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观察、调查等方法,对山东省首届武术短兵赛的技术运用及伤情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当前短兵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武术短兵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公安院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职业技能的训练更为重视。武术短兵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一部分,脱胎于中国古老的击剑运动,包含实用性较强的攻防格斗技术动作,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的功能,能够迎合公安院校学员的运动兴趣和提高其职业技能,通过问卷调查,从学员的认知态度、必要性等方面来探讨公安院校开设武术短兵选修课的可行性,为丰富公安院校格斗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对相关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从符号学的视角对武术短兵运动进行探析。指出,短兵运动具备完整的符号学因素。其符号学特征包括器物符号和动作符号,器物符号存在错用造成符码与元语言释义困境,而不同技术符号使用群体间的偏见造成了动作符号的认知困境。从社会文化语境元语言、自携元语言、能力元语言三个方面对短兵运动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指出短兵运动存在社会文化语境元语言缺乏正确的历史认知和文化归属,自携性元语言缺陷导致可持续性发展困难,以及能力元语言培养不足方面的问题。认为,短兵运动的器物符号应突出中国元素,动作符号应体现中国刀、剑武艺的多样性;以古代个人武艺交流和武侠文化为社会文化语境元语言;修改竞赛规则完善自携性元语言;消除“侠以武犯禁”的历史偏见,促进能力元语言的培养。旨在促进武术短兵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武术长兵对刺运动内涵、开展的意义和作用,就开展武术长兵对刺运动进行研究.认为:开展武术长兵对刺运动,将丰富竞技武术项目内容,推动长兵训练项目向竞技体育转化;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推动武术长兵对刺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发展;对练习者而言能够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优化情绪,培养意志品质和敏捷的思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当前公安院校开展擒拿格斗训练的存在问题,探讨开展武术短兵训练的必要性。认为:武术短兵实战价值较高,可弥补当前公安院校擒拿格斗训练的不足,增强学员实战对抗技能,提高学员参与警务实战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对近几年开展短兵运动的发展状况进行整理,结果表明:制约短兵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短兵步法的无序性,技术攻防的不均衡性与失衡性,短兵器与护具的不标准性与不合理性,场地与规则的不统一性和不完整性以及教学科研人员不足的问题.针对以上因素提出改进建议,为促进传统武术短兵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公安院校格斗类课程的现状入手,分析武术短兵的技战术特点,认为:把武术“短兵”纳入公安院校格斗类课程能有效地提高民警的持械格斗水平,特别是在没有武器或不允许使用武器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民警自我防护的能力;“短兵”器械格斗训练应以防为护主,动作简单实用,以防身自卫、打击犯罪和控制犯罪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短兵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兵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中重要的一部分,脱胎于中国古老的斗剑运动,同时与古老的白棓相斗有源渊关系,其后的流传和剑器用于近体防御的功能联系甚大。中国短兵有着悠久的历史源渊和深厚的文化意蕴,站在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角度探源短兵的历史、梳理其源头派别,对中国民族体育的发展,对中国短兵的挖掘、整理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短兵与日本剑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从多角度对我国武术短兵运动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存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与日本剑道的比较,着重从它们的文化背景、发展衍变、技术特点、竞赛规则以及运行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而从这个切入点来全面了解和探索我国的短兵运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些内在文化多元特点,给开展形势不乐观的短兵运动给予启迪和借鉴.由此阐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在传承、发展和演变规律,以及它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多样性特征的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观察、专家访谈和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依据短兵技术中点法的构成要素与时空特征,从点法的技术原理、动作应用等方面,结合短兵技术教学实践经验,对点法技术练习的模式、练习手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从理论上构建利于短兵教学中点法技术的内容模块,以期为短兵教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到底什么是中国武术?它产生于何时?是如何产生的?此类问题虽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似乎至今并没有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由此导致了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解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认为,武术不仅是现代语境下的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因此研究武术的概念,首先应该对中国武术产生的历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我们的研究结果是:人类原始社会的格斗技能可以理解为武术的最初源头,但中国武术直接脱胎的母体则是古代武艺。武术与武艺的最终剥离,大约发生在我国的秦末汉初时期。而作为中国武术的真正形成,则应该是在我国的宋代。  相似文献   

12.
畲族民间武艺是我国畲族民间传统体育中最主要的内容.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综合分析等方法,着重就畲族民间武艺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地理因素和历史条件两方面的原因进行论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发展,武术的防身功用、健身价值、文化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武术人才尤其是武术专业教师、教练员的需求量增大,其培养工作意义重大。以书法艺术与武术的相互联系为切入点,分析两者在技艺学习过程中的相辅相成的相通之处,探讨普通高校武术专业课程中开设书法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以期为普通高校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北京成功地获得了 2 0 0 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无疑为武术进军奥运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然而 ,武术要进入奥运 ,必然要失去一些民族的特色。本文具体分析了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条件和障碍 ,以及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利弊。  相似文献   

15.
研究峨眉武术文化的前提是要对峨眉武术有一个明确的分类,作为具有鲜明的巴蜀文化特点的峨眉武术,因为其产生、发展和流传的成因、地域、特点的复杂性,造成峨眉武术文化研究中分类问题的多样化。概述了峨眉武术文化中分类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以峨眉武术发展的三个历史时代来分类将峨眉武术分为古代峨眉武术、近代峨眉武术和现代峨眉武术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武术的精神产生和变迁进行研究,旨为揭示武术精神之根本,兴我中华。为当今物质的社会理智的辨析现代的武术精神,并探寻精神的驱动力,重新激发武术的能量。并得出以下结论:1)从武术本质精神引申出的战争精神,发展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体育竞技精神。2)从社会大背景影响武术产出的为统治者建功立业的封建政治精神,发展为现代武术的民族精神。3)武德应与社会大背景润泽出的不同时代和形式的伦理道德精神融合创新发展。4)应以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为依托,创新发展武术的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文化学、审美学、社会学、体育学的研究视角,对处于消费社会背景下的中国武术的发展问题展开讨论.研究认为:“体育化”的武术与“艺术化”的武术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分别以“竞技”和“审美”作为各自的导向;面对文化的变迁和消费的转型,可以以“艺术化”的武术作为中国武术回归大众生活的“出场”方式,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使得中国武术能够逐渐融入到大众日常生活,回归大众主流文化,进而实现中国武术在当代社会的复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加快发展国外武术表演市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从武术表演市场的有关问题出发,对加快发展国外武术表演市场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开发策略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加快发展国外武术产业市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态视野下中国民间武术拳种价值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生态视野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民间武术拳种的价值开发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得出,尽管民间武术拳种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生态空间在不断发生嬗变,但其仍然具有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功能:防卫功能、休闲功能、维护民族文化生态功能,同时进一步提出民间武术拳种价值开发原则和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