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是发挥其重要功能的前提和保证。将团体心理辅导和高校德育教学相结合,开辟了大学生德育教学新视野和新道路。本文在分析团体心理辅导在德育教学的作用机制上,具体阐述了如何将其运用于高校德育教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重点讨论在以人为本的时代德育主流基础上,大学生在网络德育的主体地位及主体性发展问题。一方面,大学生是网络德育主动学习的主体;另一方面,大学生还是网络德育自我教育的主体。因而,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中,必须确立大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顺应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尊重并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活动,在满足大学生的成才需要、服务辅导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德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高校非常重视品德教育,德育生活化是其实施品德教育的一大特色。台湾高校通过劳作教育、生活辅导、课外活动和心理辅导开展德育生活化教育,体现出将使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作为德育终极目标、将德育回归生活和将德育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特点。台湾高校德育生活化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德育目标联系生活,避免政治化;德育内容联系生活,避免空洞化;德育方法联系生活,避免口号化;德育评价联系生活,避免单一化。  相似文献   

4.
高校心理辅导田书义高校德育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采取全方位辐射式心理辅导,是提高这一过程效率的关键。第一,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设立心理档案。心理测验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以测验作为工具把心理品质进行量化,其方法包括:观察法、晤谈法、评定量表法、调查法...  相似文献   

5.
有效的德育过程是道德主体生成的过程。高校德育课堂能否走向主体性是提高大学生课堂德育实效性的关键问题。高校德育课堂要有效地展开“对话”从而实现主体性的德育,从外部途径看,应突出真实性任务教学、强调学习共同体构建和重视过程性评价实施。真诚、协商和等待则是高校德育课堂实现主体性的三个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德育贴近生活的路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贴近生活是高校德育改革的理想之路,其路向是:德育内容要体现生活性,即要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和日常生活;德育手段要体现实践性,即要使德育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到生活过程德育化,德育过程生活化。  相似文献   

7.
【正】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尤其是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中非常适用。北京大学自2006年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以来,在创新高校德育课程、丰富高校课外学生活动形式、完善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和类型团体心理辅导又叫小组辅导、团体咨询或集体咨询,是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内隐学习是主体在无意识状态下学到的某些规则,更加接近人们的心灵的底层,品德形成过程与内隐学习密切相关。对高校德育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应有的重视是高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的重要原因,注重品德形成的内隐学习,开发利用德育隐性资源应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团体辅导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参与、互动、体验、反思四个环节分析了团体辅导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团体辅导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实施学习辅导是解决大学生学习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针对目前高校学习辅导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确立学习辅导的原则,设计学习辅导的内容,制定学习辅导的保障措施,并通过加强教学工作与学生学习、加强管理工作与学生学习和校园服务与学生学习等三个方面的衔接,整合相关资源,形成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实施高校学习辅导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课堂如何使学生走向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课堂能否走向主体性是提高大学生课堂德育实效性的关键问题。高校德育课堂要有效地展开“对话”从而实现主体性的德育,从外部途径看,应突出真实性任务教学,强调学习共同体构建和重视过程性评价实施。真诚、协商和等待则是高校德育课堂实现主体性的三个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12.
德育一直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关注的话题。现代高度发展的商品社会和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对我们高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自我精神的迷茫及心灵的困惑,引发许多道德危机事件。重新解读高校德育工作,应立足学校德育的基础、内涵与过程,侧重对生命的呼唤,心灵的感悟和由内到外。确立新的工作思路:一、用心理辅导的交流去品尝德育内容;二、用心理活动的体验去触摸德育要义;三、用积极的心理干预来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从心理辅导视角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新的要求。高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能够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去辅导学生。如何在心理辅导的视角下做好思想政治的辅导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型社会形成过程中,如何以浓郁的人文气息、鲜明的价值关怀真正引导学生自主步入实践殿堂,培养其学习追求的道德责任,是高校的历史使命,亦是高校德育人性化实践的发展趋势。然而高校内部德育整体融合观念的缺乏,德育目标指向与价值功能的偏离,对学生主体性的忽略等严重制约了人性化德育的实施。为此,本文提出:一是要拓展德育视野,将德育与整体教育融合,全面确立教师教育者主体地位;二是要转变德育观念,将德育目标指向教育对象的道德智慧的培植与开发,努力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三是改革德育模式,“德育过程生活化,生活过程德育化”。在独立性向整体融合性、说教感化型向实践互动型转化过程中走出一条高校德育人性化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课程难上这是很多高校德育教师的共识,师范院校的德育课堂也处境尴尬.在小学教育专业《德育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讲授道德小故事、集体讨论学习、加强案例教学等一系列尝试,促进师范院校德育课程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新形势下,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要创新德育工作,把高校德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管理、生活等的全过程。在德育融入和渗透的过程中,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有效的路径。在德育的视野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突出公寓文化在育人中的特殊作用,是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提出体验式实践式的团体心理辅导是德育课教学中提高德育实效的现实选择,然后详细论述团体心理辅导对传统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应用,最后指出团体心理辅导在德育教学应用中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工作重要的是德育实践,这既是德育学科本身规律性的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客观需要.在德育实践中,校园非主流文化值得关注.所谓非主流文化是相对于校园主流文化而言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由于世界观和价值观没有完全成熟,对社会现象片面理解,加之青年人心理上的从众倾向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校园流行文化.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心理辅导模式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校心理辅导包括发展性心理辅导与矫治性心理辅导,班主任心理辅导属于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发展性心理辅导有三个要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促进学生的个体潜能发挥。学校心理辅导是德育的组成部分和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与理论内涵对应,班主任在涉入心理辅导领域时,也要涉入德育领域和教育领域。因此,班主任应具备三种角色的品质:教育内涵的教师、德育内涵的班主任、心理辅导内涵的心理辅导员。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目标管理是我国高等学校在学习与借鉴目标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的德育管理方法之一。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针对高校德育的特点正确地运用目标管理方法以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将德育目标既作为德育活动的起点,又作为德育活动的终点,以德育目标为依据,有序、有效地展开高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