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作为封建文化重要内容的封建迷信又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甚至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屡禁不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从思想基础、心理学基础出发,对封建迷信的表现形式和新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和破除封建迷信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就要努力从新自由主义造成的现代迷信中解放出来,坚决破除新自由主义的市场迷信、私有化迷信、全球化的迷信、一味批判传统的迷信.只有破除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迷信,才能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在“捍卫科学尊严、破除愚昧迷信、反对伪科学”论坛第六次研讨会上,科技界、社会科学界、新闻界的专家指出,近年来,鬼神迷信的沉渣正在假借科学和传统文化的旗帜重新泛起。当前,新的鬼神迷信主要表现是:违背科学常识,公开宣扬新的有神论;宣传超物质、超自然的特异能力;贩卖贪伪科学、宣扬真巫术;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幌子,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等等。一些地方,科学抵不过迷信,唯物主义抵不过唯心主义,无神论抵不过有神论。这种与时代潮流发展相违背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干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影响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村封建迷信活动特点为:传统形式与现代形式并存,活动由隐蔽走向公开;参与人数众多,且呈年轻化趋势;活动范围广泛,城乡互动明显;活动影响深刻,危害严重。破除农村封建迷信活动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实际生活困难与问题;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严厉打击封建迷信活动。  相似文献   

5.
如何进一步从思想上、理论上深刻认识“法轮功”的邪教本质,对此还需要作出深层次的理论分析。为了廓清认识上的迷雾,有必要弄清这样两个关系问题:一是“法轮功”与一般封建迷信的关系。“法轮功”虽然也属于迷信,但它与一般民间封建迷信又不同。民间流传的一般封建迷信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当前群众中蔓延的封建迷信的突出表现、存在的深刻根源和严重危害进行了剖析,对如何破除封建迷信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五四前期陈独秀从改造国民性的角度出发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愚昧迷信的产物 ,它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是消极破坏作用。推崇西方民主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是陈独秀否定义和团运动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8.
解放以后,封建反动势力得到了根除,但封建迷信思想依然存在,甚至到现在还深深地根植于一部分人的头脑之中。现在的中学生虽然大多数不信神不信鬼.但这并不等于他们没有迷信思想。例如,据我了解.不少中学生算过命,不少中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喜欢玩“扑克牌推运”的游戏,虽有着闹着玩的味道,但亦可说明他们或多或少在相信一种迷信——“命运”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解放以后,封建反动势力得到了根除,但封建迷信思想依然存在,甚至到现在还深深地根植于一部分人的头脑之中。现在的中学生虽然大多数不信神不信鬼.但这并不等于他们没有迷信思想。例如,据我了解.不少中学生算过命,不少中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喜欢玩“扑克牌推运”的游戏,虽有着闹着玩的味道,但亦可说明他们或多或少在相信一种迷信——“命运”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朱细清  黄婷 《湖南教育》2005,(13):11-11
把握未成年人思想存在的问题,突出针对性。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导致假冒伪劣、欺诈行骗的事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之风盛行;社会的拜金思想、享乐主义、极端利己思想滋生漫延,使未成年人在思想观念上出现迷茫;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及网吧和各类文娱场所的快速发展,含有色情、暴力、愚昧迷信的腐朽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显著提高,特别随着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是十分喜人的。但是,时至今日封建迷信的余毒仍在不少偏僻地区顽固地残存着,本文所展示的一幕幕悲剧,不能不使我们触目惊心。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中国“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告诫全党在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同时,且不可忘记引导,教育农民不断更新观念,同封建迷信、不讲卫生等现象作斗争。近年来,广大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积极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在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是值得称道的。但是对帮助农民抵制封建迷信,屏弃陈规陋习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似乎有所忽视,我们编发这篇《迷信,肆虐神州的黑色逆流》希望能引起广大农村干部和成教工作者的深思。在本文的下篇里,作者将对封建迷信逆流产生的原因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愿我们常说的“治穷先治愚”不只是一个口号。  相似文献   

