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诗歌是心灵的歌声,让生命洋溢着活力,承载着最强大的美的力量。诗歌是语言的浓缩,以凝练的语言传递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文化因素是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关键。本文从中英诗歌的比较中说明中英文化的异同,以消除文化差异导致的交际障碍,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欣赏诗歌应了解作者个人的相关资料,了解诗歌本身的特点及理解诗歌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文学是语言艺术,古典诗歌更不例外。要理解古典诗歌的形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领悟诗中的人生哲理,首先应理解语言。在高考古典诗歌欣赏中学生失分的关键就在于对语言的理解不到位。古典诗歌语言自有其特殊之处,为  相似文献   

4.
诗歌欣赏能力是中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培养诗歌欣赏能力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之一。从语言入手,把握诗歌表现形式上的特征,理解作者构思方式和叙事、写景、抒情的基本方法,循序渐进,就能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古诗词曲鉴赏是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也是中考常见的题型。这类题目的常见考点为:.对诗句的理解、鉴赏;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点评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等。在中考的诗歌赏析试题中又以理性思想的分析题为试卷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中英诗歌是两国文化中的瑰宝,诗歌象征的背后隐含着深邃的文化语境.中英诗歌象征的文化语境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文学传统、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通过对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优美,从而提高我们对诗歌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7.
探讨语言展开方式与文学的关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内部的决定性因素。现代汉语诗歌的自由赋予了叙事以方便,而叙事在现代汉语诗歌中则作为钙质甚至骨架而成了硬度的象征。诗歌同样可以成为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如果能够建立一门“诗歌叙事学”,则现代汉语诗歌的理论言说将会获得新的锐利眼光和新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8.
诗歌语言区别于一般的日常语言.而古典诗歌更以其表达的陌生化给今天的中学生带来阅读理解上的障碍和隔膜。因此,读懂古代诗歌,首先彳丁一个扫除文本障碍的问题.这是走进文本的基础:同时.诗歌是一种更纯粹的语言艺术,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主要依托于对诗歌语言的咀嚼和品味。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欣赏诗歌.离不开对语言的赏析。离不开对古人造词造句、匠心独运的体会。因此.古诗教学应该以语言为切入点和依托点。  相似文献   

9.
学会准确把握英诗中的意象、联想和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的语言是形象性的语言,而这种形象性常常是通过巧妙的修辞得以表现的。意象、联想、象征是英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本对它们作了简单介绍,并结合对某些诗歌的欣赏进行了阐述,最后得出结论:要真正理解一首诗的内容,必领准确把握其中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0.
论诗歌隐喻的认知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诗歌中表现得最充分。本文主要是运用莱考夫的认知理论来探索隐喻在中英诗歌中的运用,包括对其特点和分类的分析。从而得出增强隐喻意识,提高隐喻能力,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诗歌隐喻是诗歌欣赏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诗歌翻译难主要体现在理解和表达两方面,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诗歌语言的特殊性与英汉语言的差异性。此外,诗歌翻译还受到翻译者的理解力与表达能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实例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英汉文化差异对喻体理解和选择的影响,指出文化因素在喻体选择和理解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名意象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中的地名是一种文化意象,常常被诗人遣入诗中来抒情言志。文章首先讨论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名意象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然后视其在原诗中的意义和作用,对其英译的原则和方法加以探讨。实现译入语与译出语之间的准确转换,使译文读者在欣赏优美诗句的同时,又能领略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唐诗英译的过程中若仅只留意于对字面意思的翻译,则将会大大降低唐诗的真正魅力,于是适当的“填充法”则成为唐诗英译时架构中外文化有效理解、品味、交流的桥梁。翻译中应通过“填充法”的运用,将诗中的画面景色之美、特殊物象的意蕴、话外音与言外意等隐于文字之外的韵味传达出来,对于一些咏史怀古诗歌,还有必要对省略掉的历史背景进行精到的填充。  相似文献   

15.
称赞语是各种语言文化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的言语行为。它有助于加强交际双方的感情交流,促进社交。本文分析英汉称赞语与应答语的差异,探讨产生差异的文化因素,以期增加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意识,促进英汉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当前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含义包括文化知识与文化理解两个层面。在英语教学中将语言和文化融合一起,加强语言的文化导人,有效发挥多媒体优势,使英语教学从文化知识开始,培养文化意识,最终达到文化理解,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既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又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中国古诗语言模糊性在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各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模糊理论对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把握原诗语言不同层面上的模糊性,同时观照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采取恰当翻译手段,在译入语中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诗语言的模糊关。  相似文献   

18.
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语言差异。作为语言长期使用的结果,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英汉习语间存在着很大差异;由于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英汉习语又有一些相似性。将英汉习语作对比研究,探讨英汉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异同,达到人们对习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加深文化理解,加强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传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玮 《黄山学院学报》2011,13(2):126-128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对目的语所在国的文化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过程.脱离开文化,不可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忽视对英语国家各方面文化因素的介绍、比较和探讨,导致大学生英语学习低效、不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指出在大学英语课堂进行西方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20.
刘爽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139-139,141
本文以M.A.K.Halliday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个纯理功能为依据,以英汉诗歌翻译为分析素材,从重合主位理论的角度透视英汉诗歌翻译中重合主位体现手法的文化差异及其语义理据。将讨论重合主位在英汉诗歌中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互动机制,分析原诗歌的重合主位所承载的双重功能在译文中表现形式,从诸多方面再现原诗歌的行、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