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中国历代先哲们创造并积累的、丰富系统且与唯物史观的科学观念相通相近的思想资源,已构成“唯物史观的中国文化基因”.在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论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相关思考主要涉及人类起源问题,社会经济生活决定道德面貌的观点,家庭、国家起源和演变问题,义利关系问题等;在唯物史观的社会动力论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了比较深刻的有关历史变通演进的观点,并在对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认识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唯物史观的社会主体论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则主要在两个方面有着深刻的创见:一是民本或重民思想,包括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二是关于时势造英雄的观点.作为唯物史观的中国文化基因之客观存在与不断生长,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唯物史观被率先接受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所编撰的《史记》,记载了上自传说的黄帝,下至当代汉武帝时的三干多年的历史;比较广泛地记述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少数民族以及中外关系等各方面的活动。第一次创立了象《货殖列传》、《平准书》这样相当系统地专述社会经济史的篇章,开创了中国纪传体通史的先例。在借鉴历史成败兴衰的基础上,展示了我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达到了作者要“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1610—1695)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著作很多,有一百多种、一千多卷。三个多世纪前的明清交替时代,中国历史正经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所表达的政治和社会理想,标志着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从制度上来认识社会、政治和历史。这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他的思想对后来的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4.
《商君书》历史观的内涵相当丰富,涉及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历史发展动力等重大史学理论问题,也勾画出我国古代历史演进的基本轮廓。其历史进化论、对社会矛盾与经济作用的认识都已达到时代的顶峰,为变法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古代史包括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等专题.以文明史观审视这段历史,就是以"文明"为单位看待整个人类历史,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助于领悟人类历史的真谛,提升历史二轮复习效率与品质.  相似文献   

6.
法的精神纵穿整个历史长河,绵延不绝。自汉至清的两千余年间,中国封建法律的演变是一部关于传统法律文化以及法律史的演变。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父权思想,在中华文明的演进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的发展也是法律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促进法律的文明与进步,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法律所体现的父权思想,认识父权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中呈现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材料片断: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土地占有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具体体现。梳理中国古代土地占有制度的演进概况,探寻其发展规律,汲取其中符合中国现代社会的占有制度的精华,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现代物权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甘泉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古代经济史学家和秦汉史学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历史组成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等。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7月17日下午笔者在本刊学术顾问宫长为先生的陪同下,就当前的国学热、马克思主义与国学以及治学方法等问题采访了林先生。林先生认为:"国学"这个概念的内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今天被炒得很热的"国学",其实也可以说就是传统文化。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是要搞民族主义;21世纪儒家文明引领世界文明潮流的说法不正确;研究和宣传传统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历史研究需要勤奋,要处理好专和博的关系,要学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期,法国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以一个客观的视角,对于为什么会发生法国大革命这一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考量分析.“托克维尔之问”给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快速动员、制度不断转型的现实中国以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靳玲 《教育教学论坛》2020,(18):314-315
中国史学史课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课程,而《周易》与中国史学关系密切,尤其影响了中国传统史学家的思维方式。将《周易》引入课堂教学并与传统史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明晰史家的思想,理解中国民族史学理论,提高文化自信,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林甘泉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古代经济史学家和秦汉史学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历史组成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等.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7月17日下午笔者在本刊学术顾问宫长为先生的陪同下,就当前的国学热、马克思主义与国学以及治学方法等问题采访了林先生.林先生认为:"国学"这个概念的内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今天被炒得很热的"国学",其实也可以说就是传统文化.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是要搞民族主义;21世纪儒家文明引领世界文明潮流的说法不正确;研究和宣传传统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历史研究需要勤奋,要处理好专和博的关系,要学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近日,我们就此走访了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孙晓春教授。孙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访谈中,他对于如何准确地理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如何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线索,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史官中第一位具有自觉历史意识的伟大史学家。《史记》的问世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史宗旨的体现与必然结果。“成一家之言”表现了司马迁的著史动机与历史意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反映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思想。作为史学家的司马迁,通过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力求从前代治乱盛衰中阐述成败兴亡之理,以通古今之变,垂法于后世。作为一个独特思想家的司马迁,《史记》实际上是他通过历史来发表自己“一家之言”的哲学著作。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方式进行文化总结和文化创造,终“成一家之言”,超越了前人并达到了时代的最高度。  相似文献   

15.
伏尔泰的启蒙社会观蕴涵在他对人类历史演进的研究中。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深入考查,伏尔泰阐述了自己的社会理论及其理想。其社会观不仅塑造了18世纪法国的时代精神,还直接影响了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的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6.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及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深入理解这一制度是学好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正确理解当前中国的政治发展状况,明确我们的发展任务和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字的形体构成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据。这种理据是意识、制度、民族心理、社会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等文化取向的阐释,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时代性。《说文解字》中的門部字不仅反映了在中国古代“门”这一建筑结构的具体形制,而且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具有内敛特性的文化观念在建筑形式永久性上的深刻反映。  相似文献   

18.
支配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外来主义的作用固然不可低估,但传统文化的力量似乎更为强大。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认同明末清初学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及其民族意识,成为世纪初社会改革思潮的原动力;从五四到四十年代初,各种思潮的代表人物皆分别从传统文化吸取资源,传统思想的精华在中国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芒。二十世纪对中国社会发展起最大作用的是社会主义思潮,古老的大同理想成为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理论之共同的传统文化底色,但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更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二十世纪五光十色的各种社会思潮背后,几乎都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圣哲在发着诡谲的微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遗存的深层发掘———读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王子今文化,似乎是学界论辩经久不衰的永远的热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的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方向的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地位的认识,多年来一直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从五四以来大家争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社会由神本向人本的演进过程中,先秦儒家性情学说大体经历了由孔子到郭店楚简《性自命出》及《中庸》、《孟子》、《荀子》、《大学》等有关理论的逻辑发展过程。其历史价值突出表现在对人文精神的关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