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中职生人格特质、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职生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两个维度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而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向性和自我价值感的各维度,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及社会、个人自我价值感等,都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中职生人格特质和自我价值感能显著预测其社会适应能力;自我价值感在人格特质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预测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五人格模型整合了大量的人格特质变量,将人格结构分为神经质、开放性、友善性、外向性和严谨性五个维度,形成一般的人格特质理论,得到了普遍认同。大五人格的部分维度和创业意向及创业目标意向维度显著相关;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大五人格、创业意向显著相关,并在友善性与创业目标意向、外向性与创业意向关系中有部分中介作用,在严谨性和创业意向、开放性和创业目标意向关系中有完全中介作用。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格特质,激发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学生创业意向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对河南省四所高中782名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在具体维度上有显著的性别效应;人格特征中的外向性、宜人性、开放性与英语学习适应性呈显著正相关,学业自我效能中的语言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适应性呈显著正相关,数学学业自我效能与英语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性极低且不显著;人格特征、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英语学习适应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高中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人格特征与英语学习适应性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对9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相关显著,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外向性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积极的预测作用;调节高兴情绪效能感与调节焦虑情绪效能感对应对方式有积极的预测作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大学生择业效能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采用择业效能感量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问卷和大五人格量表对贵州省6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性别差异不显著。(2)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3)择业效能感各维度及总体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人格特质中的适应性、社交性、利他性、道德感呈显著正相关,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与人格特质中的利他性和道德感呈显著正相关。(4)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择业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大五人格在择业效能感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师范类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自尊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师范类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自尊关系的抽样调查及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自尊的主要人格因素是“外向性”和“处世态度”,自尊主要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自我指向”的人格特点关系紧密。这表明培养积极、乐观、随和、友好的人格特质将有助于师范类大学生自尊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采用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05名高职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职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问题解决、求助与自我价值感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与自我价值感的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自我价值感对应对方式的各因子有极显著的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8.
以245名初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教师期望知觉、自我价值感及价值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积极效应与自我价值感、达成价值、实用价值及兴趣价值呈显著正相关,消极效应与与自我价值感、达成价值、实用价值及兴趣价值呈显著负相关;(2)自我价值感在教师期望知觉对价值各维度的影响上起到了中介作用.教师期望知觉对兴趣价值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其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及自我价值感量表对238名有留守经历高职生进行测量,并与250名无留守经历高职生对照。结果:(1)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专业和经济状况等维度差异不显著;在性格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维度差异显著,外向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内向学生,学生干部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3)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略低于无留守经历高职生,但差异不显著;(4)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其中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预测力更强。结论:性别、年级、专业和经济状况不影响有留守经历高职生的幸福感,性格、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以及自我价值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职业成熟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不同性别、学科、成长环境、年级、是否做过社会兼职、班干部的大学生在人格特质和职业成熟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内外倾向与职业成熟度中的信息应用、职业认知、自我认知、个人调试、职业选择、条件评估正相关;大学生人格特质的神经质与职业成熟度的信息应用、职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选择负相关;大学生人格特质的精神质与职业成熟度的信息应用、职业认知、价值观念、条件评估负相关;大学生人格特质的掩饰倾向与职业成熟度的职业态度正相关;(3)人格特质对职业成熟度各个维度有显著的回归效应,预测作用均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外来民工子弟学生与本地学生自我价值感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两类被试在特殊自我价值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总体和一般自我价值感上无显著性差异;六年级的当地普通学生在个人取向家庭自我价值、社会取向人际和生理自我价值感上都显著高于外来民工子弟学生,而在社会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上则显著低于后者;外来民工子弟男生在个人取向生理自我价值感上显著高于当地普通男生;但女生在这个方面显著低于当地普通女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高职院校工科系150学生入学时和一学年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自我和谐量表(SCCS)五个量表的前后测试,并通过T检验统计前后测,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男生占优势对男女生心理素质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对占优势的男生心理素质略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女生则略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同时男女生都存在同异性朋友交往能力的下降。因此,在大学生群体男生占优势的高校中要注重男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并需更加注重男女生异性朋友交往的辅导。  相似文献   

13.