12.
封建迷信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自八十年代以来,封建迷信呈逐渐增多之势。问卷调查表明,相信迷信和迷信半信半疑者高达被调查者的41.3%。迷信的出现有其社会历史根源,但现今封建迷信重又抬头则有其特定的原因,它是病态文化的延续,是社会成员文化素质偏低的恶果,也是社会转型时出现的负效应。当今的封建迷信又有其特征,表现为人为的操纵性,过程上的突发性,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它对社会稳定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会加剧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弱化理性主义信仰,破坏正常社会生活,甚至被蓄意危害国家安全的人所利用。为控制迷信活动,除了应注意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外,还应注意消除引发迷信的其它社会根源并做好心理调节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关于当前封建迷信抬头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封建迷信又日趋活跃,有的甚至发展成邪教组织,迷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着重剖析当前迷信的特点、社会成因,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有关大学生现代迷信现状的调查表明: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封建迷信现象已经蔓延到了大学校园,有些已经严重影响着个别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甚至导致人生迷茫,出现心态失衡、理想失落、人格扭曲等现象,且有逐步走向封闭、偏执,背离科学、理性的趋势。针对大学生迷信思想形成的心理原因,结合大学生幼稚、迷茫的弱点以及现代迷信较强的干扰性,提出加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育学生明辨真伪科学,拒绝、抵制现代迷信;丰富心理咨询形式、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尊重知识、崇尚科学、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主流。但不容忽视的是,唯心主义思潮和封建迷信活动在一些地区又沉渣泛起,死灰复燃,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我们有必要对现代迷信、有神论泛滥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一、现代迷信和有神论泛滥的主要原因思想政治工作不完全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16.
本对“法轮功”邪教产生、蔓延的原因作了分析。章认为,“法轮功”邪教组织是李洪志在社会转型期社会控制弱化的条件下,将封建迷信、各种唯心主义和有神论思想,杂揉拼凑成的现代迷信体系。章还认为,在社会转型期要加强对群众的理想信念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7.
《打碗碗花》写的是“我”小的时候,外婆说打碗碗花打碗,不让“我”摘,我实验后知道这是迷信。文章描写了外婆的迷信,揭露了封建迷信的危害性,告诉我们不能迷信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道理。文章巧妙地运用了暗示艺术,体现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标题暗示课文的标题是“打碗碗花”。这种“花”其实是一种美丽的花——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碗底还滚动着露珠。而恰是这种美丽的花却被冠以丑陋的名字——打碗碗花。这是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它暗示着的是那些受封建迷信残害的对象。人物的暗示文中主要人物有两个。第一个人物“外婆”,看到我要去摘碗碗花。急忙拉住我,连声说:“不能摘,不能摘,那是打碗碗花——”“——谁摘了它,它就叫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民间的广大地区都存在着“清明节”扫墓、“鬼节”接客等活动。对此问题,广大中学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这些属于封建迷信活动,有的则认为,既然存在就有一定的合理性,等等。为了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笔者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些看法。“清明节”扫墓、“鬼节”接客等活动,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习俗,因此不能视为是封建迷信活动,它和封建迷信活动有着根本的区别。首先,两者进行活动的主体不同。“清明节”扫墓活动的主体是存在着一般迷信思想的人民群众;而封建迷信活动的主体是神汉、巫婆、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等这些…  相似文献   

19.
正《擦亮眼睛》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中的一课,旨在引领学生辨析生活中的一些迷信现象,了解迷信的本质和危害,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树立从小抵制封建迷信思想的观念。我前后经过两次执教,比较着不同的课堂组织和教学效果,从中体会到了蚕儿破茧般的欢愉,并希望与大家分享这份思考和成长的快乐。一、由浅入深,调整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是学生理解、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但学  相似文献   

20.
思想是支撑教师人格魅力的支柱,是教师的生命和灵魂。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终身学习,善于合作,不断反思,勤于实践,敢于破除对权威的迷信,善于总结,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努力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