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生态问题在今天突出地表现为消费问题,改变消费主义的生活模式,建立生态的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生态消费模式提出以来产生的多种表述方式缺乏明确统一的生态哲学基础,更忽略了生态消费模式的生存论意义,应该从生态学思想、哲学伦理学基础、哲学人学三个方面丰富和建构生态消费模式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
生态哲学是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人与人态环境的关系为基本问题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哲学学科。它同生态学、生态学哲学、生态伦理学等相近学科既有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又有着根本的区别,明确了解这一点,对于严格规范生态哲学的基本范畴,限定其理论内容和建构其体系结构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为此,笔者想就生态哲学与相近学科的关系做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它以实践为视角,在批判旧哲学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立足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统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层面建构生态文明主题理念,内含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和消费理念,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矛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为我们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而且为我们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合理解决困惑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视野下的高校生态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丰富而系统的生态哲学思想蕴涵,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是高校的生态德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高校生态德育的内容架构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人际关爱教育。  相似文献   

5.
确立和培植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人与自然、社会高度协调、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确立绿色生产营销与绿色消费生活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重视贴近生活世界,强化德育,塑造个体生态人格;追求德育观念上的革新发展与超越,构建政治人际生态相统一的新德育体系等是职业院校生态德育的目标指归应蕴含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6.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新兴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与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相比,有机马克思主义除了从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方式阐明生态问题的原因,还将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引进马克思哲学解读,从现代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层面追寻生态问题的根源。此外,有机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生态教育,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人的整体性、开放性生态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一样,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取向,即以转变人的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这对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教育的有机结合而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生态心理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涉及到环境哲学、心理学和生态学等。生态心理学对由于环境的改变、恶化对人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或者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心理以及生理疾病治愈的促进作用进行研究。生态心理学是从人类心理的角度呼吁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确立和培植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人与自然、社会高度协调、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确立绿色生产营销与绿色消费生活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重视贴近生活世界强化德育,塑造个体生态人格;追求德育观念上的革新发展与超越,构建政治人际生态相统一的新德育体系等是职业院校生态德育的目标指归应蕴含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彝族传统宗教中的生态保护观及现实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我国的生态问题尤为突出。彝族传统宗教中,蕴含着仁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环境相适应、节制欲望、适度消费等生态保护观。这些生态保护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主要由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的建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生态人的生成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要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建构受教育者科学的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人生观;加强环境法制教育,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促进生态责任感的生成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环境哲学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它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看作是一个辨证发展的整体,提出了关于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新认知,“自然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环境权利,人具有积极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责任。环境哲学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它要求人们从机械世界观转变为生态世界观,从人类个体主义转变为生态整体主义,从片面发展走向人-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场新的社会革命,必须加强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有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不仅涵盖生态领域、经济领域,而且涉及国际政治、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领域,因而要坚持运用系统抽象法研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问题,牢牢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要矛盾,树立新的系统观、经济观、价值观、生产观和消费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从而使自然资源的消耗受到抑制,环境负荷得到削减,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推进美丽地球建设。  相似文献   

13.
德育生态性功能注重“人-自然一社会”的和谐统一,强调受教育者生态伦理、生态人格、生态智慧和生态保护能力的培养。德育生态性功能的意蕴主要体现在与全球道德教育相接轨、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德育生态性功能的开发途径主要有六个方面:即关注生态道德意识、形成生态人格、进行课程开发、强化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营造生态体验场和推展个人“美德袋”评价。  相似文献   

14.
生态整体主义标志着环境哲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范式。这种新范式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真正平等、公正的关系,人自身为实现人、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我们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考察和探究之后,产生一个问题:生态整体主义是否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生态整体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是一种人与自然的整体主义世界观,这对于可持续发展观是可以借鉴的,但是绝对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传统发展观是"以物为中心"的发展现;与传统发展观相比较,科学发展观凸显出社会发展的人本性,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二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三要营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环境。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观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吻合,决定了生态道德教育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向度,即旨在教育大学生主动承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促进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怎样科学安排教育内容上,都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全新课题,也是德育教育价值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技是生产力,它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革命方式,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由于人们对科技的滥用和误用,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生态文明的构建中重构科技发展观,使科技的发展在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它是人类能够更好地生活的基本保证,但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智慧。科学技术虽然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却不能为人类提供生活何以值得过下去的理由。该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引领下的科学教育。文章从系统哲学、生态哲学和技术哲学三个维度,对如何提高和发展科学教育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只有在正确的科技哲学观的指导下,科学教育的质量才会得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才可能得以实现,人们才会获得更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客家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物质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民居建筑理念和良性永续的农业耕作模式,制度文化中自觉不自觉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宗教信仰和宗族制度,以及精神文化中传达"天人合一"生态意蕴的客家山歌。客家文化从提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谐观、引导人与自然融合的审美观、秉承限度发展的生存观和学习"以人为本"的居住观等方面体现其值得传承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强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时代,消费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于人类的消费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传统的消费模式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并使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因此,从改变人类现有的消费方式入手,推进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塑造消费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