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艳华  肖非 《中学教育》2009,(7):22-27,12
本文采用问卷法探讨了丹东地区113名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显著低于普通学校教师;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在教龄、学历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职称、是否担任班主任方面存在一定的影响;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年龄、职称、婚姻是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社会评价、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教师工作压力等方面探讨了造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连续和过度的压力影响下,难以获取足够的缓冲资源,而产生厌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的身心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特殊曲“高原期”,其原因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必须确保教师的应有地位,同时加强教师的学校激励哥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虹霞 《教育探索》2008,(10):105-106
职业倦怠指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对工作中的挫折而产生的身心疲惫的状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有社会大环境、学校方面、学生方面和教师个人方面的原因,克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倦怠要从社会、学校及教师自身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5.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为了解当前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本研究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ES)对中部某省1000名特教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进行现状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15份,采用SPSS26.0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一,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均分显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以低度和中度倦怠为主。第二,从职业倦怠程度分类来看,教师职业倦怠实际水平堪忧,部分教师属于高度职业倦怠。第三,在探究的影响职业倦怠水平的相关变量中,性别变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婚姻状况、是否担任班主任、周课时量三个变量存在部分显著性差异;从教年限、学历两个变量在三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据此,需要政府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学校完善特殊教育管理体系、教师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教师伴随着长期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行为的衰竭状态,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制约学生乃至学校的发展。导致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学校、学生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可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由于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学校组织局限性、限制教师教学自主权、紧张的人际关系以及学校为教师提供的支持性资源不足等社会原因所导致的,本文着重分析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社会原因,并从社会和学校层面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蔡融 《现代教育科学》2006,(1):54-54,56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可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行业之一,高职教师相对于普通高校教师来说,其职业倦怠表现得更明显,也更为强烈。本研究从深入分析当前高职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工作满意度情况入手,解析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因素,并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探因及自我调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在职业倦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并从教师职业压力、师生关系、生活压力、角色冲突以及人格因素的五个方面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由此提出教师自我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199名特教教师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处于中下水平,其中情绪衰竭维度水平最高;不同婚姻状况、职务、学历和专业背景的特教教师在职业倦怠及其三个维度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因为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妥善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挫折所产生的一种消极反应.试着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措施.期望能对改善石家庄市中学政治教师的从业态度,提高其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制约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它包括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压力和教师的人格特征.根据Maslach和Lciter提出的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模型,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应把个人干预和组织干预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苏北处在经济强省的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教师相对于其他地区、其他类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得更明显,也更为强烈。本研究从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五个维度入手,分析研究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因素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的关注热点: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 ,它是包括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在内的一种综合症状群。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 ,其存在给教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它的产生原因既有社会组织因素又有个人因素。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可从个人、组织和社会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学校工作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情感、态度和行为方面极端消极的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本文从教师的这一非正常状态出发,对中职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理论性的阐述和分析,从社会、学校、个人等多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技工院校教师承受着工作和自身发展的双重压力,他们更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基于此,首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对技工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统计;然后根据调查统计结果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对其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缓解职业倦怠心理的具体建议,以期能够为缓解技工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宝丽 《广西教育》2014,(11):103-104
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分析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从引导教师调整心态、推动高职教育专业化、建立合理的职称评定系统、建立心理健康机构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有幸福的特殊教育教师才有幸福的特殊学生,但由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特教教师容易出现倦怠与枯燥,缺乏幸福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树立积极的特殊教师职业幸福观;以积极的心理应对心理问题;开发潜能,在专业成长中体验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