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程序正义是保证专家评审客观公正的一个必要条件,对规范评审过程能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它在科技成果评审中的价值表现为:程序面前人人平等,尊重标准又适度控制自由裁量权.科技成果评审适用不完善的程序正义模型,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朱大明 《科学中国人》2007,(11):128-128
稿件的鉴审对决定论文是否发表及其质量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正规的学术期刊都把同行专家审稿作为评价稿件学术质量的关键环节,能被学术期刊尤其是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聘为审稿专家,意味着一种学术荣誉和公认的学术地位。但现实中,同行审稿除依靠自己的学识能力和理性思维之外,还不可避免地受主观意识,心理状态,品德修养等非学术性因素的影响。而能否对一篇学术论文公正评审,既取决于健康的社会风气和学术环境,也取决于审稿人的修养和责任自律。  相似文献   

3.
江新华 《科学学研究》2005,23(5):618-622
当今我国学界学术评审领域的失范行为时有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术评审制度存在着缺陷。本文界定了学术评审制度的概念,分析了学术评审制度主要的缺陷,提出了进行学术评审制度创新的主要举施。  相似文献   

4.
科技论文审稿意见分歧的实证分析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同一篇科技论文文稿送不同的专家评审,有时意见是不一致的。产生意见分歧的原因何在?对此,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审稿案例进行分析,认为专家的学识水平、审稿态度、审稿的侧重点和学术观点等的不同,是产生意见分歧的重要原因。文章对所速案例给出了处理办法,提出编辑人员应科学合理地利用审稿专家的意见,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编委会的作用,在编辑工作中发挥主动性,使评审意见有分歧但又有一定创新价值的论文也有发表的机会,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同行评议形式的争论及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概括了目前存在的四种同行评议形式(单盲评审、双盲评审、公开评审和发表后评审)在学术出版过程中的作用、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并分析了一些国际出版机构、作者、审稿人、期刊编辑对同行评议形式的态度。指出目前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问题仍然偏重于符合科学习惯的常规评审形式(单盲或双盲评审),然而在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交流新模式中,公开评审可能使同行评议真正对科学研究过程有所贡献。但目前公开评审仍处于试验阶段,改变现有的论文评审程序或习惯,将是科学出版领域的一项长期工程。  相似文献   

6.
焦佳 《科教文汇》2008,(36):224-224
正义又可以分为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程序正义是实现实体正义的手段和工具。本文阐述了正义的起源、程序正义的含义及体现,并对二者的辨证关系进行分析,明确了程序正义的价值标准,指出了程序正义具有保障实体正义乃至社会稳定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申请和执行基金项目,已成为科研人员学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新学术思想是写好申请项目的根本;申请书的写作格式必须符合基金指南、基金管理规定和申请书撰写要求;了解基金评审程序特点也是提高申请书质量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基金项目撰写的相关要求和各评审环节特点,进而探讨了提高基金申请书写作技巧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英国科技成果评估体系研究与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不存在所谓的评审制度,而只存在科技成果评估体系。科技评估主要是对科技计划或项目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尤其是对国家重大计划、重要学术机构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的评估。本文通过对英国科技评估机构体系、评估范围、一般程序以及评估人员构成等问题的研究,总结了值得我国借鉴的特点:1、只有评估,没有评审,英国的科技评估更多的是项目评估,而不是成果评估,不是确权的过程;2、只有效果评估,没有成果评估;5、科技评估的社会化,政府减少对评估活动的介入;4、评估人选择具有公开性和流动性;5、基础研究实行粗细结合的分类评估;6、议会在科技评估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7、科技评估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同行评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的重点所在,同行评议质量事关申请项目的命运。同行专家在同行评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客观、公正地选择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同行专家评审项目是确保同行评议质量的重要前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受理量不断增加给在短时间内完成同行专家指派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分析专家指派的状况是了解基金项目同行评议质量现状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2014—2021年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的指派状况,发现基金项目的同行评议专家指派虽总体上符合要求但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加强专家库的更新与维护、改进遴选函评专家的方式、减轻函评专家的评审负荷、完善基金制度,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基金项目同行评议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0.
科学基金的评审普遍采用同行评议方法,它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科研管理。但同行评议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批评,争议的核心主要是针对同行评议专家。因此,对评审专家的学术水平和评审能力进行评估迫在眉睫。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同行评议专家综合评价体系对专家基本信息和评审信息进行评价,基本信息包括专家个人资历、科研能力,评审信息包括评审离散率、评审有效性和评审态度。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确定了指标权重,为更好地筛选、调整专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朱其权  龙立荣 《科研管理》2011,32(8):142-150
妥善处理退稿是关系到学术期刊提升竞争力、创建良好学术品牌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国内某研究型大学的286名有过拒稿经历的年轻学者为对象,采用问卷法,探究在拒稿情况下投稿者的审稿公平对于投稿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在程序、信息、人际三种审稿公平类型中,信息公平对于投稿意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为整体公平感完全中介;(2)版面费对于信息公平与投稿意愿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而期刊等级的调节效应不显著;(3)整体公平感是区别于具体公平(程序、人际和信息)的构念,对于投稿意愿有额外的解释效力。  相似文献   

