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对多种学科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借鉴,本文从中国语境中教育学学科多元化发展中所形成三种学科立场,即教育学研究的角色定位出发,系统探讨了学科立场下所形成的理性观、世界观、知识观、真理观、语言表述、方法技术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方法论谱系,以求为各类教育学研究者,提供一个系统反思研究立场的参照系,进而为建构更加科学的本土教育学知识,提供确立教育学学术信念的基础性准则.  相似文献   

2.
从方法论上看.当前有关课程知识的许多研究似乎仍属于一种"外推式"而非"内生式"研究,缺少一种教育学的学科内在立场,缺少对课程知识的教育学属性的关注。虽然可分别从课程编制理论和批判课程论的理路中。梳理出有关课程知识与一般性知识经验的划界理解,但前者体现的是心理学视角,而后者体现的是社会学视角。基于教育学的立场,我们认为。意义性是课程知识教育学属性的一种应然定位。它主要是指课程知识所具有的能够对学习者个体精神世界和生存意义建构给予关照的一种价值性特征。首先表现为课程知识不能成为规训、压迫学习者心灵、精神、语言、身体等各方面的异化力量,其次表现为课程知识要为学习者的个体生存提供一种意义框架。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学学科构建的基础,论述了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中的争论与困境,提出研究生教育学的发展要充分借鉴吸收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经验。研究生教育学在将来的发展中应强化服务职能,增强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服务能力;深化理论体系建设,通过积极借鉴和引进其他成熟学科的理论体系,完成从经典学科思维向现代学科思维的转变。研究生教育研究者应该开放性地借鉴和吸收其他成熟学科的研究方法,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积极融入鲜活的院校研究生教育实践,促进研究生教育研究院校特色的形成;广泛涉猎人文社科以及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夯实从事研究所应具备的宽广知识基础,努力提升研究者自身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学科立场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基质",对研究活动具有方法论的规约意义,是学科独立性、合法性、价值性的前提。教育研究作为教育学学者的学术自治,理应恪守教育学的学科立场。但教育研究中学科立场的缺失,使教育研究泛化为"研究教育",教育学泛化为"关于教育的学",以致出现了研究繁荣、学术衰微的现象。为此,重构教育学的学科立场,要求教育研究恪守独特的价值取向、厘定研究的问题域、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以此培育教育学的独立品性。  相似文献   

5.
专业课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只受过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的训练,缺乏师范类院校有关教育科学的培养和训练,特别是缺乏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以利于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正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仅就如何选择教学方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关于知识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问题是众多学科关注的问题,教育学也不例外,教育学可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却不能以其他学科的研究代替教育学研究,把其他学科的结论拿来作为教育学的结论。只有真正从教育学学科立场本身出发,才能真正对教育中的知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学校教育实践产生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7.
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曾对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由于忽视教育学的"人"性,盲目引进或照搬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及思维方式也对教育学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教育理论研究在引用相关学科理论原理来阐释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进行教育理论创新时必须时刻牢记"人"的存在,一切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认为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各门学科的全部教育过程,即在学科范围内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学科教育现象、教育功能、教育本质和规律。学科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范围包括学校、社会、家庭与学前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乃至特殊教育的学科教育学体系。学科教育学的性质是一门应用教育理论学科,是教育学、心理学与各专业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的生命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政涛 《山东教育》2004,(35):62-63
生命:教育学的基础性、核心性概念把生命作为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核心性概念,意味着从教育的本原上去观察、理解和思考教育的现实与未来;意味着教育学的思考从生命出发,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学科视野或视域,形成教育学的概念、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意味着教育学选择了生命作为研究教育现象的切入口,建立起自己思考和研究的视角,即从生命的视角去观察、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心理学》是这次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的学科之一。这门学科选定的教材是由李蔚、祖晶两位同志合著的《课堂教学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这本教材是专著,其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又有很强的综合性,融入了有关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物理学、教育统计学、计算机等不同学科的内容及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的基本知识和思想。如果学员缺乏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知识储备,在学习这些内容时会觉得比较吃力和困难。另外,由于近年教育科学研究发展很快,人们对教育活动及其规律认识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may be expressed in terms of two general models: the traditional hierarchical model, according to which psychology is the “parent” discipline; and a parallel model, in whi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r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s metaphoric rather than paradigmatic. The hierarchical model, however, does not hold even for such a “tight” area as behavior modification, let alone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general.Educational practice, as a professional enterprise, should be guided by a consistent set of constructs taken from the practitioner's universe of discourse.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has been delayed because of attempts, mostly vain, to guide practice by applying constructs derived from other disciplines. Other disciplines, notably psychology, can be useful for education but in a metaphoric sense only. “Educology” is suggested as a convenient term for the set of constructs that should give coherence to educational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12.
课程的建构要根据社会需求、学科、学生三方面的因素来完成。通过问卷,发现师范生有着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渴望,他们希望通过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提升自己并提高生活质量,所以期望获得心理学方面的描述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为此,应该为师范生建构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通心理学、广义的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课程丛,课程丛的内容应以描述性和策略性的知识为主,并注意和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相联系。  相似文献   

