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道家作为一个学派,通常老庄并称,正如儒家之有孔孟.但庄子对老子不仅有承传而且有明显的变异.故司马迁谓庄子"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而《庄子·天下》则言与老聃不同道.因为,老子法"自然"而倡"无为",却又把"无为"解释作"无为而无不为",且多言权谋、政治,这后来被黄老学派吸收发展成"君人南面之术",庄子则承袭老子的自然主义,而把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修正为纯粹的"无为",并设计出"自然无为"的理想人格.固应上溯老子,却应以庄子为主.  相似文献   

2.
邢晨  刘玮纬 《兰台世界》2016,(8):121-123
老子是世界历史上100位最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其著作《道德经》构建的生命哲学体系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关于生命的存在方式,老子主张"无为""、不争""、虚静"。重新审视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其所主张的生命存在方式,能够更好地处理自我关系、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苏鹏  韩文娟 《兰台世界》2007,(5S):69-70
道家作为一个学派,通常老庄并称,正如儒家之有孔孟。但庄子对老子不仅有承传而且有明显的变异。故司马迁谓庄子“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而《庄子·天下》则言与老聃不同道。因为,老子法“自然”而倡“无为”,却又把“无为”解释作“无为而无不为”,且多言权谋、政治,这后来被黄老学派吸收发展成“君人南面之术”,庄子则承袭老子的自然主义,而把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修正为纯粹的“无为”,并设计出“自然无为”的理想人格。固应上溯老子,却应以庄子为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帛书《老子》的篇次与今本正相反,似乎把《道德经》变为《德道经》了。过去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帛书《老子》的篇次才是"原始道家古本的原型。"①蒋一种看法正相反。它认为帛书的篇次可能是竹书排放与抄写之误。②或者说,"先德后道,殆写经者偶然之例"。③第三种认为战国时期既有德上道下之传本,亦有道上德下之传本。④粗看孰上孰下无关紧要,小事一桩。其实述对于《老子》来说却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老子说教的出发点、中心思想与归结。或者说,欲弄清老子思想及《老子》之主题,恢复掩盖已久的老子的许多思想,这是个必须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袁智亮 《兰台世界》2012,(25):86-87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著有五千言《道德经》(又称《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其不但具有深厚的哲学造诣,而且具有独到的养生观念。一、老子的养生观渊源老子的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个人实践生活的感悟体验。老子出生于没落贵族奴隶主家庭,李门祖上曾因直谏犯上而遭到迫害株连,家道中落而  相似文献   

6.
一、选题的理由所谓"帛老",是指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和乙本。为什么专门研究帛老之犯罪学说?理由是:帛书《老子》与传本《老子》在句意上颇有出入,据统计,有歧异的句子超过一百。另外,帛本中有的句子传本中无,传本中有的句子帛本中无,此种情况亦不在少数。例如:今本有"无为而无不为"一语,学者们往往认为此语最能代表老子的思想,但帛本没有"无不为"三字,可知老子只讲"无为",不讲"无不为",由此可以纠正老子思想研究中的误说。"无为"思想是老子犯罪学说的核心,"无为"的前提是无欲,无欲指无贪欲,无贪欲  相似文献   

7.
张丽鹏 《兰台世界》2012,(25):80-81
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他的思想学说,对我国哲学的发展曾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曾长期在东周都城生活,和洛邑(今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老子生平概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也称老聃。诞生于公元前571年,即道元元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里称:  相似文献   

8.
以图书馆馆长工作为实践基础,感悟老子《道德经》思想。提出图书馆馆长应顺"道"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为在前,无为在后;借四面八方之力;"治‘大馆’若烹小鲜"等治馆理念。  相似文献   

9.
《道德经》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是一本颇有影响力的书,自问世以来,很多思想家对其有过深入细致的探讨,但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道德经》中也有其不变的思想精髓,这些思想精髓构成老子"道"之永恒理念并值得当代人认真研究、深入思考,以挖掘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被后世誉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也称作《老子》。其中包含了大量德育思想,即使在今天也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熨帖的滋润     
正被彪炳为古代著名思想家的老子,本是周朝守藏室之史,也即看管藏书室的低层文职小吏。在周朝住久了,看出它的衰败迹象,便离开岗位开了小差。走到某个关口的时候,关令也即关长尹喜仰慕他的名声,探得行踪,终于截留下来,让他勉为其难,将学说著作下来。这本为了出关敷衍而成容量仅有五千余个大字的小册子,便是老子学说的基石,所以被命名为《老子》。因为它用上下篇——鲁迅先生的小说《出关》将其换算成两串木札——分说了道与德,所以又叫《道德经》,这自是日后道家学派建立后奉为经典的意  相似文献   

12.
鹿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古称"苦县"、"鸣鹿"、"真源"、"仙源"等,是道家文化的发祥地。2579年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老子(李耳)就诞生在这里,其所著《道德经》博大精深,震古烁今,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教创始人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提出的。无为而治。是针对当时群雄争霸、各国统治违反人性、强力作为、实施暴政导致民不聊生而提出的治国方略——“我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就是说理想的统治为政,要去除酷烈的政举,顺应自然,合乎民意,让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今天有人将老子的思想化与当代管理特点相结合,把它运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的管理当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韩非说老     
《老子》玄妙难识,就目前文献看,韩非最早对《道德经》做了阐释,他的《解老》篇是第一个普及了《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类辩证对立句法的解读。韩非亦以权谋之术来读解老子,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君王不仁以万民为刍狗”,法家与老学似有某种隐秘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夏德靠 《兰台世界》2012,(30):34-35
《老子》原文本主要由格言组成.道家后学出于学派及意识形态建设的目的,对《老子》文本进行“经典化”建构,最终使通行本《老子》形成三重传释结构:一是《道》篇与《德》篇之间的传释,二是章与章之间的传释,三是每一章节内部的传释.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曾任"周守藏室之史",著立《道德经》一书.因此,老子的成就与图书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新闻爱好者》2008,(2):F0002-F0002
鹿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古称“苦县”、“鸣鹿”、“真源”、“仙源”等,是道家文化的发祥地。2579年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老子(李耳)就诞生在这里,其所著《道德经》博大精深,震古烁今,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尊道贵德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扩大老子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定于2008年5月20日至21日举办“2008·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节”。  相似文献   

18.
杨惠竹 《新闻世界》2014,(9):203-204
无为,是老子哲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无为"一词在《老子》中出现12次,其中有6次是有关于政治的。从古至今,有无数学者对"无为"的政治意义进行阐释和解说。本文以现当代相关研究著作为基础,认真阅读了九大家的学说,对他们的"无为"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对不同的"无为"的政治定义以及为何如此定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新两个凡是"是上届政府的最大改革遗产。评价政府工作成绩,要看政府少干了什么李克强说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审批,这是最实在的一条改革城镇化千万不能弄成四万亿的翻版,政府要对自己进行改革,减少自己对农民的捆绑老子在《道德经》里就说过,"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执政者当牢记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论源头之一,自然主义是《道德经》的基本思想,老子根据对人、社会、宇宙的自然本质的认识,提出管理者应该尊重事物的自然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