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侃 《文教资料》2011,(29):172-174
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目的是最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自主办学和素质教育。我国建立并实施自主招生制度增强了高考招生的选择性与适应性,但也存在公平与效率和立法规范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分析自主招生制度对普通高考的影响的背景下.讨论保障高考招生制度公平合理,能够全面推广到普通高校.而普通高校如何采取措施减少自主招生制度的影响也是高校高考制度改革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回顾。结合新一轮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提出要坚持“三个有助于”的指导思想,大力转变思想观念,充分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进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实验,继续扩大自主招生的深度和范围,注重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实行自主招生。  相似文献   

3.
从2003年起,教育部批准了第一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2004年,教育部允许28所名高校自主录取5%的新生;2005年全国又有42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试点,这意味着将有更多才华出众、有个性特长的考生,有可能进入理想的高校;实行多年的全国统一招生录取制度正在开始变革。自主招生考试的试点可以改变在原有统一考试下存在的许多弊端,比如:  相似文献   

4.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作为突破统一高考体制束缚的推进制度设计改革的举措,对于国家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自主招生制度自2003年施行至今十余年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推进,为探索在统一考试招生的体制内实行高校自主考核评价录取的招生制度改革树立了典型。随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数量的逐步增加,以及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实现"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为高校选拔丰富多样的创新人才,高校自主招生制度需要在组织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突破以应对新形势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自主招生是高校多样化选拔录取方式的一种,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试点,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的自主招生的现实评价,分析高校在自主招生中的空间与自律,就高校自主招生今后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自己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招生》2004,(3):21-22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教育部于2003年全国22所高校进行了高校招生自主选择录取的改革试点。今年,自主招生试点院校增加到28所,并且这些高校相继确定了2004年自主靠拢录取方案,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将从本期起分两期介绍2004年高校自主招生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技校在去年的招生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改革招生制度,简化招生手续。   一是针对去年普通高中扩招,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中学加大招生力度等情况,省各级技校也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在采用报刊、电台、电视等传媒手段宣传的同时,结合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运用咨询、答疑、座谈会、家长会等形式,深入农村、乡镇、工厂进行技工教育的宣传。   二是扩大自主招生面。在原来实行省级重点以上技校可以自主招生的基础上,今年扩大为各类技校都可以自主招生,并鼓励应、往届初中毕业生直接到技校报名登记入学。   …  相似文献   

8.
刘进  彭凤 《江苏高教》2021,(8):28-31
一、重理念公平、轻技术公平为自主招生制度埋下隐患 自主招生在试点早期曾引起广泛的有关"自主招生制度是否需要考虑公平"的争议,争议的核心在于"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究竟谁应该是主导".随着改革的深入,教育主管部门将"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纳入了自主招生改革的整体架构,基本平息了上述争论.但与此同时,技术层面的自主招生公平问题却持续凸显,最终导致自主招生政策消亡.  相似文献   

9.
自主招生制度本身蕴含着公正原则,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又欠缺公正原则,在“实然”和“应然”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针对这一问题,以公正的视角审视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对其进行公正性解读,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几点保障自主招生制度公正性的建议,以期高校自主招生制度能日臻完善、成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私立大学自主招生模式,是在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形成的,具有自身的特色,对选拔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同期公立大学相比,私立大学自主招生具有选拔方式灵活、题型多变、推荐制广泛应用、生源质量差异较大等特点。全面总结其招生考试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完善我国现行高校自主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我国目前高考招生制度上存在的重要问题以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国家统一考试(不分文理科,必考科目+选考科目)+大学自主招生(高考成绩+自主考试成绩)+学生自由申请大学(高考成绩2年有效)”为核心的内容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并对比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对所提出方案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是在统一考试招生的体制内实施自主考核评价录取的招生改革,对于国家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自主招生制度施行十余年来,随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数量的逐步增加,社会各界对其关注度越来越高,其成效和问题也不断显露出来。面对社会各界对于高校自主招生的疑虑,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自主招生担负着“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为了实现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试点高校需要在考核评价机制上有进一步突破。  相似文献   

13.
自主招生制度是大学准入制度的核心之一,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受政治体制、法律传统、社会形态的影响,哈佛大学与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制度各有千秋。在招生机制上,哈佛追求学术独立,复旦注重政治功能;在招生标准上,哈佛强调能力,复旦侧重水平;在招生程序上,哈佛崇尚自治,复旦偏重法治;在招生来源上,哈佛取向开放,复旦看重地域;在招生考试上,哈佛主张多元,复旦倾向统一。总体而言,哈佛大学自主招生体现出大学自治的特色,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则具有政府主管的倾向。通过对二者的比较,为进一步优化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作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自2001年提出以来始终饱受热议,高校联考作为其不断发展改革后的产物,也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简要概括了我国自主招生政策的出台和发展状况,并分析高校联考制度在自主招生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以及存在的优势与弊端,针对联考制度反映出的问题,提出改革自主招生的有效途径,并预测自主招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十余年,在这个过程中经历过数次的改革和试点开展,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我国的高考制度中"唯分录取"的不足被改善,体现出招考中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但是当前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受到各界的诟病,所以还需要对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作出一定的改革,进而更好的完善我国的高考招考制度。本文主要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要求进行分析,并分析出其中存在的阻碍问题,最后提出高校自主招生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两种“自主招生”改革之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部分高校面向考生自主招生,开放式招生,是我国高校招生改革的一大突破,为今后各校自主招生或若干院校联合招生探索了一条新路。赞成教育部在部分学校试行的自主招生制度,但不赞成对学生进行层层考试;实行保送生制度,对选拔有专长特长的优秀学生具有积极意义,但应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克服不足之处,逐步探索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保送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2003年实行高校自主招生以来,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引起公众对于其公平性的广泛质疑。必须继续深化高考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改革,完善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控制重点大学自主招生名额,加强对自主招生的监督管理,扩大农村学生录取名额,保证高考成绩在录取中的权威性,才能确保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
自主招生自2003年开始推行,参与高校逐年增加,到2013年面向全国自主招生的高校已由最初的22所扩展到86所.自主招生在给予高校更大的人才选拔自主权同时,也让考生获得了传统高考以外的机会,弥补了统一高考选才模式单一的制度漏洞,但同时,自主招生制度的效率与公平一直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浅谈如何完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招生改革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选拔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3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22所知名高校推行自主招生以来,自主招生改革在扩大招生自主权、为全面发展或具有特长的考生提供更多入学选择机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孙伟 《天津教育》2014,(7):45-4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近些年,教育部和各省市围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多种尝试,普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春季高考、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等改革形式应运而生,尤其是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开展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