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问题是学生品德问题的根源,目前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都极易引发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而引发品德问题.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关注学生心理,用心理学的方法认识学生品德问题,从调整学生心理入手塑造学生品德.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有些不良行为是心理问题不是品德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和品德因素混在一起。教师要把握准心理健康标准,明确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正确区分成长过程的正常行为与心理问题、品德问题行为的差别。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不宜轻易使用“批评方法,”应着力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探究,并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有些不良行为是心理问题不是品德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和品德因素混在一起.教师要把握准心理健康标准,明确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正确区分成长过程的正常行为与心理问题、品德问题行为的差别.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不宜轻易使用"批评方法",应着力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探究,并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有些不良行为是心理问题不是品德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和品德因素混在一起。教师要把握准心理健康标准,明确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正确区分成长过程的正常行为与心理问题、品德问题行为的差别。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不宜轻易使用“批评方法,”应着力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探究,并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5.
走出心理健康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与思维方式的变革,给人们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带来心理失衡,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很多人对心理健康知识缺乏科学的认识和了解,这又常常制约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我们在正确严肃地看待心理问题并采取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同时,应注意走出以下误区:■一、走出心理问题与纪律问题、品德问题等同起来的误区应该说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密切相关,对青年学生来说,心理上的问题容易引发品德问题。因此德育需要以良好的心育为前提,离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德…  相似文献   

6.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了学校心理教育条件和环境的明显改善,但也引发了当代学生一些新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教育工作者要针对现代学生的一些信息技术源发性心理问题不断改进心理教育的技能,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心理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小学阶段学生就已存在心理健康的问题,而且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同他们的品德行为(以下简称品行)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学生,能较好地适应校内外的学习和生活,有良好的品德;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却不能正常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出现许多不良的品行。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与品德发展的关系,洞悉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心理问题引起的不良品行的具体表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克服德育工作表面化,从深层角度提高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小学生心理健…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心理教育工作中有两个问题很突出 :一是很多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 ;一是很多教师认为心理教育工作高不可攀 ,只有专业人员才可以去做。这两个问题主要属于认识上的问题 ,必须端正。一、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代替心理教育学生的问题基本可划分为思想、政治、品德、心理四个问题。思想问题主要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问题 ;政治问题是阶级立场的问题 ;品德问题是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问题 ;而心理问题主要与神经系统活动有关 ,是人在适应环境、认识自我与世界、体验世界与改造世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心活动与行为表…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严重事件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家庭综合素质教育缺失、无法融入新校园生活、社会不良文化冲击和影响等主要因素导致一些大学生产生心理异常问题。在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疏通的情况下,心理问题长期累积后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激化,导致学生引发过激行为而造成严重事件。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工作。提出以“创建健康环境、沟通疏导防范”的策略,从创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打造社会健康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心理异常控制能力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希冀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医学院校大学生与环境应激有关的心理问题、与自我不适应有关的心理问题、与交际有关的心理问题、与人格因素有关的心理问题以及与性有关的不适应引发的心理问题等。为了解决这些心理问题 ,促进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配合 ,需要社会与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正>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不能期待着一下就开花结果,需要静下心,弯下腰,慢慢播种,静待花开。一、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我们刚接触××这样的同学,大多数老师差不多一致给他这样的评价:"这个孩子表现太差""太没礼貌""太没教养"等。经过长时间的接触,我们发现了这不是品质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我们往往注视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  相似文献   

12.
马黎华 《考试周刊》2012,(9):155-156
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有各方面原因。其中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本文分析了学生品德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帮助班主任转换工作思路,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立场、观点重新审视教育工作.形成有效应对心理问题发生机制的全新的德育工作观。  相似文献   

13.
高宏 《宁夏教育》2012,(Z1):147
据调查,中小学生中将近有30%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家庭、危害社会,因此让学生有个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一、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1.家庭影响。家长的品德修养、文  相似文献   

14.
一、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1.家庭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发凸显,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危机案例时有发生。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力量。对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工作路径研究,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问题、学习目标的模糊及被动性的学习压力导致的心理异常、自我意识引发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不和谐引起的困惑、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带来的情感困扰、求职择业困难引起的心理焦虑等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指导,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将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加强高校心理辅助工作力度,及时为学生解决面临的实际心理问题,寻求积极高效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同一种问题行为,可能是品德问题,也可能是心理问题。如果不把它们弄清,就进行辅导教育,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对于习惯偷窃的学生也是这样,如果不加分析,对学生进行简单批评教育,不仅难以改变学生行为,甚至可能把学生逼上更危险的绝路。经常偷窃的学生,其偷窃动因也各不相同,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偷窃心理,才能对症下药,寻找合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如情绪消沉、心情不好、变态心理等消极的与不良的心理。心理问题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趋向稳定的关键时期,随着其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社会阅历的增长及以过早地面临择业、就业的压力,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道德水平有直接的联系。当学生心理的各方面都正常时,其行为也是正常的;反之。学生心理失常,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可能发生反社会行为。这种行为被持续失常的心理所强化,就容易演变成严重的品德问题。不少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平时不大关心性格内向、情绪失调的学生,往往把有些学生的孤独感和好静说成是脱离集体,把性格内向说成是不暴露思想,把焦虑情绪说成是患得患失,把由心理障碍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等。这种把学生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的做法,很可能进一步激化学生原已失衡的心理矛盾,把学生推下品德不良的深渊。因此,德育中教师要有心理教育的思想,正确区分学生反社会行为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新的时代为职业技术人才的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美好的前景,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矛盾和问题,引发了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适应不良,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本文就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初步地探讨,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