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华俄文宗教报刊活动的发展态势与在华俄文报刊相符,又显现出自身的特定规律.在华俄文宗教报刊在近现代中俄外交、文化往来、民间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在华俄罗斯移民群体提供了交流平台,推动了中国本土新型报刊尤其是东北地区报业的发展,丰富了中国现代报业的内涵.重新探讨在华俄文宗教报刊的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2.
对教授在报纸与微博中集体身份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后发现:第一,尽管报刊与微博在建构"教授"社会职能时存在差异性,但二者均通过"职业身份"和"社会身份"的积极一面建构其集体身份;第二,报刊与微博皆采用积极刻板印象形成的话语策略构建"教授"积极集体身份,但微博对消极刻板印象的使用数量多于报刊;第三,国家政策环境和社会传统是形成媒体中"教授"积极集体身份的主要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声誉卓著的学者、政治家和新闻工作者。在其27年从事与报业有关的活动中,经历了维新运动时期、新民运动和立宪运动时期、民国时期三个阶段,主持了17个不同的报刊,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报刊理论和新闻思想:对报刊功能的认识;对新闻自由的理解;对舆论监督的看法;对报刊业务的突破。虽然粱启超的新闻思想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免有些局限,但对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发展,造就和奠定了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伟大爱国者、报业界巨子、杰出政治改革家与启蒙宣传思想家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报刊发展史上的重要开拓者,他的报刊编辑思想为今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三十年的报刊编辑生涯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报刊编辑实践经验和编辑思想,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了鲜明的现代性追求。他立足于文化传统积极进行报业的现代化改良,在当时的报业界闯出了一条新路。他的报刊编辑思想显露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自觉的商业意识和可贵的个性觉醒。  相似文献   

5.
陈冷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报人,是坚持通过报刊启蒙民众的急先锋之一。他在28年的报业生涯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办报思想,在当时新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他与梁启超政见不同,但其"以报纸为利器,批评时政、开启民智"的思路和做法方面一致,实际办报过程中也显现出他与梁启超在有关办报宗旨、栏目设置、时评风格等方面有思想上的师承关系。换言之,陈冷是梁启超报业思想的积极且成功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6.
重庆的近代报业始于十九世纪末叶。中国西南最早的近代报纸就诞生于重庆,其发展步履维艰,几经挫折。然而,重庆近代报业的先行却愈挫而愈奋,所创报纸各具特色,博采众长。近代报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各家报刊上无不体现,其影响至深至广。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学习、交往、休闲的新空间,它给大学生的生存方式与身心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负面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佳寅  李东升 《教师》2010,(22):115-115
历经22年的发展,《体坛周报》已经成为中国体育专业报刊的一面旗帜,它的成功被人们誉为典范。《体坛周报》在版面上下足了力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本文旨在总结其版面风格获得成功的原因,为整个中国专业体育报刊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具有存在虚拟性、内涵丰富性、传播快捷性等特点,它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要予以积极正确的引导,不断加强和改正网络化时代高校的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由于近一段时间大学生上网人数的急剧增加,网络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产生着十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也是如此。一方面,它为切实加强和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良好的条件和机遇,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也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应用,对报纸业敲响了警钟,有着150年历史的《西雅图邮报》停刊,预示着传统报业不及时改变就只能坐以待毙的事实。主动变革转型,实现与多种传播形式的融合,提高竞争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新文化报》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在形式与内容上变革;注重市场规律,在理念上变革;巩固竞争优势,为顾客提供便利服务等方式成功转型,为传统报业变革转型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朱正涛 《台州学院学报》2007,29(4):87-90,93
都市报竞争同质化现象在业界引起了众多的诘难、指责甚至批判。这些负面评价有其一定的道理。因为都市报竞争同质化使整个报业的健康发展存在隐患。但值得注意的是,同质化竞争也对受众、媒介以及报业产业带来了不少的益处。它的存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有理性地对报业竞争同质化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才能促进整个报业产业健康良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意识形态分歧与中苏关系之恶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利益冲突 ,意识形态分歧对中苏关系恶化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中国领导人实际上并不真正看重意识形态问题 ,而苏联领导人在这方面的意识更淡漠。中苏两党及其领导人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相互曾多次作出妥协和让步 ,尽力维护团结 ,减少分歧。如果没有其他更关键的因素 ,意识形态分歧不可能将中苏关系引向绝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报纸运作逐渐走上市场化、产业化道路,产业化运作导致中国报纸格局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中国报业发展呈现出区域化发展态势。本文以湖北报业市场为例,分析报纸区域化发展的基本背景及其成因,以及报纸区域化发展的机遇、挑战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报业市场目前存在报纸虚报发行量和压低广告价格的无序竞争现象。产业化运作的无序竞争呼唤着行业的制衡机制。推行“发行量稽核制度”和“广告代理制度”有相当积极的意义。只有建立这两项完善的制度,中国报业市场才有可能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繁荣于上海,上海特殊的租界文化语境影响了电影的表达.在30年代的电影中,上海租界中的典型公共空间具有隐喻与象征的色彩,成为一座陌生、罪恶的城市.30年代的经典影片,在叙事策略、内容等方面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同时,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突围.  相似文献   

17.
张恨水在报纸副刊上连载小说,采用章回体形式,既是选择了一种文体形式,同时也是选择了一种与报纸周期性相一致的分载形式,更是选择了一种古老而实用的营销策略。张恨水采用章回体在报纸上连载,凭借他的艺术才情成功地避免了报纸连载小说和章回体小说与生俱来的弊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原始文献分析法,通过对《香港船头货价纸》的内容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并理清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的特点及其创刊的社会背景。《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报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其内容以船期、货价、行情和广告等商业信息为主。晚清时期的香港社会结构复杂。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在香港出现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以报刊为开启民智的工具,采用白话文办报,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前奏。“五四”前后,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等报刊杂志为阵地推行白话文运动,白话文的正宗地位得以确立。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申报》等开展“大众语”运动,20世纪40年代,延安的《解放日报》改版,实行全民办报,白话文运动成果得到巩固与深化。在白话文运动的“三部曲”中,报刊始终充当着语言变革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20.
报纸是最为传统的传媒介质,它的变化以及走向,更多的反应了当下新媒体的冲击势头,以及整个媒介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融合问题,它对媒介变化所产生的敏感可能更清晰一点。英国作为世界近代报纸发源地之一,其报业发展有着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时代的变迁中,英国报纸经历了许多具有突出意义的变革。尤其是近期,英国报业的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新,对我国报业的发展产生了剧烈的影响。如何借鉴,如何转变,是我国报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