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今女大学生心理压力日益增大,挫折产生的诱因多种多样,比如传统性别角色要求与自我价值实现相矛盾;社会转型期各种急剧变化带来强烈价值观冲突;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脆弱等心理特质的影响;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阶段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等.针对女大学生挫折产生的诱因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女大学生应树立现代女性观,挑战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应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应学习并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中年知识女性的心理困扰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入中年期的知识女性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任务 ,面临着来自工作的繁重 ,人事的变迁 ,社交的纷争 ,社会传统的偏见以及家庭中的子女教育 ,夫妻感情方面的多重压力与挑战。使她们中的许多人不胜压力而产生心理困扰 ,严重地影响着中年知识女性的进步与发展。如何面对挑战 ,渡过人生中这段不平常的阶段 ,是摆在每位中年知识女性面前的重要课题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正确认识自我 ,客观面对现实 ,做好各方面的身心调节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习、认知方面,也来自社交、情感方面;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社会.对这些压力,许多学生深感力不从心,无法适应,从而产生了心理危机.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中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除客观原因之外,还与个人气质、心理有关.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分析主客观原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因材施教,努力创设良好的条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其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习、认知方面,也来自社交、情感方面,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社会,对这些压力,许多学生深感力不从心,无法适应,产生了心理危机.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中年时期是女性生理上的成熟期和衰退期 ,也是心理上的稳定期和变动期 ,是一生中身心负荷最为沉重的时期 ;中年女性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们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教育的成败至关重要。本文就维护和增进中年女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提出了以下建议 :培养积极健康的乐观情绪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提高自身的耐挫能力 ;成功地把握和改造自己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高职院校中年女教师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事业、身体等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心理上极易产生压力而影响她们的工作和生活.重视与分析她们当前所面临的心理压力,避免和减轻她们的心理困扰,对高职院校中年女教师工作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女性绝育术受术者围手术期不同的心理状态,减轻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方法:对6400例女性绝育术受术者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和指导.结果:6400例受术者均不同程度减轻了心理压力,消除了心理障碍.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受术者的心理压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避免和降低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形势下知识女性心理素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女性的心理素质有如下特点:在智能素质、心理健康水平、职业心理、角色调控及开拓性、适应性素质方面均优于普通女性、工作压力感上高于知识男性;在角色满意度、智能素质水平上低于知识男性。从发展角度看,中年知识女性的压力感最强,而心理随力最差。  相似文献   

10.
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基础,但现代社会给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日渐沉重,焦虑、挫折、无助感常常萦绕心头,使人寝食难安、身心疲惫。  相似文献   

11.
知识精英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它又不是万能的。长期以来,由于过分迷恋于政治情结、启蒙心态和终极关怀,使知识精英出现,严重的角色扭曲。新时期,知识精英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主要应在创建多元文化、维系和谐关系、促进机制创新等方面有所建树,力争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不健康的心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该文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研究了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并从社会、学校、个人的角度就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校硕士研究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成长,各种压力导致他们心理脆弱,压抑的情绪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影响其身心健康。通过对西安邮电大学在校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从性别、年级、是否应届生等角度分析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特点,从社会、家庭、学校、研究生个人等角度,分析研究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从健康心理学角度提出疏导研究生心理压力的方式,以期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人格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压力也随之加重。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种种心理压力造成的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就成为高校迫切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部分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在2到3年的社会适应期内。心中充满了矛盾和困惑,这些矛盾和困惑既有来自工作的,也有生活上的,以致大学生出现了依恋心理、自我否定心理、失望心理、寻求理解和机会的心理、攀比和嫉妒心理等一些特殊的心理表现。大学毕业生应培养健康的个性意识、积极的创造意识、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全方位的开放意识、坚毅的牺牲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完成从学生心态向职业人心态的转变,顺利度过社会适应期。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心理健康的研究 ,不应该仅以非正常人的心理状态为研究对象 ;只单纯地从医学角度 ,以满足于消极保持心理的正常状态 ;只局限于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这是远远不够的。心理健康依赖于社会性质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健康的定义 ,并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不同。心理学家是从积极的、由意识控制的、有方向、有强度、对他人负责和认知性质等维度来阐述心理健康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语言变异与其社会心理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造成语言变异现象,形成三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变体,分别是地域变体、社会变体、功能变体: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语言变异又与人们的迎合求同心理、好奇求新心理及自我呈现心理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抽样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在抑郁、自尊、学习心理、就业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体系不完善、形式单一、专业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针对此,中职学校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努力构建一套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所有中职学生心理的全面和谐、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向大学生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大学生要加快社会化步伐,提高社会化水平,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质,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抗击社会生活压力,树立竞争意识、效率意识,锤炼开拓创新精神,增强婚姻家庭责任感。大学生制订人生设计方案,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活动,策划人生资源的深度开发,有助于自觉地实现人生价值。人生设计要重点考虑培养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职业活动适应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心理与家庭生活调适能力等。人生资源的深度开发,应充分挖掘先天禀赋,优化心理素质,培养坚韧意志,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营造良好人际关系,努力把学识转化为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处于心理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其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从多方面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