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BD 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Mm/r2=ma,GMm/R2=mg,联立解得"神舟八号"在对接时的向心加速度a=gR2/r2,选项A错误.由GMm/r2=mrω2,GMm/R2=mg,联立解得"神舟八号"在对接时的角速度ω=√(gR2/r3),选项B正确.由T=2π/ω,得"神舟八号"在对接时的周期T=2π√(r3/gR2),选项C错误.由GMm/r2=mv2/r,GMm/R2=mg,Ek=1/2mv2,联立解得Ek=1/2mgR2,选项D正确.  相似文献   

2.
一、选择题1.对于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F=Gmr12m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公式中的G为万有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B.当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C.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D.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而与m1与m2是否相等无关2.甲、乙两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为ω1、ω2和v1、v2,如果他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1: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ω1∶ω2=22∶1B.ω1∶ω2=2∶1C.v1∶v2=2∶1D.v1∶v2=1∶23.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由动量p=mv和动能Ek=1/2mv2可得.Fk=p2/2m或p=√2mEk由于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Ek=p2/2m只反映动量与动能间的数量关系.在已知动量或动能的大小,且求解过程中同时涉及到动量或动能时,只要恰当应用Ek=p2/2m,即可简洁明了地使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4.
1.BD 根据玻尔理论,当某个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后,氢原子能量增大,能级升高,电势能增大,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增大,选项A、C错误,B正确.电子绕核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由ke2/r2=mv2/r,可得Ek=mv2/2,半径变大,动能变小,选项D正确.  相似文献   

5.
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的一条规律.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技术的理论基础.近十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试题相当多,值得同学们重视.解答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试题,我们要掌握下面两个近似关系:1.卫星在其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是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万有引力=向心力.用公式表示就是GMmr2=ma,式中的r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a是向心加速度.根据解题的需要,可用v2r、ω2r、4π2T2r代替a,从而可得到:v=GMr√、ω=GMr3√、T=2πrrGM√、M=4π2r3GT2、r=GMT24π23√、Ek=12mv2=GMm2r等…  相似文献   

6.
1.经典物理学中的动能与相对论中的动能 在经典物理学中,动能Ek=1/2mv^2.根据狭义相对论质量公式m=m0/√1-(v/c)^2可知,物体的质量随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即物体的质量不再是一个常数,所以不能用经典物理学的动能公式来计算高速运动物体的动能.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比例关系在数学应用中特别重要。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涉及计算的问题,大都可以应用比例关系解决,并使解题过程简洁明快。例析如下:1.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可求得A.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B.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C.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D.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由开普勒天体运动定律:轨道半长轴三次方与公转周期平方之比等于常数,有r31T21=r32T22,答案C正确;由圆周运动公式:v=2πrT,有v1=2πr1T1,v2=2πr2T2,v1v2=r1T2r2T1。答…  相似文献   

8.
万有引力定律在高考考试大纲中有两个知识点,即万有引力定律和人造卫星,均为Ⅱ级要求,这两个知识点的核心部分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它是历年高考的热门话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高考理综卷8套试卷中除上海卷外其余7套试卷中均出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试题,为了探讨研究高考命题规律,笔者对2005年高考理综卷中出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试题作一分类例析,仅供参考·一、2005年高考万有引力定律应用试题的统计分析试卷题型分值比例考查内容江苏卷选择题2·6%已知r1>r2比较Ek1与Ek2大小·全国Ⅰ选择题5%已知两行星周期之比,判断r1r2,vv12等…  相似文献   

9.
1.运动时间只由高度决定. 设在高度为^1H处以水平速度v0将物体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由公式H=1、2gt^2可得t=√2H/g,  相似文献   

10.
一、利用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求地球质量月球距地球3.84×108m,周期为27.3天,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GM1mr2=mr(2πT)2.整理得M1=4π2r3GT2.代入数据得M1=6.018×1024kg.二、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运动求地球质量某卫星的周期为5.6×103s,轨道半径为6.8×103km,将有关数据代入M2=4π2r3GT2得M2=5.928×1024kg.三、利用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求地球质量地球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9.780m/s2,其中地球半径R赤=6378km,周期T=24h=86400s.地球赤道处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可分解为重力和向心力,于是有GM3mR2赤=mg赤+mR赤(2πT)2,即GM3R2赤=g赤+R赤…  相似文献   

11.
例1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1、动能为Ek0的小球,先后与一系列质量为m2(m2=12m1)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正碰(碰后质量为m2的小球立即取走),问至少经过多少次碰撞,小球m1的动能才能少于10-6Ek0?(已知lg13=1.114,lg11=1.041) 分析 设运动球原来的速度为v0,经一次碰撞后运动球与静止球的速度分别变为v1、V1,由弹性正碰中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得  相似文献   

