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西教育》2007,(5B):11-11
纵观美国对中小学探究教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大类形式。第一大类形式是按内容分,有训练式探究、发现式探究、学科结构式探究。第二大类形式是按探究水平分为三种:一是一级水平的探究教学活动——结构式探究。二是二级水平的探究教学活动——指导式探究。三是三级水平的探究教学活动——自由式探究。  相似文献   

2.
“被动地接受可能会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但却会失掉学习的动力、欲望、兴趣等这些更加宝贵的东西。”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是积极体验、探究的过程,只有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探究,他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一点,对科学课来说,尤为重要。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探究分为三种:一是科学探究,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其中,以探究为本的学习和把探究看成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和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这就是说,探究既是一种学习的活动又是一个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的“五疑式”,是一种以疑问为引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的教学结构。其主要教学过程,按探究问题的伸延顺序,可分为“自学生疑——尝试排疑——启发释疑——练习解疑——创造质疑”五个基本步骤。这五个基本步骤环环相扣,互相联系,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其中“创造质疑”一项,应根据教材的需要而设置,不必强求一律。见下面的“五疑式”阅读教学结构示意图。现以《鸟的天堂》一文的教学,谈谈“五疑式”  相似文献   

4.
学习循环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罗伯特·卡普勒斯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功能模型,为促进学生自我调节而探求出的一种有组织、有指导的探索式教学法,它包括探究、引入和应用三个阶段。作为学习循环理论基础的皮亚杰理论.把学生看成对环境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反应器,学生通过自己探索研究,提高学习效益和探索能力,这样的积极性最高,兴趣最浓,也最有成效。美国从1970年将学习循环理论引进课程改革研究(SCIC),在中小学和大学各层次的教学中,通过和传统的“讲授·验证·实验”教学法相比,成绩卓著。语文教学的主…  相似文献   

5.
按教学方式进行划分,课堂教学大致可以分为接受式学习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理科国家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课程标准促进探究式学习实施的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来要求,这势必对教学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然而,探究式学习在我国毕竟处于起步的探索阶段,一方面,它需要我们积极地创设一定的教育环境与条件,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对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关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辩证地看待与选择探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至于将探究式教学神化或泛化,使我们不至于把教育改革从一个极端推至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6.
发现一启发式教学能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理应成为中小学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风格发现二影响学生学习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创造性想象力和思维力,其次是探究精神和探究策略,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效能也是促进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发现三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中小学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优于欠发达地区发现四高中教师启发式教学方式逊色于小学和初中教师,尤其在问题设置、诱导探究、探究策略、拓展思维以及多媒体使用效能等方面发现五我国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和拓展思维方面的培养,存在着普遍缺憾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学习循环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的罗伯特·卡普勒斯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功能模型,为促进学生自我调节而探求出的一种有组织、有指导的探索式教学法,它包括三个阶段,即探究,引入和应用。作为学习循环理论基础的皮亚杰理论,把学生看成对环境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反应器,要通过学生自己探索研究提高学习效益和探索能力,这样激发的积极性最高,兴趣最浓,也最有成效。在美国,从1970年将学习循环引进课程改革研究(SCIC)时起,在中小学和大学各层次的教学中,通过和传统的“讲授·验证·实验”教学法相比…  相似文献   

8.
按教学方式进行划分,课堂教学大致可以分为接受式学习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理科国家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课程标准促进探究式学习实施的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  相似文献   

9.
学习循环理论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的罗伯特·卡普勒斯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功能模型,为促进学生自我调节而探求出的一种有组织、有指导的探索式教学法。它包括三个阶段,即探究、引入和应用。循环理论基础的皮亚杰理论,是把学生看成对环境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反应器,通过学生自己钻研提高学习效益和探索能力。这样激发的学习积极性最高,兴趣最浓,也最有成效。在美国,从1970年将学习循环理论引进课程改革研究以来,在中小学和大学各层次的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语文教学运用学习循环过程的要点是:教学时,要求学生先不依赖别人,凭着自己的力量,把一篇课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探究学习的六个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的接受可能会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但却会失掉学习的动力、欲望、兴趣等这些更加宝贵的东西。”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是积极体验、探究的过程,只有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经历,他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句话,对科学课来说,尤为重要。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探究分为三种:一是“科学探究”;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其中“以探究为本的学习”,把探究看成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这就是说,探究既是一种学习的活动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