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骆方成 《内江科技》2008,29(4):36-37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健美操训练中常常出现运动性疲劳。为了及时预防和减少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出现,本文根据竞技健美操运动的项目特点及供能特点,提出了恢复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手段,这对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增进身心健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凯  李芬  刘继权 《内江科技》2011,32(1):169+147-169,147
随着当今竞技健美操训练和比赛任务的加重,运动性疲劳的产生越来越频繁。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将会破坏运动训练的系统性、连贯性,从而影响训练和比赛的成绩,并给运动员带来生理和心理上巨大的痛苦:因此,了解运动性疲劳并给予正确的对待,将会使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掘,为其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根据竞技健美操的能量供应和运动特点对竞技健美操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进行了分析,以便对竞技健美操运动性疲劳有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产生疲劳的特点,对吉首大学健美操队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为运动员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的恢复,从而为运动训练能正常有序的进行和提高训练效率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现在对于运动员的成绩要求越来越高,运动性疲劳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所以对于如何消除运动性疲劳至关重要,同时它现在也是运动医学和人体科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将结合大量文献,对于运动性疲恢复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健美操是一项对运动员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而健美操的训练强度与难度则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运动员容易产生运动性疲劳,而如果未能及时恢复疲劳,则会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效果以及今后的训练水平。因此,了解健美操训练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恢复,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6.
黄步林 《科教文汇》2008,(33):182-182
网球运动是一项运动强度大,比赛时间长的非周期性竞技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有很高的要求。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总结出判断网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提出几种有效的恢复手段为网球运动员训练比赛后疲劳的诊断和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访问调查等方法,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从篮球运动员疲劳的特点出发,运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等理论,对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从中医药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谭健  顾颖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213-213,300
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在已经成为当今体育科学的研究热点,各国学者在该研究领域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因为阐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对于探索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力求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作较为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外源性抗氧化剂的补充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得出外源性抗氧化剂补充量与运动型疲劳抑制的关系模型,指导训练康复治疗。方法:构建外源性抗氧化剂对运动性疲劳影响的数学关系模型,通过外源性抗氧化剂的补充,分析对过度训练导致运动性疲劳病理观察情况。运动员进行运动性疲劳训练中的外源性抗氧化剂补充统计值,通过分析运动性疲劳承受肌免疫细胞的刊过氧化酶SOD和CAT活性以及生理盐水等指标,进行差异性统计,构建统计模型,观测其差异性特征。结果:通过外源性抗氧化剂补充,计算运动性疲劳抑制指数,能有效对过度运动训练损伤导致的运动性疲劳等并发症实现诊疗。采用该关系模型,肺动脉收缩压有82.6 mm Hg改善为92.0 mm Hg,肺动脉舒张压有44.9 mm Hg改善为50.3 mm Hg,展示了较好的性能。结论:外源性抗氧化剂的补充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关系模型定量分析准确,通过外源性抗氧化剂补充能有效对运动性疲劳进行抑制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朱坚 《科教文汇》2009,(4):288-288
运动性疲劳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本文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特殊营养补充品对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加速机体的恢复,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昝登良  吴云龙 《科教文汇》2009,(19):285-286
散打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中身理、心理负荷强度大,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机能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产生运动性疲劳。本文试图通过运动性疲劳产生原因的分析,对运动员如何采取合理的膳食补给来减轻疲劳,尽快消除疲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威  杨建昌 《内江科技》2010,30(1):32-32,91
随着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强度越来越大,运动性疲劳也成了普遍现象。因此,了解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生化机制对于提高运动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对运动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着重从运动生物化学角度对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作一些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与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篮球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中的能量供应特点及承受大负荷的肌肉部位进行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分析,阐明了篮球运动训练及比赛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提出了一些消除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行之有效的办法,包括中枢疲劳及外周疲劳的消除等。  相似文献   

14.
付明  张国钢 《科教文汇》2010,(6):136-137
疲劳是一种主观感受,表现为暂时性人的工作能力的下降,经过休息调整能得以消除。文章主要结合竞技体育训练方面的实践,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的方法,在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判断基础上,论述营养补充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作用。营养补充消除法方面的研究能够提高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管理人员对此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以便更好地指导运动训练与竞赛。  相似文献   

15.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运动形式有密切关系。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从不同运动形式的供能特点出发,分析在不同运动形式下,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特征。揭示运动性疲劳与运动形式的关系这对于加快疲劳的消除,提高训练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疲劳是体育训练和竞赛不可回避的问题。了解运动性废劳产生的机制和特点,判断出疲劳的程度,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注意延缓疲劳的产生及在训练和比赛后采取合理的手段和措施促进疲劳的恢复,对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赖焕春 《内江科技》2012,(10):170+189
篮球运动员在进行大强度、大负荷运动训练或比赛后因体能消耗过大而产生运动性疲劳,利用中医药传统养生的体能恢复手段如:推拿按摩恢复、针灸恢复、热敷淋浴恢复、中药药理调节、膳食营养调节以及睡眠调节等恢复手段,可缩短篮球运动员体能恢复的时间,推迟疲劳症状的出现,保持篮球运动员良好的体能水平,为篮球技战术水平提供体能保证。  相似文献   

18.
刘鹏程 《内江科技》2009,30(11):17-17
研究发现,运动中体内氧自由基的大量增加是引起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自由基引起机体疲劳的理论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做一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韦伟 《内江科技》2011,32(1):33-33
随着时代的演进,竞技体育运动高度发展,竞争空前激烈,除了尽可能提高训练水平之外,教练员和运动员还非常希望通过应用提高运动能力的辅助手段,尤其是应用某些不舍违禁药物成份的物质,以增强体能,消除疲劳,充分发挥身体的运动潜力,从而获得最佳的运动成绩。所以,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也将是21世纪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20.
体育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竞争精神,个人、国家的巨大荣誉,对此,运动员、教练员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提高运动能力,表现最高运动水平。科技工作者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呢?当前,他们探讨的主要问题有运动性疲劳、兴奋剂等。 教练员施之于运动员的最基本的训练方法是大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