12.
陈金鹏 《物理教师》2003,24(1):43-43,45
人造卫星是现代航天技术的结晶 ,它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现行教材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介绍很少 ,加之学生对人造卫星缺乏感性认识 ,致使学习时模糊、错误认识颇多 .教学中有必要注意澄清 .1 为什么人造卫星半径越大其机械能越大 ?人造卫星运行时 ,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由Gm′mr2 =m v2r , (1 )可得v =Gm′r .显然 ,半径越大 ,线速度越小 ,卫星的动能越小 .为什么机械能反而越大呢 ?产生上述疑问的原因是学生尚未学习微积分 ,无法推导引力势能公式 .为使学生释疑 ,建议不经数学推导而直接介绍引力势能公…  相似文献   

13.
恒力做功可用公式 W=Fscosα来求解 ,但如果是变力做功 ,即力的大小、方向在做功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就很难套用该公式了 .那么 ,在高中知识的范围内如何处理有关变力做功的问题呢 ?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一、用动能定理求解动能定理告诉我们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即 W外 =ΔEk,W外 系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 ,ΔEk 是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例 1 如图 1所示 ,质量为 2 kg的物体从A点沿半径为 R的粗糙半球内表面以 1 0 m/ s图 1的速度开始下滑 ,到达B点时的速度变为 2m/ s,求物体从 A运动到 B的过程中 ,摩擦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分析 物体由 A滑到 B的过程中 ,受重力 G、弹力 N和摩擦力 f三个力的作用 ,因而有f =μΝ ,N- mgcosθ=mv2R,即 N=mv2R mgcosθ.式中μ为动摩擦因素 ,v为物体在某点的速度 .分析上式可知 ,在物体由 A到 C运动的过程中 ,θ由大到变小 ,cosθ变大 ,因而 N变大 ,f也变大 .在物体由 C到 B运动的过程中 ,θ由小到变大 ,cosθ变小 ,因而 N变小 ,f也变小 .由以...  相似文献   

14.
上海卷     
1A.某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万有引力恒量为G,则该行星的线速度大小为______;太阳的质量可表示为_______.  相似文献   

15.
一、解决万有引力问题两个基本思路思路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r~2=mv~2/r=m((2π)/T)~2r=mω~2r=mωv具体使用哪个公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使用G(Mm)/r~2=m((2π)/T)~2r的频率比较高,因为实际生活中星球的运转周期容易确定,例如地球绕太阳转的周期就是  相似文献   

16.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把万有引力知识和匀速圆周运动知识联系在一起,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举例说明.一、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例1某人造卫星运动的轨道可近似看作以地心为中心的圆.由  相似文献   

17.
例1 地球的转动动能Ek=C/T2,式中T=8.64×104s,为自转周期,c=1.65×1039 J·s2,为一常数.据天文测算,地球的自转周期大约每100万a增加16 s,如果这个变化主要是由于海洋潮汐的摩擦作用引起的,试估算潮汐的功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相似文献   

18.
△ABC的内切圆、外接圆半径分别为r,R,大家知道有著名的Euler公式:R≥2r. 上述公式证明方法有多种,本文将给出△ABC中内切圆代换下的证明. 为此,我们先给出有关内切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这些在不等式证明中时是极其有用的. 如图1,设a=x+y,b=y+z,c =z + x,△ABC的内切圆、外接圆半径分别为r,R,面积为S,半周长p=a+b+c/2=x+y+z,由海伦公式知S=√p(p-a)(p-b)(p-c) =√xyz(x+y+z),注意到S=pr=a+b+c/2 r,故r=S/P=√xyz/x+y+z,而S=1/2absinC=abc/4R,故R=abc/4S=(x+y)(y+z)(z+x)/4√xyz(x+y+z),故=R/2r=(x+y)(y+z)(z+x)/8xyz≥8xyz/8xyz=1,故R≥2r.  相似文献   

19.
在学完“万有引力定律”一章时,经常会看到这样一道题: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天空中运行,若开动卫星上的小型发动机,使卫星的速度减小,卫星将怎样运动,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的运用公式得出结论:当v减小时,R将增大,因此得出卫星的运动半径将增大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20.
卫星从某一稳定轨道转变到另一稳定轨道运动的过程,简称卫星变轨,这一过程通常出现在发射阶段和回收阶段或调整卫星姿态阶段。由于卫星跟科技、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因而卫星问题成为考试的热点问题,但历次版本的教材对该问题叙述都极其有限,因而成为学习中的一大难题。一、争议的由来一道试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试题是这样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运动轨道可以近似看作圆轨道,在销毁过程之初,空间站运动轨道不断减小,此时空间站运动的线速度和周期如何变化?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Mm/r2=m4π2r/T2,r变小,故T变小。争议的焦点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