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自2002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首次颁布《面向管理者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A)之后,时隔七年,ISTE于2009全美教育信息化年会上正式发布了NETS·A的第二版。本研究就NETS·A前后两版的能力维度和绩效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就新版NETS·A出台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条件及其对我国管理者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制,乃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借鉴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孙祯祥 《现代教育技术》2005,15(4):73-75,32
一个学校的教育技术工作开展得如何,与学校教育技术管理者的工作责任和素质密切相关。本文对照《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校管理者)》的条款,结合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学校教育技术管理者的责任及其素质要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教育技术标准的制定已经是当务之急 ,美国的教育技术标准对我国这一标准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我国应在参考引进国外标准的同时 ,结合中国国情 ,做好本土化研究工作 ,注意与新课程的标准结合 ,注意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技术的发展 ,在国家教育部有关司局的领导下 ,组织课题组 ,以来自全国的课例为研究基础 ,开展课题研究 ,最终完成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2004年12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是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上世纪90年代,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制定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这是一个在美国和全球都有着广泛影响的标准。两个标准在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内涵、实施等方面都有着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当前,教育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存在着“乏理论的教育工程”和“缺工程的教育理论”两大误区。实践需求与理论缺失说明了建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工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育工程项目管理框架即从教育实践中清晰地界定出具有“工程”属性的教育工程项目,并建构一个教育工程方法体系以指导此类项目的管理实践。可从过程、主体和方法三个维度,构建内部过程和外部过程相结合、内部管理者和外部管理者相协调、过程规范化方法和过程改进方法相统一的管理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2004年12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是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上世纪90年代,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in Education)制定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这是一个在美国和全球都有着广泛影响的标准。两个标准在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内涵、实施等方面都有着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一切参与教育过程的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素养,才能促进教育改革的成功。为此,对教育技术素养规范的研究、制定、实践,已成为当前国内外一致关注的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借鉴与创新的思路,提出我国教育技术标准的基本框架和要素,以期为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标准提供依据和参照。  相似文献   

8.
教育研究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实证取向的教育研究与解释取向的教育研究,这两种研究取向都不能解决当今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教育研究应走向实践,在实践中对正在盛行的教育理论进行批判性的探索,并努力为教育实践者提供更好的理论框架,使其能更理性地从事教育实践。而实现这一使命的最好途径是,教育研究者、教育管理者、教师及所有关心教育实践的人共同实施解放的教育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顺应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美国早在1993年就开始了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实践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本文在介绍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该标准的内涵及围绕标准所做的特色工作,这些对于我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修订、完善和贯彻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育管理者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标准是重新思考教育和赋权的框架,其教育管理者标准是一个指向教育技术应用的教育管理者“核心标准”,广泛地应用于美国各州的教育管理者发展。该标准以技术加速教学创新为背景,创新性地提出教育管理者的五种角色导向及22条指标要求,对教育管理者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具有鲜明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中“民主社会和公民身份理论”和“组织人本主义和组织对话理论”的理论基因,并折射出创新的管理理念,即强调多维度定位的管理者角色观,关注多主体参与的管理者过程观和促进新技术应用的管理者发展观。但圄于其内在学科思维和实践局限,加之美国政治与教育体制固有特征,该指标存在一定弊端。这为推进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彰显中国的制度优势、治理效能优势和时代优势,提供了反思启迪。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素养文献的研究,提出了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的教育技术标准,从 5 个维度来规定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素养;并分别为各级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和学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专职教师制定了相应的绩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走向哲学是教育技术研究走向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必然选择。教育技术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走向哲学。文章通过对体系化教育技术哲学进行内容框架分析,确定了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畴,同时提出了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方法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技术是一项解决教育问题的系统技术,可用于推动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上的改革。但二十多年来,由于认识受限,定位不当,我国这一领域的工作偏重于硬件设施建设与服务、教育媒体制作、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且这些活动大部分在战术层面上开展,教育技术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我们应关注在战略层面上实施教育技术,追求“效果、效率和效益”,即教育绩效,这是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所要求的。战略优先,战术配合,战略战术互动,促进教育整体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应成为信息化进程中我国教育技术高起点新发展的指导思想,成为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研究的基本思路。用教育技术引领教育改革,在宏观层面上应重视需要的评估和系统规划,确保“做对的事情”;在中观层面上要推广教学系统设计,在微观层面上要加强对研究成果的运用,确保“把事情做对”。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界电教人员或计算机科学人员的工作仅是教育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技术也是各级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共同事业。  相似文献   

14.
张毅  张倩苇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57-63,71
数字时代技术如何推动教育变革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主题,也是六届EDUsummIT国际峰会的主线。该峰会是一个由全球相关研究者、教育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参与的国际化的知识建构社区。“TWGs知识建构社区模式”是该峰会的独特模式。中心议题呈现出连续性、应景性、发展性等特征。教育系统重组、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是三个重要核心议题。获得的启示是:借鉴峰会专题工作组模式和成果,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助力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实施,深入探究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路径,以全球视野拓展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AECT1963—2005年定义的特征,指出了美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变化。介绍了我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义的最新研究和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分析了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学生教育技术标准文献的调查研究,提出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五项基本要求,并按学前——小学2年级、小学3——6年级、初中7——9年级、高中10——12年级和高等学校学生5个学段制定了相应的绩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教育技术部分工作社会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技术工作比较琐碎,有很多没有技术含量,占用了教育技术工作者大量的工作时间,造成他们没有时间从事最新工作的研究。该文提出把一些教育技术工作按照后勤社会化的模式进行管理,可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让教育技术事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该文考证了教育技术的发端是社会教育,且社会教育迫切需要教育技术提供支持。重新梳理并认识教育技术在社会教育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等方面的应用,为拓展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提供支持,同时为教育技术促进社会教育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价值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价值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借鉴技术哲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技术价值及其体系进行一次系统的审视,依据技术的两种属性探讨教育技术价值及其体系,分析教育技术外在价值引发的教育技术应用伦理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