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尚礼"精神,西方传统文化精神是"尚力"精神。礼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主体。"力"是唯一将西方文化三要素构成一体并且传承不断的文化精神。"尚礼"精神作为一种传统精神,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重大现实意义。"尚力"文化已经发展到自己的一个高峰时期,它所造成的三大人类危机——环境危机、战争危机和人的精神危机,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因此,21世纪应该是"尚礼"和"尚力"两种文化精神或者说是文化价值观念对立互补的世纪。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得徐志摩的爱情诗在中世纪骑士精神的熏陶下,流溢出骑士的冒险精神和浪漫情怀;西方绅士文化在他的诗中表现为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趋向于选择高贵典雅的意象。  相似文献   

3.
苏志铭 《中国德育》2015,(15):57-58
浙江省武义县王宅小学坐落于风景优美的王宅镇上,地处素有"耕读世家"之称的俞源古镇与尊崇"养生之道"的寿仙谷古村的环抱之中。"耕读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来最精髓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一种草根文化,是最本真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它不仅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更造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我们王宅,历来是武义的大粮仓,因此"耕读文化"曾经是我们王宅人民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道"与《圣经》中的"上帝"作为东西方的终极追求,体现了东西方对于生命价值的定位。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老子和圣经中的"道",阐述"道"不但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孕育万物并成为万物的法度,同时也是精神世界的最高范畴,是文化道德的灵魂,其目的是在这大道隐没的时代,思考及探索处于精神困境的东西方文化发展方向和个体生灵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道"与《圣经》中的"上帝"作为东西方的终极追求,体现了东西方对于生命价值的定位。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老子和圣经中的"道",阐述"道"不但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孕育万物并成为万物的法度,同时也是精神世界的最高范畴,是文化道德的灵魂,其目的是在这大道隐没的时代,思考及探索处于精神困境的东西方文化发展方向和个体生灵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提倡"和谐"的政治文化,"宽容"是实现"和谐"的应有之意,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宽容"精神。"宽容"精神与西方多元主义民主价值是相通的,然而,中国的"宽容"文化提倡的是"和谐",西方民主政治充满"对立"、"斗争"的因素,还包含"非和谐"的文化取向,这一差异表明,中国不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而是要立足自身政治文化实际,走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之路。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但他又是"五四"精神哺育的一代知识分子,从他的作品——尤其是涉及性爱描写的作品看,中西文化很自然地融为一体,有时甚至是非常矛盾地杂糅在一起:作者的描写方法是中国式的、传统的,而人物的性观念(也是作者的观念)则是西方式的、反传统的。文章探讨了其背后传递出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8.
翻译研究的范式和视角的嬗变总是随着社会文化语境中主体文化精神和主流哲学思潮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一始于西方且具有西方文化渊源的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浪潮,在我国译学理论研究界可以说是"百家争鸣",毁誉参半。本文以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在国内的现状和产生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分析了"转向"的时代性特征和学科综合性需求,对"转向"后翻译研究具体的文化视域给予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对荒野呼告作出热烈的回应。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为核心,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鼓吹民主科学,反对封建礼教,一时呈摧枯拉朽之势。胡适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其实缺少本土的精神资源,相反运动全面反传统,是文化反抗运动,"打倒孔家店"就是当时著名的口号。鲁迅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外铄"的产物。西方的现代价值观被介绍到了中国,苏醒了一代青年的心。  相似文献   

10.
丁子华 《成才之路》2012,(32):86-87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激烈的碰撞。人们在接受西方先进技术、管理模式、教育理念的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愈演愈烈,严重侵蚀着青少年一代的灵魂——"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地提到了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欧游心影录》是梁启超撰写的访欧游记,集中反映了他访欧回国后的中西文化观。欧游归来的梁启超既批判西方物质文明和科技文明,又肯定西方文明中诸如"自由精神"、"科学的价值、方法"以及尊重"人的个性"的思想等优越部分。同时,梁启超对中国人的精神状况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如何继承和发扬的想法。梁启超中西文化观的变化并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是一种保守或倒退,而是对中西文化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是对其之前过于偏重西学的一种纠正,可以说,这时他的中西文化观恰是非常理性的。  相似文献   

