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课程是我国首次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分科理科课程,也不同于传统的综合理科课程,而是一个全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课程,它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如何圆满地达成科学课程目标,对科学教师也就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韩国第七次教育改革的成果《科学教育过程》^[1]和《科学》^[2]、《化学》^[3]教科书研究结果表明:韩国初、高中综合理科的科学课程既呈现出综合理科课程模式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长处、又兼有分科理科课程模式在学习科学知识体系方面的功能,是独具特色的综合理科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理科课程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质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论证能力以及合理决策能力的培养。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主题确定、议题准备和论证组织三方面阐述大学理科课程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实施过程,并分析大学理科课程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初探新课程背景下科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教育本科专业主要是为我国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综合理科课程(以下简称科学课程)教师而开设的。  相似文献   

5.
中学理科课程发展: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以来,中国中学理科课程经历了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科课程存在三个主要问题:理科课程取向问题;能力培养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这三方面问题同中国社会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同西方国家理科课程相关理念也存在着很大关系。发展中国家应树立自信,避免"文化缺陷"和"理性差异"的影响,建立适合自己的理科课程。  相似文献   

6.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同年秋季,新课程在36个国家级实验区实施,由此拉开了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十年过去了,我国理科课程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实现了实质性、台阶式的进步,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这些变化通过科学教育中两个高频使用的关键词体现出来,即"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前者为科学课程赋予了新的任务、使命和方向,使人们超越了"双基"时代对科学课程的认识,对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活动的改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者则是为课程意图的实现提供了反映科学本质特点的有效教学途径。两者共同构成了理科课程改革标志性的特征和亮点,足以彰显理科课程改革实现的飞跃和成就。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课程的设置对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通过对高师教学计划的分析,发现目前的理科教师难以胜任《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为此,必须改革高师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完善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8.
“掌握科学”教育观对科学的“形而下”追求阻碍了当前高等教育理科课程改革。“理解科学”教育观既包含对科学“形而下”的掌握,又包含对科学“形而上”的领悟,全面地概括了科学作为人类文化的应有之义,体现了科学及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从“掌握科学”教育观到“理解科学”教育观的变革是深化高等教育理科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陆晖 《广东教育》2005,(4):27-29
融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为一体的初中理科综合课程——科学,无论从目标,内容,形式,实施,评价还是管理等各方面都较原来的单科课程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对科学课程的不断探索,一个重要的概念日益凸显出来;课程资源。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分科背景下综合理科课程师资培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正成为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综合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因其特有的价值得到人们的认可,章从综合理科课程的生长点、综合理科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出发,分析综合理科课程内容体系与传统的分科课程内容体系的不同及由此产生的初中综合理科课程改革的困难;综合理科师资的培养模式还在实践过程中,当务之急是做好现有自然分科教师的培训,据此提出综合理科课程师资培训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朱建卫 《青年教师》2006,(12):15-17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近年来,西方国家在重新强调理科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面向21世纪,日本强调其未来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办。1998年,他们的课程改革加强了理科课程同社会的联系,更加重视理科课程生活化,对学生进行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的生活教育。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的教学和课程还存在缺陷,如化学教材还缺乏和社会生活的有效联系。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程是以科学探究为主线,整合了自然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四门学科知识的一门理科综合课程。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总观全国初中课改形势,仍以分科型课程为主,综合型特别是理科综合即选择科学课程的地区和学校在全国为数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科学课程的实验区校,应该是“弱势群体”,但就科学这类综合课程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又应当是改革力度较大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林静 《教学月刊》2007,(11):62-64
初中科学学科综合性试题突出综合理科课程特性,考查学生从整体上对科学的认识以及对统一科学概念、原理的领会,检验科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的独特作用。在一份初中科学学业评价的试卷中,综合性试题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就如何编制综合性试  相似文献   

14.
考察理科课程的本质特征——观念的理解和转变,分析理科课程目标与"回归生活"课程理念之间的矛盾与一致性后发现:理科课程改革的实际目标是回归基于日常生活的"科学世界"。  相似文献   

15.
STS与理科课程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TS作为科学教育的一种模式,六、七十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便已出现,到八十年代STS获得世界各国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并对传统的理科课程产生了影响与变革。本文介绍了STS运动产生的原因、课程内容及与传统理科教学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倪娟  李广洲 《教育学报》2006,2(1):54-61
通过追溯中西文化演变,分析传统“理性”文化之别,阐述我国传统文化对理科教育的负面影响;回顾近代理科教育的社会文化演变过程,结合理科“文化”舞台分析当前基础教育理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理科的人文化传统教学造成了以非理性方式记忆“科学”,使理科教育目标背离了科学的本质诉求。针对传统文化中精确、求真、独立性和批判性等理性思维不足的缺陷,提出理科课程改革中建立符合科学理性特点的理科教材观、知识价值观、学生的科学观、教师科学教学观、教师观、评价观等的具体办法,给予“理解科学”的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开始于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初中阶段的科学教育分别制定了以分科为主和以综合为主的两种课程计划。然而,目前各个地区的综合科学课程推行困难重重,步履维艰。综合科学课程,到底路在何方?是阔步前行还是迷途知返,回归分科。本文将从分析综合理科的特定价值入手,来重新审视分科和综合课程的关系,并为综合理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逐渐成为科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本文利用PISA2006 测试中的学生调查问卷对中国上海、山东的中学生进行了调查,与获取的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国的数据相比较.在比较各国中学生在对科学价值评价以及对学习理科课程价值评价两部分的得分后,发现我国中学生在这两部分的得分比欧洲国家、日本和美国都要高,男生在这两部分的得分要高于女生,两部分的得分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谢菲 《课外阅读》2010,(11):75-75
近几年一些省区对中学理科课程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单科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改为综合科学课。中学课程的改革既体现了对中学生培养目标的变化,也表明了对中学理科教师素质有新的要求。传统的师范教育是单科培养模式,目前在我国中学担当科学教师的主要是物理、化学、生物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其素质远远达不到新科学课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这种初中理科教育是“为所有人的科学”的信念启蒙,无疑为迎接新世纪的课程改革做好了观念准备。随着新世纪初中综合科学课程实践的深入,“为所有人的科学”已在浙江初中科学教师心中深深扎根,而信念之所以会有力量,就是因为教师相信“这样做是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