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教师的主体与主导——兼评“双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主体的地位问题,目前,在教学理论界只要承认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这个大前提,就基本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然而,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仍有争议。针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有的同志提出教师也是主体,“师生共同构成教学主体。”(即“双主体”论)并且批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仅仅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割裂了同一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双方关系。”  相似文献   

2.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这是教学过程中主要构成部分,也是经常起作用并左右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和影响教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十六、七世纪以来资产阶级传统教学论研究中,充分肯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阐明了教师组织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由途径,也描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和步骤,为中小学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教育上作出了历史的贡献。但是这种理论却过份地强调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人物,是“绝对的权威”,是“决定性因素”,认为教师  相似文献   

3.
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娟娟 《中学教育》2003,(1):35-36,34
在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中曾有过“教学主体论”的讨论 ,不同流派有不同的观点 ,有些主张“教师主体论” ,也有些主张“学生主体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 ,“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们的学生们的 ,不是现成的高楼大厦 ,而是教他建筑。”这就是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信奉这一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效 ,实现既定的目标。一、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1.教师的爱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起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师的爱可以成为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育界广泛流传着“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论 ,试图调和“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对抗 ,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直到克林伯格提出教学“三段论”后 ,才有了作为调和“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媒介 :教学是教师的指导过程 ,这就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原理 ;学生必须处于能动的 ,愈益自觉的学习主体地位 ,这就是学生自主性原理 ;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一种教学现象的两个侧面 ,它们可以作为教学现象的矛盾关系加以分析和把握 ,这是教学论的基本性质 .在这个三段论中 ,存在有价值的教学论问题 ,即何谓教师的指导作用 ?何…  相似文献   

5.
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问题,现在我国比较有影响和流行的是“主导主体说”合题论。笔者以为目前流行的“主导主体说”有值得质疑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理论本身缺乏内在的(指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同一的衡量标准。造成其理论的缺陷。“主导主体说”的基本含义是: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发展的主要因素,学生是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其实,这里引用的“主导”、“主体”是两个不同哲学范畴的概念,它们不能构成同一标准来衡量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地位与作用。“主体”是相对于“客体”,并与之构成一对的哲学认识论范畴的术语。“主体”是认识论范畴的概念,一般指有认识、实践等能动行为的载体,具体为能动的认知者(或感觉者、思维者)。“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相对于“主体”的概念,它指的是“主体”的行为对象。“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是指认识能动者与被认识者之间的一种认识关系。然而,“主导”与“主体”是有区别的。“主导”是对立论范畴的哲学概念,指矛盾对立双方的主要方面。这里的“主导”即决定性作用的含义。另外,“主导”源于传统教学术语中的“导”,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现代教学论术语的。  相似文献   

6.
一  时下教育界广为流行的“主体主导说”(“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认为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这种观点对教学实质的认识是可取的 ,但是 ,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界定是有误的。  从教学理论看 ,既然承认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那么在教师进行指导 ,也就是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 ,被指导的学生处于什么地位呢 ?难道还是处于“主体地位”吗 ?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时候 ,教师又处于什么地位…  相似文献   

7.
关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简称“主体—主导”)命题,在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许多方面受到关注,这是因为该命题在具体运用中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有新理解、新认识,显示的教学观念具有丰厚的内蕴。但是,这一命题的语义内涵与其在运用中表现出的意蕴间缺乏必然联系,所以理论研究不能由命题语义演绎出实用中的意蕴,也不能由实用的内蕴归纳出命题语义。教学论研究必  相似文献   

8.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论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颇为流行的命题进行深入讨论,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和科学地概括教与学的关系。这对于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都是十分重要的。本刊1988年第五期发表周虹同志《简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一文后,收到很多与之商榷的文章,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只好将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予以整理发表,在此谨向各位作者、读者表示歉意,并对所有关心和支持本刊这一讨论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9.
浅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及主体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教学活动中,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地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客观地反映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和学生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教学活动中,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地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客观地反映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和学生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多年来的提法,这个观点回避了学生作为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这个事实,同时也回避了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被学习者———教师的客体地位这个事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个观点,是用不同标准在划分教育活动中的两个主要对象:教师和学生。为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更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略议“教师为主导”的实质于月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论中的重要命题已探讨了多年,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畴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尽管人们对“主导、主体”的认识依然见仁见智,但就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  相似文献   

13.
"教"与"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永恒主题,故而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一直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然而,不知何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成为调和上述两种对立观点的新提法成为教师的口头禅,成为人们颠覆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的一大标志。虽然关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争议始终存在,但这一理念对于正确地揭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教学实践的改革和创新,都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究竟应当处于何种地位 ?发挥什么作用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应当如何处理 ?这是古今中外思想家、教育家所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过长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 ,现在基本完成了由“学生客体论”到“儿童中心论”再到“学生客体—主体论”又到“学生主体论”的认识演变。“学生主体论”是近年来受教育人本论思潮的影响 ,在我国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新观点。它不仅肯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主体 ,而且还进一步肯定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如果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出发来审视这一观点 ,无疑是正确的 ,但如果把它放在具有特…  相似文献   

15.
九年制数学新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简称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指导思想,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现代教学论处理师生关系的准则。它的含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的主体。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教学过程应是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辩证统一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主张教学应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赞可夫也主张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  相似文献   

16.
谈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校长、教师们耳熟能详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实,如果用哲学的思维来分析推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说法的话.不难看出该说法是有逻辑性错误的。因为,主体对应的应该是客体而不是主导;主导对应的应该是被主导而不是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说法.把鲜活灵动的教师给固化了,导致许多人认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绝对不能成为教育的主体,为什么?则没有人能够阐述清楚:“学生为主体”这一说法,导致许多人认为:学生只能是主体,绝不能成为客体。“学生为主体”这一说法也把充满灵气的学生这一角色给极端化了,至于学生为何只能成为主体而不能成为客体?又如何成为主体?理由是什么?这些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相似文献   

17.
“以学生为主体”口号以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公式最大的用途在于,它既充分肯定了教师的作用,叫作“主导作用”,又十分肯定了学生的地位,叫作“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原是前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矫正时弊的口号。我国无意重蹈他们经验的覆辙,遂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公式的发明。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人们对这一“主导——主体”论早已形成共识。而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到一点就在干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和教育人本论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所以,素质教育必须站在“人”的高度关注教育。素质教育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关注的是人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强调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独立人格的人,成为真正主体的人。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19.
王元智 《陕西教育》2001,(11):26-26
“以 教师 为 主导,以 学生为 主体”这 是我们 每一位 教师在 课堂教 学中应 遵循的 原则。那 么,怎样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呢?我以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突出“四个特性”,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体现“四种意识”。 教师主导作用的四个特性:一是突出思想性。教师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摆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是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目前,在这一问题上一个得到“公认”的观点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一观点正确与否,实难“一言以蔽之”.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此观点进行一点哲学思考,力求获得一个对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清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