聋生内隐自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SCL-90)研究了聋生内隐自尊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聋生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2)聋生内隐自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3)聋生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高师学生的人格发展现状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探讨社会情境变迁中高等师范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及有效的人格教育策略,用EPQ-REC人格问卷调查460名师范大学生.结果显示:男生的精神质和稳定性显著高于常模,女生的掩饰性极显著高于全国女生常模.学业较差的学生精神性、掩饰性高于一般及较好的学生;男生在精神性高于女生;城市生源稳定性高于乡村生源;经常上网掩饰性低于偶尔上网学生;是否学生干部在精神性、外向性都有显著性差异.调查结果提示教育管理者要密切关注社会情境的变化作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在职业教育中渗透人格教育,发挥人格的能动力量塑造健全新型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2008级、2009级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总体体质较好,体质健康达标率为76.79%。但各测试指标显示:男生肥胖比率达13.87%,远高于女生的2.04%,女生偏轻体重比率达50.68%;女生肺活量指数不及格率达18.34%,远高于男生的9.38%;男生握力体重指数和女生坐位体前屈不及格率较小;立定跳远项目不及格率最高,男生达22.98%,女生为17.65%。针对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建议体育教师合理安排授课并加大体育健康知识的宣传,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为学生创造和改善体育锻炼环境,多开设体育选修课,确保学生体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考察中学生空间图形的折叠、展开、旋转以及图形推理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男生优势的显著性差异。然而,在哪个年龄段男生在哪个空间指标上明显优于女生,尚待实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霍兰德职业兴趣问卷对高职女生职业兴趣进行调查发现,高职女生职业兴趣发展由高到低分别为:社会型、艺术型、常规型、企业型、研究型、现实型。高职学生职业兴趣存在明显性别差异。除艺术型外,地域、年级差距对高职女生职业兴趣影响不明显。除社会型、企业型外,不同专业高职女生在其他职业兴趣类型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笔者抽取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其网络成瘾状况的分布特征及网络成瘾与焦虑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IAD者占8.12%,二项检验显示,男生显著高于总体比例,女生和文科生显著低于总体比例,其他类别与总体比例无显著差异。(2)不同成瘾程度大学生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上均有极其显著差异,且焦虑程度随成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3)蒙族大学生IAD者在特质焦虑上显著高于汉族IAD者;农牧区来源的IAD者在状态焦虑上显著高于城市来源的IAD者;四年级IAD者在特质焦虑上显著高于二年级IAD者。(4)上网持续时间对焦虑水平有显著影响,在状态焦虑上,上网次数与上网时间交互作用的主效应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ial prospective relationships of social-oriente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SOAM) and individual-oriente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OAM) with student's adoption of specific achievement goals and their affective wellbeing (AWB). A total of 332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Mage = 19.139; Female = 75%) voluntarily participated in the baseline and the 1-year follow-up surveys of this study. The factor score path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paths from SOAM and IOAM at baseline to performance goals and mastery goals, respectively, at follow-up. Moreover,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path was found from SOAM at baseline to negative affective experiences, at follow-up, and no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IOAM and AWB, after controlling for achievement goal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e usefulness of raising educators' and parents' awareness regarding the double-edged sword of utilizing socially valued motives to promote performance approach goals in individuals because such values potentially lowering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相似文献   

20.
Two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link between how much students base their self-worth on academics and their math performance depends on whether their identification with math was statistically controlled and whether the task measured ability or not. Study 1 showed that, when math identification was uncontrolled and the task was ability-diagnostic, basing self-worth on academics was unrelated to the students' math performance. When math identification was controlled, however, the more students based self-worth on academics the worse their math performance. Study 2 showed that, when math identification was uncontrolled and the task was ability non-diagnostic, the more students based self-worth on academics the better their math performance. When math identification was controlled, however, students' level of basing self-worth on academics was unrelated to math performance. These results held for females and males even when gender was made salient. In both studies, higher math identification linked to better math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