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崔浩是北魏前期著名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一生历事三代帝王,功高盖主,声名显赫,却被太武帝拓拔焘所杀。笔者认为,崔浩之所以被杀,是由于他没有处理好与群臣的关系,更没有处理好与太子晃和太武帝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寇谦之与崔浩完全不同,他并不是“太武法难”的主谋和元凶,他从感情上并没有把佛教徒看作与自身水火不相容的敌人。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曾经通过成公兴学习和吸收了佛教的天文学和医药学知识,而那部影响他终生,并由他而影响到天师道命运的重要道经《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也是在借鉴和模仿佛教“十诵戒”等戒律的基础上伪造的。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 2种基于身份的类环签名方案,在该方案中签名者能够代表他属于的集合,但是,验证者却不能识别哪个成员的签名。对于一个攻击者而言,即使他拥有所有成员的密钥,他也不能决定是哪个成员签名,从而实现了无条件的匿名性。  相似文献   

4.
明代诗人之冠冕的高启并非死于文字狱,而是死于他与张士诚政权的关系及其苏州人的身份。元末群雄割据,高启生活在张士诚统治下的苏州,与张士诚政权的关系密切,对张士诚颇多肯定。朱元璋一统天下后,对曾经依附过张士诚政权的人和苏州百姓大肆迫害,此时的高启多陵谷沧桑之感。《上梁文》仅仅是高启被杀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在《美诺篇》中记载了诡辩学派提出的“研究何以可能”的诘难,表述如下:“一个人既不能研究他所知道的东西,也不能研究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因为如果他研究的是他所知道的东西,他就没有必要研究,而如果他研究的是他不知道的东西,他就不能去研究,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他研究什么”。(《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90页)  相似文献   

6.
强悍狞厉、亦真亦幻与荣名为宝是苗族斗牛的生命关学特征。苗族认为斗牛的胜利并非只是个人的胜利,而是村寨的胜利,氏族的胜利,即使是斗败了,牛王被杀来吃了“龙肉”,也还要寻求新的牛王参加下一个赛季的争斗。因此,即便是屡败也要屡战,表现了苗族不屈不挠、永不言弃的民族品格。  相似文献   

7.
除掉王守澄等人之后,唐文宗的目的并未达到,他参与了“甘露之变”,然而并没有全部诛灭宦官的意图。李训与郑注在去宦取得一定成绩后,二人的矛盾日益加大,为了争取主动,郑注要求出镇风翔,并制定了浐水之行汁划;而李训为了抢占先功,则提前将自己的甘露计划付诸实践。“甘露之变”失败后,文宗未被废杀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对薛季棱、刘弘逸等宦官的重用。  相似文献   

8.
文学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何其芳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不能被忽略的一个作家。他的文学事业与他的精神人格息息相关。从敏感内向的多情诗人到激越、务实的抗战文人,从自由知识分子到体制内的文艺工作者,何其芳的精神人格经历了两次大变化:从"小我"到"大我"再到"无我"。这种变化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自我塑形和体制改造人的是是非非。同时,它也是当下大学生人格教育的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正确与错误的路径,给人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翟和喜 《阅读》2012,(3):18-18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这是竺可桢爷爷说的话。他是多么严谨,多么严格啊!  相似文献   

10.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杨雪松:这个故事告诉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欺骗孩子。因为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孩子都要跟着学。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行为要特别慎重。李节:可是在…  相似文献   

11.
崔氏曾是历史上的一个显赫士族,初唐时的崔湜、崔液、崔澄三兄弟皆有文才,以文翰居要官。兄弟三人性情不同,人生命运也不同。崔湜热衷于功名利禄,早年在政治漩涡中获得成功,最终以失败告终,一生辉煌而又短暂。崔液诗人气质最为突出,因崔湜失败而被贬。崔澄为人谨慎理智,深得玄宗信任,终身富贵。虽然他们早年离家,长期生活在异乡,但在他们游历、为官以及被贬黜时作的诗歌当中,都有着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表现出浓厚的流浪意识。这些诗歌真挚而动人,在初唐诗坛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崔颢早年以奇逸俊爽乐府歌行为主,在结构上千变万化,丰富了这一题材的创作手法。他的女性题材也丰富多样,表现手法、篇幅长短,灵活随心。后期忽变常体,作了不少边塞诗,善于刻画边疆,描写紧张的情节与场面,以及异地民俗风情。他的诗不多,而歌行大篇却不少,且多叙事歌行,对元白长庆体有一定的影响。他的近体山水诗清壮俊逸,《黄鹤楼》炳耀盛唐,脍炙人口。他是盛唐诗人创作惟一可分为前后两期的诗人。  相似文献   

13.
崔莺莺和杜丽娘是我国古代戏曲文苑里的两朵奇葩。她们生于官宦人家,年轻貌美,才华横溢;她们又是同封建礼教相抗争的叛逆女性形象。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她们追求爱情幸福的方式各异。崔莺莺对封建礼教的抗争表现的犹豫摇摆,杜丽娘则更坚决彻底。所以杜丽娘的形象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是崔莺莺形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东汉前期重要作家崔骃才学过人,著作颇丰。年谱所依据引用的资料,大部分根据正史,也依次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作为20世纪中国为数不多的钢琴音乐家和作曲家,崔世光先生在其创作生涯中,一直执着于中国风格的钢琴创作,其音乐创作风格为:其一,创作中"中西结合"的平衡性;其二,钢琴技巧与音乐思维结合的合理性。崔世光的钢琴音乐以其优美动听、耐人寻味、平易近人的特点给中外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6.
崔致远登第年龄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致远中第年龄有十八、十九(岁)两说,本文对此表示置疑;并在考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二十岁中第的新见.  相似文献   

17.
崔莺莺形象及其在文学演进中体现出来的相同或相近的美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外形关、含蓄美、梦境美和诗情美四个方面,而这种美学意蕴恰恰是我国传统审美心理和美学体验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发表的《夏日》,是库切继《男孩》和《青春》之后的又一部自传作品,从而也构成了他的“自传三部曲”。而《夏日》也如同一面重现的镜子,年近古稀的作家在此真诚地回顾了盛年时初登文坛的自我。通过文中那些虚构的事实,众多他者主观性视角的叙述,库切拒绝了任何关于本质版本的自我建构.其个性气质的内容也不断从中突显出来,作家多重的文化身份在这里不断地协商、演现,而这些也给他的写作带来了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书衣文录》记录了孙犁在“文革”中自我调整、人格重塑的历程。死亡体验使他获得了深刻的历史感与生命意识 ,变胆怯退避为大无畏 ,这是孙犁人格蜕变的关键性心理动因 ;无条件地积极自我看待 ,提高自主性、消除外部世界的价值条件的影响 ,对经验、感受较为开放 ,保持和显示强烈的审美感 ,这些是孙犁实现人格蜕变的几个重要环节。在孙犁研究中 ,不应忽视他的人格蜕变起始并奠基于“文革”之中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一生的荣誉和遭遇同他鲜明的个性和人品密不可分,因此分析和探讨陈独秀的个性与人品是深刻了解和认识他的一把钥匙。自信自负、敢说敢为、义无返顾的个性既决定了他是一个永远的新青年,这使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注定了他是一个终身的反对派,使他遭到各方政治势力的排斥,最终见逐于政坛。然而的正义凛然、光明磊落、坦城直率、实事求是的品质必将享誉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