12.
同行评议法在地方科技成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行评议法是目前进行地方科技成果评价应用最普遍的方法,然而由于该方法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评价工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本文以地方科技成果评价中采用同行评议法为研究内容,分析其在评价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使同行评议法更加完善规范,能够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所评价的成果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3.
科技研发应当遵循“科技向善”的理念,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机制的建立十分重要。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机制是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从“形式要件”到“实质要件”,均应当体现实体伦理正义和程序伦理正义的科技善治。我国应当构建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二元体系结构:在内部审查结构中,制定具有统一性的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实体性规则、程序性规则,从审查方式、审查标准、审查类型、主体法律责任四个方面对科技研发行为和科技产出成果予以规范。在外部审查结构中,建立信用机制及负面清单制度,形塑公众参与式审查模式,以期从源头有效规避科技伦理与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我国开展科技评价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现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的同行评议制度进行分析,揭示当前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的同行评议现状和问题。结合当前同行评议模式的不足,顺应国家对优化科技评价体制的要求,提出一套基于科研生态系统视角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同行评议创新模式。新的评价模式从科研活动系统出发考虑科研机构的投入,产出及科研环境等要素,以科研产出的学术创新度和贡献度为导向,对科研成果进行系统评价。评议结果更加客观完整,符合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生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组织公民行为及组织公平的文献回顾,具体考察了薪酬程序公平分别对于指向个体与指向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作用。随后,结合盟约关系理论解释了员工对组织的价值认同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作用,从而构建立了价值认同对于程序公平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模型。结果表明,薪酬程序公平同指向个体和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都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员工对于组织的价值认同能够调节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降低由于薪酬程序不公平所导致的组织公民行为投入减少的负面效果。依据研究结果,指出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应该通过具体措施来改善员工对组织的价值认同状态,从而有利于组织得到期望的产出。  相似文献   

16.
《Research Policy》2023,52(3):104706
Concern that the selection of research projects by peer review disfavors risky science has called attention to ways to incorporate risk into the evaluation of research proposals. This discussion often occurs in the absence of well-defined and developed concepts of what risk and uncertainty mean in science. This paper sets out to address this void with the goal of providing building blocks to further the discussion of the meaning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in science. The core contributions of the paper are fourfold. First, we outline the meaning of risk in science, drawing on insights from literatures on risk and uncertainty. Second, based on this outline, we discuss possible ways in which programs can embrace a more comprehensive concept of risk and embed it in peer review of proposals, with the goal of not penalizing risky research proposals with the potential of high return when funding decisions are made. Third, we make an important distinction between research projects involving high-risk and research projects whose evaluation is subjected to ambiguity/radical uncertainty. Fourth, we discuss possible ways of addressing ambiguity/radical uncertainty by funding agencies.  相似文献   

17.
同行评议制度缺陷的根源及完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行评议是科学评价过程中采用的最重要、最普遍的方式。现有的同行评议制度中普遍存在着非公正性、非客观性、非合理性的缺陷。本文详细描绘了现有同行评议制度的缺陷,分析了缺陷存在的根源,并创新性地提出一整套完善机制以消除这些缺陷。  相似文献   

18.
同行评议中的利益冲突分析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周颖  王蒲生 《科学学研究》2003,21(3):298-302
选取同行评议这一具代表性的科研活动 ,对利益冲突的概念、表现及类型进行了具体的辨析 ,并归纳了一些海内外科学同行评议机构针对利益冲突的治理对策 ,对于抑制当前学术不端行为、保证学术纯洁具有一定的方法论和实践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同行评议作为科研评价的方法之一,是启蒙运动以来科学自主、自律精神的体现。但是,随着科学与技术、经济、政治的融合,学科的分化与交叉,科学活动后果的不确定性日益彰显,不仅科学活动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科学共同体的范围,科学活动的影响包括其负面影响也已经波及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同行评议的限度凸显,对科学研究的目的、手段和后果的社会伦理评价变得更为重要。文章将在追溯同行评议的理论基础,分析同行评议的限度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建立多元化的学术评价机制,尤其是加强对科学技术活动的伦理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公众在科学技术评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Policy》2023,52(3):104707
In their Discussion Paper, Franzoni and Stephan (F&S, 2023) discuss th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peer review models in shaping the funding of risky science. Their discussion offer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incorporating risk into peer review models of research proposals by leveraging the Subjective Expected Utility (SEU) approach to decouple reviewers' assessments of a project's potential value from its risk. In my Response, I build on F&S's discussion and attempt to shed light on three additional yet core considerations of risk in science: 1) how risk and reward in science are related to assessments of a project's novelty and feasibility; 2) how the sunk cost literature can help articulate why reviewers tend to perceive new research areas as riskier than continued investigation of existing lines of research; and 3) how drawing on different types of expert reviewers (i.e., based on domain and technical expertise) can result in alternative evaluation assessments to better inform resource allocation decisions. The spirit of my Response is to shar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risk in science and to offer insights on how futur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work—leveraging experiments— can test and validate the SEU approach for the purposes of funding more risky science that advances the knowledge fronti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