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芸  毛建 《成人教育》2013,(11):37-39
全纳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是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它倡导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体现了现代和未来教育的公平、公正以及广大民众时不同层次和有质量教育的需求现状。农业高职院校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如何深入理解、融入扩展了的全纳教育理念,用全纳教育的原则指导教育培训工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如何顺应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目前应在哪些领域开拓工作等,值得人们很好的思考。积极探索和实践全纳教育理念,对于推动社会知识文化结构提升与进步、经济发展、实现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整体提高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建 《成人教育》2013,33(2):10-12
全纳教育是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现代和未来教育的公正、公平,同时也客观反应了广大民众对不同层次和有质量教育的渴望。在全纳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催生了我们对现代教育如何顺应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目前应在哪些领域着手探索和工作等提出了有益的思考。这些思考与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广大民众密切相关,对于推动全社会知识文化结构提升与进步、经济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为社会长远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全纳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一起成为了最重要的3种国际教育思潮。上海市长宁区在全纳教育、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建设优质的长宁特殊教育"为目标,积极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在管理、师资、研究与教学层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变化。一、加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建设,规范随班就读工作的常规管理作为承担着区域随班就读管理、指导、服务与培训功能的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改变原来  相似文献   

4.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的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本文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和全新的思维阐述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旨在为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未来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奋斗目标.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发展职业教育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服务是学习型社会的题中之义。学习型社会中,职业教育具备全效性、全纳性、全程性三大功能。在学习型社会宏景下,树立“大职教观”,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培训体系,落实制度、经费、资助体系保障是职业教育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6.
全纳教育追求平等、公正、民主、合作与参与,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职业学校需要倡导这种观念作为理念创新,需要弘扬这种精神作为立校支柱,需要实施这种教育得到科学发展,因为全纳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着眼于人的发展,所以在职业教育领域引进全纳教育,有助于职业教育有效与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通过对全纳教育的阐述,分析当前中职学校践行全纳教育的必要性,对中职学校推行全纳教育进行了粗略的思考,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是专业化的职业教育。但长期以来,在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却是"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对立。就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而言,遵循《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小学部分),本着"学会工作→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理念,依据小学教育的真实工作过程在课程内容上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小学教育知识篇"和"小学教师技能篇"的两大组合模块,正是进行教师教育课程与配套教材建设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8.
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社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全纳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 ,也是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全纳教育的理念需要全纳学校来实践 ,因而全纳学校是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也不同于后来的一体化学校 ,它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在教育、社会、经济方面均具有极大意义。全纳教育理念和全纳学校实践的目的是要促进形成一种追求社会公正、机会平等和民主参与的全纳社会。为此 ,在现存社会中对阻碍这种追求的任何障碍都应该加以确认、质疑和消除。全纳教育的理念指导我们实施全纳学校 ,全纳学校的实践促使我们走向全纳社会。  相似文献   

9.
全纳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界广泛关注与实践的先进教育理念.全纳教育的思想体系为高职院校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指导方法,引领高职教育朝着有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特殊教育师资的有效培养是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途径。在“大特殊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全纳教育的发展趋势带给特殊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发展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全面理解全纳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寻找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问题及出路,并提出教育理念的接纳与转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开放的培养体系及资源整合等建议,为我国在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师培养和发展途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