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初中物理第六章“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一节是教材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节课要讲清什么是浮力,为什么会产生浮力,浮力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等几个问题,内容多、难度大。我们在讲授这节课时,安排了一组简单而又明了的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具体观察思索,形成概念,总结规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建立浮力概念。准备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聚乙烯塑料油桶和一盆水(盆要透明)。先将一个空油桶拧紧盖子,平放到水盆里,油桶就浮在水面上,这说明物体浸在液体里会受到一个向上托它的  相似文献   

2.
在阿基米德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浮力和阿基米德定律两个课题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并把课本中验证性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浮力规律——阿基米德定律。 先让学生观察静止在桌面上的木块,说明它由于受到重力和桌面的向上托力的作用平衡。然后,进行类比,说明静止在水面上的物体也受到重力和水的向上的托力作用。进而比较木块浮在水面上和船浮在水面上等事例,找出其共性,归纳、概括出“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液体)向上托它的力,这种力叫做浮力”。接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引导他们进行探索研究的出发点,启发他们联  相似文献   

3.
搞好课常程序设计,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关键。近几年来,为了使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不仅要求自己多做、做好演示实验,而且从启发式教学的需要出发,注意演示实验的程序设计。我的做法是:一、让实验有层次地展开,增强课常上“学生思维密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课常上让学生处于“多思”的状态之中。演示实验正是让学生接触具体事物,促使具体感知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以利于他们的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4.
在物理学中,实验是研究物理现象的重要手段。实验就是在人为条件下再现物理现象,其目的一般来说就是发现实验中各相关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或检验相关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演示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各相关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如初中物理第一册中“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演示实验,该实验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关系是F浮=G排。因此,我在演示实验中的指导思想就是抓住“物体浸在液体中,就要受到浮力;物体浸在液体中,就要排开液体”这一现象,使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浮力”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二章的内容,是在学过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来研究浮力问题的.这也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和深化.本章内容共分四课时.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和第四节选学课,教材既有演示实验和理论推导,又有原理和应用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推理和想像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2.学生分析学生虽然对浮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认识往往受生活经验的干扰, 由于浮力与液体内部压强有关,学生知道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课中的演示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的重要方法。下面仅以“水的压力和浮力”(《自然》第三册第十四课)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一、分析内容,确定难点在讲“水的压力”这课时,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各类事物中,已经使他们接触到:“水是有压力的”这个现象,因此无须进行演示实验,只须用讨论方式即可完成。但是,在进行“水的浮力”这部分教学时,学生中就会出现较多的问题。由于学生看见船、木块、塑料等物体在水面的漂浮现象,以及自己在水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近年来,“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已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我省明年高考决定采用“3+X”方案,该方案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在物理学科中将增加应用性、能力型和物理实验设计型的题目。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要求,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精神。为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采取了如下一些作法:一、演示实验基加强“三性问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最直观的重要教学形式。课…  相似文献   

8.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及一题多解的方法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设法多做演示实验,而且还应该创造条件将演示实验生活化、趣味化,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把分析过程、实验结果留给学生讨论,并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一、通过物理实验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初中物理浮力是怎样产生的”这节,笔者穿插了一个实验:将可乐瓶去底去盖并倒置,把两个不同色的乒乓球(一个黄色,一个白色)放入,白球置于瓶口,黄球随意放置。(如图甲所示)用…  相似文献   

9.
探索性实验,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某一规律或得出某一结论。其形式是实验在前,结论在后。此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在教学小学自然第三册《水的压力和浮力》一课时,运用探索性实验的方法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接触新课之前,根据已学知识提问:什么叫水的浮力?学生很快回答后,教师出示幻灯,轮船在水面上行驶,接着演示,小颗铁钉沉入水底。然后设计提问:为什么万吨巨轮能浮在水面上,而小颗铁钉却会沉入水底呢?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刨根问底,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了。2 逐层深入,揭示规律  相似文献   

