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载的“性”论最不易了解,但又是理解其思想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张载“性”论的内涵,“性”的道德实践层次的考查,以及“性”与其他几个重要概念如“太虚”、“神”、“命”、“心”的关系的分析,试图对张载“性”论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把握,从而揭示出“性”在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更好地认识其思想的内容特征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的发展要坚持“职教性”的同时,要回归和凸显“高教性”,并在“职教性”和“高教性”之间取得平衡。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和“服务产业、服务社区、服务市民”的办学宗旨及质量、文化、社区、国际化、创新-性等发展战略,从而探索出高职院校办学规律与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四生课堂”理论是关于生命性、生长性、生活性和生成性等特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四生课堂”理论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实践意义,能够引领和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基于“四生课堂”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具有“四个高度”特征,即高度彰显阅读教学主体的“生命性”、高度重视阅读教学目的的“生长性”、高度体现阅读教学内容的“生活性”、高度显示阅读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实施基于“四生课堂”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需从激活生命、着眼成长、密切生活、活化过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的职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严重的偏“社会性”目的、重“输入性”过程和过于关注“输出性”的结果等方面的工具性僭越.然而,作为面向职业人的职业教育,要对接职业人的“生存性”和“发展性”两方面的本体需求,为个体提供“生存性”职业教育”和“发展性”职业教育两种教育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真善美的统一:课堂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突出教学设计的“真”的一面,表现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建构性。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设计还具有人文性和艺术性。人文性体现教学设计的“善”的一面,表现为教学设计的主体性、情感性和活动性;艺术性则体现教学设计的“美”的一面,表现为教学设计的审美性、和谐性。现代教学设计必须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未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其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后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不确定性”、“情境性”、“个体性”、“建构性”、“价值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后现代知识观对我国高校教学评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多元化、发展性、对话性和质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归纳性、假定性、简约性,可以称之为“图式性”。“图式性”是老舍在《茶馆》中采用的艺术方式。“图式性”使《茶馆》在文本意义上,接近于甚至等同于寓言。寓言“图式性”,可以便捷而有效地完成象征意蕴的构建和传达。  相似文献   

8.
世界历史上,“舅权制”与“母权制”、“父权制”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客观存在。“舅权制”从“母权制”社会延存至“父权制”社会,其史悠远,本文举其特点(凡“八性”)分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与“母权制”的共生性和附从性;二、与“父权制”的共属性和共存性;三、非独立性和辅助性;四、强制性和象征性。  相似文献   

9.
技术具有生态价值。技术的生态价值具有“高层次性”、“社会共享性”、“渐进性”、“潜在性”和“难计量性”。  相似文献   

10.
化学学科理解是指对化学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的一种本原性、结构化认识。从“本原性问题”出发,启发“本原性思考”,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形成“本原性理解”。沿着“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这一“本原性思考”路线,逐渐形成对某一化学知识点的“本原性理解”。“结构化”是将系统内部各要素按照一定关系形成关联结构的过程,即“结构”是“结构化”的结果。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的方法有基于知识关联的结构化、基于认识视角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基于核心观念的结构化。“素养为本”的课堂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内容结构化的自主建构中,本原性理解化学核心观念,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阴阳观念是中国先民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不懈地观察、体验和思考而逐步形成的,太阳神崇拜、生殖崇拜和巫术筮占活动是阴阳观念诞生的三个基本来源。探讨阴阳观念的起源,有助于深入研究阴阳学说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的留日中国学界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关键词,这些新词语带来了留日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意识的变化。“世界”的意义首先值得我们注意。它联系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空间观念的变化,由此,中国人感受自己和感受世界的方式较传统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戏曲以其"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独特的审美与艺术价值,而且还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内容。文章从传统音乐、传统文学、传统观念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传统戏曲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供一种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由于忽视了向中国传统诗歌汲取营养,中国的一些现代诗作倾向模仿西方诗歌,缺乏汉语诗歌本该拥有的特质,本对此做了些探讨。认为当代诗坛及中国当代诗作的取向应更多地关注本民族诗歌的语言,意境,思维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维柯"诗性智慧"的概念所强调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与中国传统诗论有奇妙的契合之处。本文从实际文本出发,探讨维柯《新科学》对朱光潜的影响,以及朱光潜对维柯诗学理论与中国传统诗论的比较、综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儒道释三家的心灵体证和学术理解影响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书法艺术的文化精神契合于传统美学的意境体悟和生命意识.书法的文化传统折射出中国艺术的生命状态,成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理念.中国书法是书家体悟宇宙生命的外化形式,书法创作是一种生命精神的创生过程,是书家体味自然,感物动情,将其主观意念下的宇宙生命运用自己的笔墨语言挥运于纸端,书法作品成为物我为一、天人合一生命精神的凝结.  相似文献   

17.
《左传》叙事研究的特征是:传统的文章技法与现代阅读体验的结合,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西方叙事学理论的结合,史学视角与文学思维的结合,叙事学内部多重视点的结合。这种研究特征在日后也将成为《左传》叙事研究的发展方向,丰富并发展着中国叙事学理论,建构中国早期叙事学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审美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而对于意境理论,从古到今都有许多大家深入而精辟地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文章也将尝试通过对意境特征的结构解析,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例,谈谈文学中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9.
语言浇铸思维模式,汉民族的思维模式是悟性的、直觉的、其诗歌最本己的言说是以“意象”缘构“意境”。新诗偏重说理,将智性的、分析的思维模式引入诗中,因而偏离了汉语自身的言路。而诗是语言自己在说话,故新诗的创作与批评都应以有无“意境”作为尺度。  相似文献   

20.
联想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艺术虚构的基本方法。联想中的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象征联想在诗词创作中或单独使用,或合而用之,或交叉互见。对诗词的意境生成创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