13.
“学科教育学”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教育学领域,它的研究对象是学科教育。从经验、知识与学科的关系上分析,“学科教育学”研究的学科应该既不是纯知识体系的学术学科,也不是研究学校中的所有教学科目,而是对学校中知识取向的、有较为明确逻辑体系的教学科目。因为这些“学科”的教育中才有共同的规律,在逻辑上才有可能建立独立的”学科教育学”。  相似文献   

14.
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桥梁 ,而这座桥梁的特殊功能是将心理学研究人性特质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教师的智慧 ,用于学校教学 ,以期在学生身心成长上反映出教育的目的与理想。本文之撰写旨在从教育科学为本、心理科学为用的观点 ,以上述桥梁功能为基础 ,检视历来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演变 ,并进而建议今后国内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宜采三化取向 ,俾使其桥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Evidence-based education aims at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and programs through knowledge on the basis of rigorous scientific research. However, evidence-based education should not be equated with empirical educational research; nor should it be understood as an independent paradigm of educational science, because of its focus on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specific notion of how science and practice relate to each other, which is fundamental to evidence-based education, is exposed to a threefold critique, namely concerning the technological concep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supposed abstinence from theory as fram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he disregard of communication as medium of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The last paragraph of the paper presents a reminiscent sketch of an alternative concep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practice as it can be found with some representative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16.
17.
论“教育病理”危机的突破——临床教育心理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教育心理学是国际新出现的教育学先进理论,它是一门由教育学、临床心理学及其他相关学问统合构成的系统性复合结构的专业,目标是预防和矫治“教育病理”。其解决途径是将教育病理还原为心理问题加以解决。中国面对日益复杂严重的教育病理危机,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以教育操作技能为重的、以公共服务意识为主的本土化临床教育心理学。  相似文献   

18.
以理论、实践、反思为主线着重探讨了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结合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语言学、外语教学法及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重点研究了较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支架式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学生自己是英语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起到搭"脚手架"、固定"锚"的作用,最后教师淡出.  相似文献   

19.
胡宜平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5):138-141,149
EFL教师专业化是英语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专业化的基础理论必须在职前的学习中得到整合,它包含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通过在反思性教学、课堂观摩教学、微观教学和教育实习中对整合理论的综合应用,使得相关性理论与系统性理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在外语教学法教学中得到整合,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加速专业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Th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literature is replete with references to higher-order cognitive constructs, such as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Presumably, these constructs represent the primary processes and outcomes that educators should promote in students. For these constructs to be maximally useful, they must be transformed into specific operational definitions that lead to reliable and valid assessment strategies. Minimizing overlap in the definitions and assessment of different concepts would contribute to an orderly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about the constructs in question. The ideal would be for each construct to have a definition that is distinct from the definitions of other cognitive constructs. Although higher-order cognitive constructs have much surface appeal, their utility is tied to the clarity and fidelity of their definitions and assessment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