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53名按分层抽样原则所抽取的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测量工具分别为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与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PSCCS)。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1)完美主义人格是大学生网瘾的重要预测因子,尤其网瘾的强迫性上网与网瘾所致的人际关系健康指标受其影响最大;(2)其非适应性成分担心出错与父母期望对网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适应性成分条件性对网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完美主义适应性成分个人标准对大学生网瘾并无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结合心理量表法与问卷法,由被试填写自然信息调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量表、领悟性社会支持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交往焦虑量表、自尊量表、网络成瘾鉴定问卷。355例被试大学生中,无网瘾者占60.6%,轻度网瘾者占31.5%,中度网瘾者占7.9%,无重度网络成瘾者。分析结果表明,中度网络成瘾者所占比例与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所指出的网瘾青少年比例差异不大;但在中度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之外还存在着所占比例相当大的轻度网络成瘾群体,他们介于成瘾与非瘾之间,既有可能在此后的阶段转化为中度网络成瘾甚至更为严重者,也有可能回归于正常使用网络的群体。  相似文献   

3.
以厦门市两所高校的500名学生为被试,对大学生择业心理应激源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厦门市大学生择业心理应激源主要包括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家庭同伴因素等三个方面;厦门市大学生在择业心理应激源上出现性别差异、专业差异、院校差异和家庭背景差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择业心理指导时,应注意来自各方面的应激源,根据不同背景的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2(应激情境:高水平应激情境和低水平应激情境)×2(认知风格:场依存和场独立)被试间设计,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考察了不同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应激反应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高应激水平下场依存型的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程度都显著高于场独立型的大学生;(2)在低应激水平下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的大学生的心理反应没有显著的差异,生理反应有差异;(3)场依存型的大学生在不同应激水平下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程度有显著的差异;(4)场独立型的大学生在不同应激水平下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程度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满足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瘾产生的原因,认为大学生网瘾的形成同过度依赖网络来满足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不无关系,要解决好网瘾问题,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在为大学生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的满足创造健康、良好环境的同时,还应运用外在被动力和内在促动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理念和上网习惯。  相似文献   

6.
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有轻度网瘾,网瘾与学生自身因素和网络因素均有 显著的相关性。 目的 网瘾与毒瘾其实缘于共同物质基础。 网瘾发作时严重的也会出现如同瘾君子那 样的手抖、出汗、心力不集中、食欲不 振等间断症状。 目前,这类现象已被 众多学者称为“网络上瘾综合征”或IAD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如果 网瘾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成为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7.
网瘾是由于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喜好而引起的一种心理疾病,网瘾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极大的伤害.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指出图书馆在网瘾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阐释了将阅读疗法与心理咨询相结合,与学习支持相结合、与文体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四结合"疗法协助戒除网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法研究了500名大学生在SARS流行时期的应激反应特点,得出如下结论(1)生物性应激源与心理社会性应激源存在负相关,前者对生活、人际关系、学习影响显著,后者只对学习影响显著;(2)应激对生活的影响,在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应激对学习的影响,在性别、年级、专业间差异显著;应激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在性别、专业、年级上差异显著(3)60.5%的被试在怀疑期和确诊期间无阶段性变化,无反应、中低反应和高反应三组组间差异显著;(4)生活、情绪无变化组、中低变化组和高变化组间躯体症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各种方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其中网瘾过重会给一个人带来较多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由于学业负担较轻而又有较多的课余时间,逐渐成为"网瘾"一族的主力军.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网瘾"大学生与非"网瘾"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和一千米跑等六项身体指标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瘾"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部分独立学院在校学生由于网络成瘾不安心读书,成绩下滑,逃学、厌学甚至辍学,每年都有学生因为沉迷网络无法自拔而完不成学业被学校劝退或开除。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瘾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应对大学生网瘾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瘾包括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聊天成瘾,除网络本身原因外,家庭和学校教育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马斯洛高层次需要得不到满足是根本原因。大学生网瘾有生理、心理于口社会三方面的不良表现,可以据此诊断是否网瘾。网瘾的预防和矫正,有管理引导、传统文化、学习迁移和聆听疏导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其预防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瘾是个体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大学生网瘾的形成有大学生向网络寻求自我认知、寻求情感慰藉的内在因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影响.控制网瘾,重在预防,要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丰富业余生活,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相似文献   

13.
伴随网络的发展,大学生网瘾问题日趋严峻,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深入探究大学生网瘾盛行的原因,做到因势利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玉林师范学院450名大二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筛选出网瘾大学生,对其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对网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动机、态度、时间、形式和效果等进行比较,发现网瘾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呈被动性、态度消极、缺乏对体育锻炼效果认知、多参与个人项目锻炼且锻炼时间较少,网瘾大学生体育锻炼严重缺失,应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为网瘾大学生戒除网瘾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如何构建科学的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正确、有效的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理念,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网络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网瘾产生的具体诱因,并系统的阐述了高校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构建的原则和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的双层级策略体系,旨在为高校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和化解大学生网瘾等热点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瘾"已经成为新世纪一个让学校和无数家庭困扰的问题。"网瘾"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耽误他们的学业,甚至引发犯罪。用"五导法"解决大学生"网瘾"问题,主要包括德育教导、文化倡导、心理辅导、规范引导、合力疏导五个方面,通过学校和家长齐抓共管,长期监督,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摆脱"网瘾",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重新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瘾基本上会经过从参与、替代到逃避的三个阶段。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瘾戒除中必须承担的义务是: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了解网络技术和网瘾症状,掌握有关预防、发现、戒断和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手段,并在实践中加以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调查湖南省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分析网瘾形成的因素,为有效防治大学生网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网瘾者与未成瘾者的对比分析,可知成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偏好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络色情、网络交友四个方面,必须对大学生开展针对性强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考察在涉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文化启动条件下,军人及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倾向和民族主义倾向变化情况,并比较军人与大学生之间的差异。选取429名现役军人和499名在校大学生作被试,将两类被试分成:独立我文化启动组、依他我文化启动组、非自我构念文化启动组和无文化启动组,并填写《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量表。研究发现:在有文化启动条件下,军人的爱国主义倾向有显著提升,而大学生变化不显著;对比无文化启动组,军人的爱国主义倾向在所有文化启动组中都得到显著提升;在文化启动后军人和大学生的民族主义倾向变化都不显著;无论有无文化启动,军人的民族主义倾向都一直显著高于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温州瑞安三所农村小学247名五、六年级学生为被试,考查了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状况及网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五、六年级学生在第一次触网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五年级学生比六年级学生早触网;(2)男女生在上网动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以网络游戏为主;(3)农村学生网瘾普遍较低,有网络成瘾倾向(得4分)的学生占了9.1%,网瘾很大(5分以上)的学生占12.6%,需要诊断是否患了IAD占2.4%,男女生在网络成瘾分数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网瘾分数比女生高,且接近"网瘾很大";(4)网瘾很大的与网瘾不大的学生在小学生健康量表各因子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