们受中原文化影响,又融进了自身的艺术特色,以及利用地方材料和因地制宜的营城手法,充分体现了闽北远古时代闽越人民创造的建筑艺术和灿烂的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武夷建筑文化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和周易"内向"性格特征等传统文化作用下,经闽越文化发端、朱子理学为主的儒释道共同作用及现代文化诠释而形成的地域文化。武夷文化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和文化双轴心,生态优先;强调严格的功能区划及等级控制等"礼"的观念,"五宜五不宜";建筑表现形式随形就势,屋面追求起架平缓、出檐深远、层层跌落,屋脊"自由"穿插。新区规划建设应传承地域特色,特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闽南与台湾传统建筑匠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闽南地区)传统建筑沿袭着中国传统建筑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形式,又在移民入台定居后相继传入台湾。现存建筑遣构中既有宋《营造法式》、清《营造则例)的“官式”做法。又有匠师们世代相传、师徒相承的传统设计与施工的民间做法,形成独特的地域工匠技术。无论是城市、住宅与庭园、教建筑、宗教建筑、会馆建筑等类型。还是传统建筑本身的形制、设计与营建方法等。台湾传统建筑的平面类型在福建祖籍地都能找到相同或相近的例子,几乎是原乡形式的移植。同时。台湾传统建筑在吸取中国传统建筑化与移植闽南传统建筑特色中,也在寻求表现台湾地域建筑化的特性。尤其在建筑细部的处理上,两地有所不同,体现了中华民族建筑化纷呈多彩的地域建筑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民国时期的两处纪念性建筑广州中山纪念堂和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历史沿革、建筑成就、地域性建筑文化内涵的分析,解读上世纪初建筑前辈们开拓、进取、探索的精神为我们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带有中华民族精神的近现代建筑文化遗产。这类建筑值得我们发掘,弘扬其文化价值。同时,应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将其精神应用于新时代的地域性建筑创作中。  相似文献   

15.
赵剑峰 《大连大学学报》2012,33(3):69-71,93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表现形式,与文化的发展和变异有着多层面的联系。本文就建筑文化对传统建筑的继承,现代建筑对建筑文化的依赖性,以及建筑创作的文化内涵等3个方面,对建筑与文化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论述了闽越族所创造的青铜文化与干越文化、中原文化的关系,闽越青铜文化的特点以及该文化的典型代表-黄土仑类型文化的特征。并分析与之相关的武夷山白岩崖洞,新干大洋洲商墓等典型现象。  相似文献   

17.
西汉闽越王城地望之新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闽越王城地望之争,历经近80年的争辩,有浙南说、福建福州或浦城说等等,今从古代典籍、配合考古资料,并用新的史学视野来分析,则西汉闽越王城地望当在今福建武夷山,从而破解这一悬案。  相似文献   

18.
从建筑理性美学、庭院、木构架、干栏、风水、门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入手,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元素的历史涵义及其审美性进行论述和反思,探讨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联;指明在当前世界建筑呈现多元化态势下理性思考和研究传统建筑文化在我国建筑现代化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筑学的专业教育应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特征和需求。而建筑院校应将专业教育根植于当地传统地域文化中。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例,阐述建筑院校专业教育与传统地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期望通过对建筑学专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探讨建筑院校及传统建筑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彝族建筑是彝族文化的载体,彝族建筑业应是一项重要的彝族文化产业。要以彝族建筑文化为基础,以建筑企业的资本为纽带,以“创意触动、政府促动、品牌带动、项目牵动、人才推动、市场拉动”为培育途径,将彝族建筑文化进行保护开发,将建筑行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机联系起来,把静止的彝族建筑文化资源转化为可供当代人消费的彝族建筑过程,将彝族建筑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彝族建筑文化产品,实现彝族建筑文化资源的产品化、产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