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中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政治课教学的内在需要,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源泉。高中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就是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学生可能的生活。高中政治构建“生活化课堂”需倡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时空等途径,同时避免课堂教学过程的庸俗化和无序化,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对话交流中关注学生差异”、“在生活文化中关注课堂发展”、“在学习文化中关注规范课堂”,在一种文化的分享和创造中为学生创设一种促进其素质不断生成、发展、提高和完善的课堂生活。  相似文献   

3.
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全感皆动”“全程跃动”“全员互动”的小学数学“三动”课堂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学习热情,展示创造潜能,实现人格完善,成为有德性、智性和灵性的创新型人才,彰显“三动”课堂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要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还要关注教学效益。课堂应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展现教师智慧的场所。在强调教学效益的同时,新课改还强调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知识得到深化,认识得到升华,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教学更加有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有效教学”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使得课堂或目中无“人”或负“重”累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杭州文澜中学上了《电路图》一课,感想颇多。首先是觉得,教学能越来越接近学生,从学生的认识起点来设计的教学,称之为“教学设计的亲切化”;第二是在课堂上越来越多地关注大多数的学生,关注科学课堂的过程,不再去追求原有的预设,称它为“教学过程的亲切化”。  相似文献   

6.
施巍 《宁夏教育》2005,(7):100-10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教学目标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学目的由“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促进学生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课堂教学由“传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构建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介绍两节课堂事例,从课例中看发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理念碰撞。  相似文献   

7.
<正>“学评单”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却轻视学习过程的现象。“学评单”顾名思义,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要展示各种“学”;同时教学也要关注“评”,也就是说,教师在学生体验各种“学”的同时,就要能创设相应的“评”,以促进学生“学”的深入。显然,“学评单”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学”的能力,同时又要通过“评”展现他们在学习上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多媒体技术发展,现代课堂在对“声”“像”的关注中往往容易忽视“语言”作为教学要素在课堂实施中的重要作用。语言有温度,字句知冷暖。教师深厚的语言功底能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灵动的语言表达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强烈意愿。在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中,教师“用语成境”,学生则“批文入境”,使教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
王维 《新疆教育》2012,(17):65-65
语文的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课堂是否高效关系着教师能否更好的关注课堂,关注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促使“教”的有效性转变为“学”的高效性,使得尽量多的学生能从课堂中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从“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向“有效教学”的跨越,进而实现从关注考试目标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过渡,从关注短期的目标向关注学生未来的目标过渡,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课堂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  相似文献   

11.
张珍君 《考试周刊》2010,(11):231-23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目标正在由“关注知识的教学”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阐述,即改革课堂旧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发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让传统教学和课改和谐相生:将游戏和小学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融入到学生中间,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指导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的行动指南。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以及终身发展的能力,成为每一位品德教师必须追求并努力实现的教学目标。从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出发,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教学不理想表现,分析了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策略。①融洽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思想品德课堂;②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有效思想品德课堂;③加强学:去指导,争创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13.
王茹 《江苏教育》2023,(46):82-83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让“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指向了核心素养的德育价值。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课堂生态,“融美·自觉”理念下的历史课堂应该具有怎样的样态?笔者在教学中基于“融美·自觉”课堂中“三学”范式,关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在“初步学—深化学—巩固学”环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像“史学家”一样探究历史,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数学教学缺乏生命活力,教学中“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以“教”为中心,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积极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心智潜能的开发,让课堂返朴归真,充满生机活力。自由空间的“表露”。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要让他们喜欢,就必须改变那种“循规蹈矩”的传统要求。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坐在座位上就可以发言,允许学生有较自由的坐姿,允许学生自由地到讲台前发言,允许学生为别人喝彩。课堂上,可以教师提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提…  相似文献   

15.
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有预先为学生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所以我们在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同时,更要关注预设。因为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Brown(2001:20)的“内在动机教学原理”证明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交际能力教学原理”要求在课堂中要关注真实的语言和环境;“过渡语教学原理”解释了为什么教师要理智看待学生的错误.该文通过把上述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阐述了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英语作为高中重要的语言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关注学生内化、吸收情况,才能够更好地构建英语课堂,提 升课堂教学效果。目前,我国高中英语课堂构建仍然以教师为 主导,没有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导致高中英语课堂 与学生适配度不高,学生难以真正融入高中英语课堂当中,影 响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故此,文章将探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 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必要性,研究如何科学构建高中英语 课堂,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旨在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构建 水平,实现科学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一、“新课堂”构建的理念1.新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其基本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正如学生追求的“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碧蓝的天空,任凭我们翱翔;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浩瀚的大海,任凭我们跳跃”。2.新课堂是学生发展的“游乐场”。新课堂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精神世界既是理性的,更是感性的。新课堂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努力寻找有利于…  相似文献   

19.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新课程要求“初中语文新课堂”引领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时间、方式、思维品质及学习效果,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关注自我、自我参与”,从而确保学生课堂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0.
孟迪  王慧媛  范运红 《教育》2024,(9):87-90
<正>北京邮电大学附属小学全面贯彻“双减”政策,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质量为出发点,以课后服务、作业管理和课堂改革为抓手,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提高课堂效率为宗旨,开展了“今典杯”课堂教学展示、“青蓝工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系列活动。将“‘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学研讨主题,关注学科核心知识结构,关注学生课堂思维发展,以此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