10.
当我再次用同样的教、学具完成自然第三册《水的压力和浮力》一课实验内容的教学时,深感两种教法收效截然不同。究其原因: 1。教师注重了以“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弓}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一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的过程。 将塑料泡沫放在水中用力往下压,有什么感觉々学生实验后都说感觉到水有一种力把泡沫往上浮;要用力才能将泡沫压下去。这就自然引出水有浮力,在水里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实验验证:一松手泡沫就会浮上水面(同时总结出浮力的方向)。接着深入引导:既然水有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呢?(演示下沉物体;铝圆柱装进吊桶放入水槽中沉下去。)问题提出后,教师顺势弓i导,请小组同学商议,而且提出仅有假设是不够的,得用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本课重难点)  相似文献   

11.
蜡烛取材容易,比重小于水,并有相当好的绝缘性能,因而是物理实验中的一种好材料。初中“浮力”课,为了弄清浮力的本质,师生共同讨论“浸在水里的物体若与容器底密合是否受到浮力?。一位学生说:“受的,因为一块木头揿到水底后一放手,又浮上来了。”后来尽管老师给出了正确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仍难以消除。这时可取蜡烛为材料做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证明一下。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上进心强,正处在不断拓宽知识的时期。他们身心正经历着巨大变化。当中许多人都想把自己变成聪明和博学的人,想学好所学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掘学生的这种学习的内在潜力。一、激发求知欲例如在讲授“浮力”一节时,一开始我便引入“王冠的故事”(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激发学生求知欲。然后,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引导分析综合。学生大脑都处于积极思维状  相似文献   

13.
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这一课既动手又要动脑,综合性比较强。怎样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我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阶段,“浮力”这部分内容是重点,是学生力学部分一个比较大的坎儿,而“浮力”这一章的核心内容是“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浮力问题的解决中,由于缺乏对“浮力的形成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两个问题透彻的理解,导致认知模糊,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和错误:有部分学生认为浮力的大小与体积大小直接相关,体积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有部分学生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密度小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有部分学生认为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一定相等。这些认知上的误区都是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认识不够深刻导致的,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将这些问题搞清楚,那么如何深化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呢?就该话题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于教学.  相似文献   

15.
《捞铁牛》是讲古代工程家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学生懂得了浮力,也就读懂了课文。让学生“目睹”这一科学现象,使其有感性认识,做好模拟实验乃是关键。以前我教这篇课文,也曾当堂做过实验。小学生对实验好奇、感兴趣,特别在关键之处,课堂上就出现了“这个站起来,那个嚷看不见”的“热闹”场面,而教师既要演示,又要讲解,还怕实验失败,精力便集中在演  相似文献   

16.
1.使用多种教具增加检测的直观性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用媒体进行检测,能增加检测的直观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比如在讲授“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我采用复合移动投影片,用投影仪演示了木块在水中上浮的全过程,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1)木块在水中上浮的过程中,一直到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2)在没露出水面之前它受到的浮力又怎样变化?(3)它露出水面后,一直到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和它浸在水中的体积都怎样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最近,关于筒内水面上的油层是否受到浮力的问题在本刊展开了讨论。本文就液体内压强的机理和浮力等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以与同行商讨。一、液体的压强是分子斥力的作用现行初中《物理》课本写道:“液体因为有重量,所以对容器的底部要产生压强。”并用实验证明了液体对侧壁和液体内部均有压强,这有利于初中学生理解和接受液体内压强的概念。液体是介于气体与固体之间的一种物质形态,它既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又  相似文献   

18.
1 演示实验的引导作用 1.1 课前激趣.如教学水的表面张力知识一课,演示小木条沾上圆珠芯油后在水面上前进,学生兴奋不已,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它为什么会前进.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第一册143页的两个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演示实验,照图12-6那样演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相等,这个实验容易获得成功,误差一般都很小。但照图12-7那样演示漂浮在水面的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水所受到的重力相等时,若是先称出木块的重,再把木块轻轻放在溢水杯的水面上,然后称出被木块从溢水杯中排到小桶里的水重,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大纲还指出:“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应多做一些,适当增加少量探索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过程,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堂演示实验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