12.
阐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单一性文化结构,易于形成平衡态势;西方文化造就了西方文明,促进了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也造成社会生态系统、文化系统等方面的不平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生态建设,应该肯定西方文化中科学与民主的精神,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及人生价值观念等合理成分,为重构世界文化新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民族,有着横跨欧亚大陆的辽阔疆域,又有着一部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所以,俄罗斯的民族精神是东西方两种因素相互角力形成的,其中西方特色占有绝对地位,但东方特色也不容抹杀。文章着重谈论了俄罗斯民族精神中的东方特色及其对俄罗斯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史学尤见中华文明之底蕴。在与西方史学的比较中凸显出中西史学不同的思想,也传递出中西文明不同的精神。探讨其差异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以人为本、强调道德的特点滋润着中国史学浓郁的人文精神、鲜明的道德劝戒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中国长期的稳定与和平。而西方史学所表现出的理性、创新以及对历史规律的钟情则浸透着西方古代文明善于逻辑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形而上学是西方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伴随着西方文明的整个发展进程。透过西方文明史的表象,人们不难发现一系列与形而上学相关的思想文化因素,其中有本体论、至善论、自然法论、上帝存在论、日神与酒神精神,等等。它们交织在一起,既促成科学理性的思考和实践,也孕育起国家至上、上帝至上、帝国扩张等情结;既深刻地影响了西方自身的文明进程,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冲击着西方以外各区域的文明进程。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有重点地对形而上学思想文化与西方文明发展的相互关系做全方位扫描。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民国时期中国大学校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训是民国时期大学推动德育的重要途径。它们形式上多种多样;多源于中外经典名著中的至理名言;在价值取向上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等特点;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酒神狄奥尼索斯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神话作为希腊文化的最大成就,在西方历史上具有至尊的地位.希腊神话中的主神--酒神狄奥尼索斯在西方文化各个领域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从酒神派生出的词语、神话原型理论及酒神对西方文学产生的影响、酒神节的魅力及对希腊女性的影响、酒神精神4个方面.因此通过解析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对现代西方文学、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有效地阅读和欣赏跟神话相关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对现代文学做出冷静的批评和评估.  相似文献   

18.
论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精神是人作为主体特有的精神,它体现在实践活动之中,是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创新精神由批判精神,科学精神,开拓精神,自主精神,冒险精神、务实精神等因素构成。创新精神有着自己的心理基础和实践基础,是在人的社会性存在中发生的。创新精神是创新实践的精神动力与社会进步的精神之魂,它是通过人的活动和物质的力量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观缘起于对“正统”马克思主义。无批判的实证主义”的质疑。通过反思现代性、理性同一性、概念帝国主义的实质.以人的实践的超越本性为核心的自觉的历史性、实践性扣批判性的文化精神.对作为传统人本主义理论基石并代表着整个西方工业文明本质的启蒙精神提出了质疑与批判。从而揭示了人类的历史就是启蒙摧毁神话和销蚀自身的历史。依照批判理论的历史观。历史不是启蒙理性所勾勒的那幅人类战胜自然的宏伟蓝图,不是启蒙理性不断开辟新疆域而一路高歌猛进的宏伟历程。而是在当代所制造的西方文明进步的理性形而上学神话中注定了启蒙自身的悲剧性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0.
一些和死亡、殡葬有关的汉字,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的殡葬习俗。最初,这些殡葬习俗都表现了生者对死者的怀念之情。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这些习俗逐渐复杂起来。生者对死者的怀念之情,蒙上了迷信的外衣,严重地制约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沿袭下来的殡葬方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