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陈延年同志的被捕牺牲日期问题,目前众说不一,有谓六月底者,有谓七月四日者。我馆藏有一九二七年七月二日杨虎致吴稚晖函,则谓业已将陈延年同志杀害,据此,则陈延年遇害日期当在七月二日或在七月二日以前。特将此函刊布,以供研究者参考。又此函对陈延年同志和我党诬蔑辞句,为保持历史档案原貌,未作删节。  相似文献   

2.
《新闻天地》2011,(7):57-58
陈独秀共有6个子女.即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三子陈松年、四子陈鹤年(后改名陈哲民)、长女陈玉莹、次女陈子美(其中,延年、乔年、松年、玉莹为陈独秀和结发妻子高晓岚所生,鹤年、子美为陈独秀与高曼君所生)。这6个子女,大都走上了献身革命、自立自强的道路,其中.陈延年和陈乔年.  相似文献   

3.
谈中学图书馆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中学图书馆面临的形势及对策江正国(安徽铜陵有色中学图书馆)中学图书馆既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广大青少年吸收知识营养的主要源泉。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发展,中学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当前,社会...  相似文献   

4.
一、从上海到陕北参加革命1933年冬,我离开安徽的家乡随全家迁至上海,这年我刚过14岁。到上海后,进了安徽中学学习。在学校中生活的几年。正是国难日深,民族危亡的关头。因此,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爱国主义和民族觉醒的高涨,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媒介融合、万物皆媒的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存在着内容形式刻板、精神感染力不足等问题和困境。传统媒体、新媒体多元的传播渠道、丰富的交互方式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跨媒介叙事成为传播领域的焦点论题。作为一部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觉醒年代》热播“破圈”引发热议,剧中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为国为民的牺牲奉献精神,唤起许多年轻人的共鸣。本文以《觉醒年代》的叙事文本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人物形象在影视、书籍等不同媒介中的叙事呈现,观察新媒体语境下红色文化的跨媒介叙事与传播,以期为中国红色文化的跨媒介叙事实践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赵洛 《出版史料》2011,(3):115-117
抗战初期的1938年,我结识孔凡礼于大别山的深山中——安徽太湖的薛义河。同入六邑中学一年级,成为同年级同窗好友。这一年我十三岁,凡礼十六岁,开始了终身友谊。  相似文献   

7.
信息网络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渠道已经多元化,有太多的东西吸引我们的眼球,那么现在人们尤其是处于高中时期的青少年的阅读情况究竟发生了那些变化呢?阅读是否仍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呢?本文通过对安徽城镇高中生阅读现状的抽样调查来分析目前安徽城镇高中生阅读行为并以此探究其阅读规律,从而为当前中学图书馆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安庆藏书楼,原址在安庆市孝肃路拐角头(现安庆电视台),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76年.当时,安徽布政使孙衣言对省垣--安庆敬敷书院大加修建,"倡捐经史子集书籍数百种藏之院内,以供住院诸生诵习之用",这便是安庆藏书楼的前身.1901年,清廷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省为大学堂,府厅直隶州为中学堂,县为小学堂,敬敷书院亦被废止.为保存该书院藏书,安徽官绅于次年在其原址设立藏书楼,安庆藏书楼即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9.
阿元 《档案时空》2006,(9):20-21
在中国现代史上,曾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最高领导人;两个儿子相差4岁,兄弟俩一道留学法国、苏联,都先加入法共后转为中共党员,回国后成为职业革命家。尤其为传奇的是,父子三人同是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这父子仨,便是父亲陈独秀,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俗称“管东渠”)领导广东、广西、福建西南部及香港地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共广东区委会原设在广州市万福路一九○号南华银行楼上(即今永汉南卫生院),周恩来同志曾任委员长:后迁往文明路七五至八一号(即今延安二路三八○至三八六号),陈延年同志接任书记。就在陈延年任职期间,中共广东区委会出版过两种革命刊物,一为公开的《人民周刊》,  相似文献   

11.
“我是颛桥中学的一名老师,来自安徽,今年留沪过年”“我是一名保安,是湖南伢,今年在沈阳过年”“我是幼儿园大班的杜纤浔,河北人,妈妈说今年要在北京过年”……当来自五湖四海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就地过年的合力,当跟远方的亲人视频拜年成为一种新风尚,这个牛年春节注定要留下诸多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12.
《做什么?》是共青团广东区委员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委员会的机关刊物,刊名由陈延年拟定,取列宁著作《做什么?》(通译《怎么办?》)之意,一九二七年二月七日创刊,广州国光书店发行。该刊为周刊,铅印三十二开本,中山大学党团总支捐资出版,由学委会副书记毕磊(笔名坚如、三石)主编,参加编辑工作的还有党员学生许杰。由于经济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徐中舒,当代著名史学大师,原名道威,字中舒,以字行,安徽安庆人[1]。自幼丧父,七岁时进入安庆慈善机构清节堂附属的小学学习。1912年时他考上皖省中学,但是因为交不起学费,只读了一年就辍学回家,于家中坚持自学。凭着自己的努力,两年后他又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11,(11):98
安徽经视的资源优势一提起安徽的电视媒体,人们第一反应自然是安徽卫视,但在安徽本地市场,安徽经视的名声和影响力并不在卫视之下。近三年,安徽经视的收视保持大幅稳定的增长,奠定了其江湖地位。尤其在2010年,安徽的媒介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过多年累积和沉淀,安徽经视实现全面爆发,收视和影响力大幅度增长,成为地面媒体当之无愧的王者之师。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学这片土地上,一些有志之士倾洒了多少辛劳的汗水。复旦大学新闻系宁树藩教授,就在这里默默耕耘了30多个春秋。夙有缘分宁老是安徽青阳县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弟家庭。少年时代在家念私塾,“朝朝背诵古文章,一表《陈情》半段香”,从而打下了厚实的古文基础。1946年,他毕业于中山大学外文系,以后在几所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学的是外语,却又搞起了新闻学研究,宁老说这  相似文献   

16.
马梅  李冷月 《新闻世界》2013,(12):125-126
安徽丰富的资源大多能变现为文化产业以成为"美好安徽"建设的内容和手段,并令此形象成为公众的共识。但是,安徽的文化产业资源目前大多未广为人知,因此在进行产业变现前须进行资源整合传播,使安徽文化产业资源能够对"美好安徽"形象塑造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媒体传真     
《新闻世界》2010,(9):2-2
省委书记张宝顺到安徽日报报业集团调研 8月19日,省委书记张宝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省委常委、秘书长詹夏来,副省长谢广祥在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汪家驷,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汪谷震陪同下,来到安徽日报报业集团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18.
安徽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异常丰厚。文章在简要介绍安徽地方文献与安徽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阐述了地方文献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与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推动安徽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19.
办出个性办出特色──关于办好教育综合性刊物的几点认识和设想《安徽教育》编辑部徐世增省级教委机关刊物是综合性杂志,覆盖着的读者群有两个系列:领导、教师;两个层次:中学、小学;就学科而言,有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等,...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安徽的地方文献工作在艰难中起步,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不仅建立了省市县各级文献机构,还颁布了相应的法令、法规。与此同时,以安徽通志馆、安徽文献委员会以及安徽丛书编审会为代表的相关机构在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