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规范动作的示范者。但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学以灌输为主,教师传授新知识,幼儿单纯地模仿学习,幼儿似乎也参与了教学活动,但缺少主动性,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教学目标单一。教师制定教学目的时,总是针对班上大部分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单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幼儿的个别差异。这样的目标,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往往过于简单,很容易达到,因而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对能力较弱的…  相似文献   

2.
情况分析根据平时的观察记录,班上部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较强,喜欢编故事,且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讲述时语言比较生动、鲜明.部分幼儿喜欢手工,作品表现力较强.自选活动时,参加“手工角”、“故事迷”活动的幼儿最多。但幼儿这两种能力的发展不均衡,讲述能力强的幼儿大多手工作品一般,而手工技能好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全强。另外,幼儿在活动时较缺乏合作的经验和习惯。  相似文献   

3.
活动设计情况分析: 在设计“人会造房子”活动教案时,我们考虑到幼儿对“房子”的建造过程和结构缺乏感性体验和认识。因此在活动之前,我们和家长一起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感受和学习的条件。同时考虑到班上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存在着差异,在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一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强的幼儿,我们建议他们运用多种材料建造房子并进行装饰,鼓励他们关心帮助能力差的幼儿。二是创造性想象能力强,动手操作能力差的,则提醒他们耐心,并以游戏的方式传递  相似文献   

4.
几点说明     
由我市推荐的几篇教育活动设计,尽量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努力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如语言教育活动设计。努力创设语言教育环境,让幼儿在情境中自然地运用语言,改变过去单纯模仿、记忆教师语言以及机械丰富词汇的做法,把有关能力的培养贯穿在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学习说话,幼儿没有压力,这对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尤为重要。第二,充分重视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充分活动。“保护牙齿”的活动设计,改变了过去常  相似文献   

5.
我在一本杂志看到过一篇文章“小鱼好可怜”文章讲述的是一位教师在给幼儿讲述鱼鳍的功能和作用时想让幼儿更直观些,她却切去了小鱼的胸鳍和腹鳍。当幼儿观察鱼失去了胸鳍和腹鳍会怎样呢?这时一名幼儿却哭地喊到:“小鱼真的好可怜”看到这篇文章我意识到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没有把握好儿年龄特征,没有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与主题相背,在活动中,教师只考虑到知识技能,却忽略了能力情感。在幼儿生活、学习中应渗透幼儿情感。幼儿园有目的的活动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只有结合这些特点认真地设计并组织活动,才能将情感有机地渗透其中在活动过程中,要自然地协调地渗透情感教育。我们可以从生活和学习中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6.
尤峰 《学前教育》2005,(9):32-33
图形发散能力指的是处理具体形象信息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由绘画、搭积木等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思维游戏的特色课程为教师们提供了图形发散类的游戏。材料与教案作为参考和借鉴,可供教师根据幼儿特点进行变通、引申及创新。下面,我们就以中班上学期第六单元《小魔法师》中的第二个活动《帮助小白兔》为例,来看看不同地域的教师是怎样设计活动方案来实现活动目标的。活动目标:能根据故事情节,大胆猜想小白兔需要什么帮助;能利用图形卡片设计并摆出故事情节需要的图案;发展幼儿图形发散能力。  相似文献   

7.
内容和要求 1.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会念整首儿歌;学习新词:农贸市场、荤食、素食。 2.要求幼儿记住儿歌中提到的蔬菜食品,分析它们的外形特征,用简笔画表现,培养幼儿表征及手脑并用能力。 3.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能力的训练,发展幼儿形象思维能力。情况分析在设计画《农贸市场真正好》这首儿歌时(附一),考虑到班上幼儿发展存在的差异,活动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有的幼儿对儿歌中的新词不能一下就理解,不容易记住儿歌的  相似文献   

8.
情况分析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幼儿在晨间活动、户外活动或者体育活动结束后,仍然劲头十足,但也有一些孩子活动不久便气喘吁吁。有些幼儿对教师提供的塑料圈、羽毛球、绳子等器具兴趣不大,刚玩几下便丢开,追逐嬉闹,干扰别人。在其它方面,幼儿之间的差异也比较明显,比如有的幼儿能在台阶上跳来跳去,有的幼儿上楼梯时却要扶扶梯;有的幼儿球投得高远准,有的幼儿只会机械地一抛。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设计了“投—跳—平衡”三纬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育》2006,(9):46-46
设计思路 当我看到《收集东 收集西》这篇有趣又富有幻想的散文诗时,就迫不及待地把它讲给班上的孩子们听。诗歌从自己的收集延伸到他人的收集,进而延伸到自然界,以妈妈的收集为结尾。既渗透着母爱,又拉近了文学作品与幼儿生活体验之间的距离,为幼儿的理解、模仿及创造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0.
自幼儿升上中班后,我发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班上幼儿的能力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本来活动能力强的幼儿现在更强了,本来能力弱的幼儿相比之下更弱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仔细观察下,我发现了其中的原因,能力强的幼儿对活动都很热情、主动,乐于与别人交往,是勇于探索新事物的孩子,而那些能力弱的幼儿相当部分都是胆小、孤僻,不喜欢跟别人交往的孩子。经  相似文献   

