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耕 《学语文》2014,(1):66-66
正甲乙两事物具有"一点儿相似之处",当需要说明乙事物时,便以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乙事物喻之。像这种甲乙两事物都可以互为喻体的比喻,修辞上称之为"互喻"。如:(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街灯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在例(1)中,前一比喻中,"街灯"是本体,"明星"是喻体。后一比喻中,"明星"是本体,"街灯"是  相似文献   

2.
甲乙两事物具有“某点儿相似之处”,当需要说明乙事物时。便以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乙事物喻之。像这种甲乙两事物都可以互为喻体的比喻。修辞上称之为“互喻”。这种语言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应用很是广泛。  相似文献   

3.
学会打比方     
要把一个事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少不了要用比喻。比喻是一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明喻,其公式为甲(被比喻事物)像乙(用来设喻的事物),可用“如”、“若”、“好比”、“似的”、“仿佛”等词作比喻词。二是暗喻,其公式为甲是乙,不用比喻词,而用“是”(成为、成了)表比喻之意。三是借喻,这种比喻形式被比喻的事物不出现,也不需要比喻词“像”或判断词“是”,而直接用设喻的事物乙来指称被比喻事物甲。例如:春天像一个美丽的姑娘。(明喻)春天是美丽的姑娘。(暗喻)美丽的春姑娘来到了人间。(…  相似文献   

4.
设喻,又叫讽喻,这是比喻修辞的一种扩大化的用法。一般比喻,大多是用一具体事物(或其动作性状),着眼于刻画另一种事物的形象、声音、气味、情景等,设喻则是借叙述一个故事,通过暗示、类比,说明某一事理,着眼于表述某一主张,着眼于用事物打比方;一般比喻,仅限于句子的范围,设喻则往往是一段话,甚至是一篇文章;一般比喻,喻意比较显豁,直接明快,在字面上为甲象乙,甲是乙,喻意能直接反映出来,设喻则从整个故事透露出喻意,不用比喻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借与甲事物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在修辞的大家庭中.比喻是最常见,因而也是最不起眼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6.
比喻,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给甲事物作比的一种修辞方式。根据结构形式不同,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除此之外,在实际运用中还有很多变式,主要有如下10种: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借与甲事物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在修辞的大家庭中,比喻是最常见,因而也是最不起眼的一个成员,但是它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觑的,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四)掌握修辞格之间的横向联系有些修辞在运用中容易混淆,使用时要弄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如比拟与比喻的区别,反问与设问的区别,比喻与借代的区别,对偶与对比的区别等。掌握这些修辞格之间细微的区别,在运用中就更能明确它们各自的特点。①比喻与比拟的区别。首先,二者相比,比喻是“以甲喻乙”,重点在“喻”,本体和喻体联系的依据是它们的相似点;比拟是“以甲当乙”,重点在“拟(仿照)”,它不在乎本体与拟体有何相似点、相关点。其次,二者构成的基础不同。比喻需以不同类的两事物的“相似点”为基础;比拟则根据需要直接把一事物拟…  相似文献   

9.
(1)他馋得像猫! (2)他馋得像检查团! 句(1)用了比喻,这是确定无疑的。句(2)是不是也用了比喻呢?从表面的形式看,句(2)与句(1)一样,都具备明喻的表现形式:甲像乙,“甲”是本体,“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所以,似乎可以回答说:也用了比喻。其实不然,这样的回答是错误的。句(2)不是比喻句,人们知道,构成比喻的条件,除了被比喻物与比喻物必须在某一点上极其相似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要求,就是“被比喻物和比喻物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见胡裕树等主编《汉语语法修辞词典》)。这也就是人们平常说的构成比喻的两个事物必须在整体上彼此截然不同,不是同类事物。如果两个事物属类上没有本质的区别,那么即使它们靠了“像”这样的比喻词(当然实际上不能称之谓比喻词的)得以联系起来,整个句子也不能算是比喻句。  相似文献   

10.
修辞是研究如何选用各种语言手段,以提高语言 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方法。常用的修辞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比喻 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给甲事物作比 的修辞方法。能在积极调动人们的相似联想的基础之上 突出本体的某些特征。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把 抽象的事物描绘得形象生动;可以展示人物的外貌,也  相似文献   

11.
借代是汉英共有的词格.汉英谚语都广泛使用了这种手法.所谓借代,即以甲事物的名称取代与其密切相关的乙事物的名称.它形似比喻,却又不是比喻.它的基本点是本喻体的相关性,而比喻的基本点是本喻体的相似点.汉英谚语中的借代通过巧妙的名称替换引起读者的联想,突出事物的特征,具有形象描绘的作用和诙谐幽默的谐趣.其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将对此做出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先分析一下实际修辞教学中存在的疑难点问题.疑难点之一:比喻和比拟的区分.比喻和比拟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格,运用的时候,怎么样才能分清呢?关键是明确概念.比喻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类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描写.比喻是打比方,本体和喻体凭借相似点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运用这种修辞格,能塑造人物形象,刻划人物性格;能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能把抽象的事物说得具体明白;还能把各种景物描写得绘声绘色,从而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热烈的向往。比喻句有三个要素,这就是被比喻的事物(本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喻体),以及联系这两个事物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比喻词)。根据这三者的关系,划分比喻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而根据比喻的作用,分析比喻句所包含的内容,比喻句又可以分为喻人、喻事、喻物、喻景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中外语言中常用的表达手法,它通过乙来比喻甲,借以突出被比事物(本体事物)的特征、程度和性质,从而给人以生动、鲜明的印象。英语里往往用“as+形容词、(副词)+as+喻体事物”这一词组来表示。英语中的比喻虽与汉语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由于自身的语言习惯因而也形成了  相似文献   

15.
一、比喻和比拟(1)反映的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之间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例如:①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②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浪,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  相似文献   

16.
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浓  相似文献   

17.
正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浓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先接触的、出现最多的修辞格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具体的、形象的、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描写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用比喻修辞格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用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明喻爽朗、明快;暗喻灵活自如;借喻形象含蓄。任何事物形象的特征,都可以通过恰当的比喻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慎重地运用恰当的比喻,可使所描述的事物生动形象。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变得具体化;使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更为突出,帮助学生理解事物,加深印象,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使用比喻应注意下面几点:①用来比喻的事物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②比喻的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有相似的特征;③运用比喻应注意思想性和科学上的严谨。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三个部分构成。下面的实例中,序号后面的第一段是课本里的一个内容,第二段是第一段内容的比喻,本体和喻体都很明显,故不一一赘述。1.分子很小。把一个水分子扩大一千万倍也只有一粒黄豆大。把一滴水放大到和地球一样大的体积,水的一个分子才和足球一样大。2.分子并不是静止地存在的,而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在0℃时,如果氢分子以它的平均速度作直线运动,那么,每小时可以走从北京到广州距离的三倍的路程。3.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分子本身大得多。如果在0℃和一个大气压下,把一个粉笔  相似文献   

20.
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一、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