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铁 《考试周刊》2010,(55):218-219
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中。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素质普遍较低,在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本文提出从职业技能的课堂培养、课后练习与开展“双元制”教育模式三方面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会计是一个技术性,政策性与道德性很强的职业。我国会计教育大多只注重会计技术的培训,忽略基本素质的培养。它严重削弱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从而大大影响了会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使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培养会计人才的学校教育入手。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95):162-163
本文通过分析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力图探索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新模式,从教育观念入手,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相辅相成,并开展综合性课程。  相似文献   

4.
中专实习教学中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在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树立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提高其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5.
李亚男 《成才之路》2010,(34):10-11
近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职业技术人员,但作为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在为职业技术教育取得的成就感到喜悦的同时,也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感到一丝的忧虑。我们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只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养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社团是职业院校亚文化的主流,因此,社团可以成为传播职业文化的有效载体.重视职业院校社团的建设有利于职业环境的创设、有利于职业指导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认为,在发展社团上应坚持重点扶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规范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创立机制,培育职业环境;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职业院校育人模式的两大核心因素,两者缺一不可。目前,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方面的成效较为显著,但在职业道德、企业认同、职业精神和公民素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补全现有技术技能人才短板,加强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协调发展的"双核心"人才培养已成为各职业院校创新改革的立足点。"双核心3+3"育人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重点,将思想育人工作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相融合,实现学生在学业、思想、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简论职业技能竞赛的职业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技能竞赛对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过于重视职业技能竞赛也可能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应将职业技能竞赛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结合起来,对竞赛项目和形式进行合理设计,在职业技能竞赛与教育教学改革之间建立其良性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黄炎培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其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推进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他提出并倡导的注重品德素养教育、力推劳动神圣理念、提倡学生自动自治的“职业人”培养思想,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改革的重要启示: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与服务品质,重视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注重创设多样化的自治载体,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新时代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扈艳萍  焦颖 《课外阅读》2011,(8):68-68,134
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需通过职业教育、职业实践等途径逐渐形成并稳定发展起来的。高职业素质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任务。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主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两个方面。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职业技能低,职业素养差的问题。而传统教学中未突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对“植物生产环境’’课进行了实践性探索与改革,形成“11911”工学结合一体化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司法职业院校以培养具有较强的职业素质,熟练掌握岗位业务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人才为教育目标,致力构建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以实践教学模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改革和完善教学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一线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但一些职业院校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所培养的学生职业素养偏低,不能很快适应企业文化,无法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引进先进的企业文化、工业文化,更加注重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更好地实现校企先进文化对接,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围绕"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技工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应体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成人成才诚信"育人模式,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以责任意识、角色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等职业意识培养为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联系,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施多方位的职业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场要求,为促进学  相似文献   

14.
机电类职业院校承担着为装备制造业生产和管理一线岗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文章以为机电类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着力培育学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等八大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5.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新的教育质量观,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业素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院校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应从细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深化校园活动、强化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徐敏 《现代职业教育》2024,(11):112-115
在现代社会,英语作为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职业领域的需求愈发突出。职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既需要掌握实际职业技能,又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如何在英语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聚焦于职业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力图在实际职业技能培养和思政教育之间找到平衡点,推动英语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7.
于淼 《成才之路》2009,(6):10-10
师范教育是双专业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教育,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新形式下实现师范教育新的更高的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任务。语文学科在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师范语文教学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整体文化素养的同时,应注重强化师范性,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提高师范生的语文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8.
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很明确地说明了职业院校的教学目的,强调了就业的重要性,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更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时代要求.职业技能大赛作为高职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职业技能比赛活动的体系构建和训练方法的分析,讨论了以赛促教这种新型的教育与考核模式在学生职业生涯中的利弊,阐述了技能大赛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以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起到的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的现状只注意到理论上的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意识.知识经济时代急需创新型的技术人才,职业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已摆在了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通过改革教育方法及手段,多方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开放教育的理念,能力教育的理念,发展创新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人文素质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不能脱节,而当前在职业院校中大多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人文素质教育却不够重视.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针对高职教育中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高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重视较差等问题,高职教育应在语文教学中把人文性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实行民主开放式教学,同时注重语文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