11.
正大班幼儿的运动能力及合作交往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他们已经具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他们热衷于选择富有挑战式的运动器材与方式进行锻炼。因此,我们在"趣味挑战区"中投放了轮胎、梯凳、长凳、竹梯等体育器材,丰富大班幼儿的体育锻炼内容,在活动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进一步加强幼儿户外体育运动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第一阶段活动目标:会思考并探索新器材的玩法,萌发自主运动与挑战自我的兴趣。场景1:在户外运动时,幼儿看到器械室里摆  相似文献   

12.
情况分析 设计该活动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1.班上多数家长反映,孩子每次吃饭时,父母总要好话说一大堆,甚至端着饭碗前后追。有的孩子吃几口,浪费倒要一小碗,对劳动的成果不知珍惜,对劳动的艰辛缺乏认识,个别幼儿鄙视农民。 2.大组部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还较差,对自己做过的事或看到过的事不能连贯地讲述,小组幼儿说话不够完整,不能在同伴面前大胆地发言。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育》2014,(Z1):50
幼儿园通常会统一组织一些安全演习活动,让幼儿练习逃生本领。为了检验中班幼儿以往的安全演习效果,一天我与班上老师商量,随机组织一次消防演习活动。为了使情境更逼真,活动一开始,我故意表现得很惊慌,大喊着:"着火了,赶快逃!"不想,班上孩子马上陷入一片混乱。反应快的部分幼儿急火火地往门外跑,却在门口挤成了一团,撞在了一起。有几名幼儿则不知所措,怔怔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了,而几个胆小的女孩居然吓得大哭起来。我只好赶紧出来维持秩序,安慰孩子。我一边处理相关事务,一边不免沮丧:孩子们早已忘了以前学过的如何有序、安全地逃生了,这次还只  相似文献   

14.
情况分析 平时,我看到班上的幼儿经常到田野、树林、花丛中或小河边捕捉自己喜爱的小昆虫,放在小纸盒、小玻琉瓶里,用小棒子敲打看小昆虫跳来跳去,直到这些昆虫死掉才停手。根据这一现象,我在班上开展了“保护益虫”的教育活动,有意识地组织幼儿观察昆虫的形态和习性,通过捕捉、分类、喂养等,让幼儿识别益虫和害虫,初步了解人类与益虫之间的关系,从而懂得要保护益虫,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幼儿生性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而音乐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浅显易懂,琅琅上口,如果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容易激发幼儿的情感,使他们领悟教育的内容,从而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教育效果。 这几年,我们发现入园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年轻的父母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忽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据我们对中班30名幼儿测查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只占3%,一般的占26.7%,较差的占70%,为此,我们进行了“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专题研究。 一、选择有教育内容的歌曲,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 唱歌是一种最通俗、最普及、最易为幼儿理解和喜爰的音乐表现形式。平时,我们按思想品德要求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的歌曲,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我选了《我有一双小小手》、《妈妈,不再麻烦您了》等歌曲。在教唱过程中我给他们讲解歌词的意思,辅之以形象化的动作,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班上的小胖子  相似文献   

16.
“规程”第四章第二十六条指出,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过程,“尤应注重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第二十三条又指出要“灵活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在以往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我们往往忽视了处在两头(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致使教学活动中出现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以下三篇活动设计,在贯彻“规程”精神上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之前,首先分析本班幼儿已具备的与该活动有关的知识经验、能力发展等情况,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了教育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注意根据情况分析因材施教,注重集体活动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当然,由于贯彻“规程”还处在刚起步阶段,这三篇设计也不尽善尽美,比如,情况分析还需再具体、再细致,甚至具体、细致到某个突出的个体,并分析找出具体的原因。将幼儿分成“强、一般、弱”三组,分别提出教育目标并分别有针对性地展开活动等方面还值得商榷和进一步探讨。南通市教育局教研实马嘉娟、南通市城区教育局教研室顾凤英两同志给这三篇活动设计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17.
一、设计意图幼儿对新事物都有一种好奇心,求知欲强,遇事总爱问个为什么.因此,我选择此课,意在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语言文学中的故事教学不仅能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本活动通过几个动物在山坡上玩耍时所看到天空中云的变化及其不同表现,教育幼儿要养成遇事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8.
陈利群 《早期教育》2002,(12):26-26
设计意图 我们在平时的活动中发现,幼儿运用视觉感受数量的能力较强,而其他感觉器官的感受性较弱.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选取幼儿喜欢的小动物为切入口,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全方位地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  相似文献   

19.
在我教的小班里常常有幼儿玩完玩具随地扔 ,不按时交还的现象。为此我多次批评他们 ,但不能解决问题。一位老师建议说 :“不妨表扬表扬按时交还的幼儿。”我采纳了这个建议 ,开始有意识地多表扬 ,少批评。结果出乎意料 ,几个星期后 ,全班没有一个不按时交还玩具的 ,而且班上的活动气氛也与过去大不一样。以往扔得桌上、地上都是玩具的现象再也不见了。这件事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 :“数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表扬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效应呢?这是由儿童的心理特征决定的。幼儿都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自尊心 ,我们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 ,在适当…  相似文献   

20.
以一种叙述故事的形式记录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能让读者产生犹如亲临现场的感觉。我们从这篇活动观察实录与反思中看到了幼儿的探索、发现、学习过程,也看到了教师在新教育观的引领下努力为幼儿创设一种开放的、积极的、互动的教育情境。教师本着与幼儿同学习、同欢乐、同成长的态度去观察幼儿、欣赏幼儿、引导幼儿,正是先进教育观在教育行为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