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生关系是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折射,是不同社会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道德关系的反映。师生关系的优劣不管是对教育过程还是对教育结果都有巨大的影响,它是教师、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2.
现代师生关系的建构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化之关键在于“关系”,中国社会自古就是一种伦理、人情的社会。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的一种代际伦理关系,充满“师道尊严”的压制和顺从。我们现在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合作关系,烙上了市场经济的痕迹。现代师生关系的建构与超越须以传统化为依托,从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探究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使师生关系转向深厚的人传统和人格平等、权责对等的现代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反映。当前我国学校师生关系中,强调伦理关系过多,而师生关系用法律规范不足,我国现行法律,对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权利及义务规定的不明确、细致。师生关系走向法治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应更新观念,依法执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三个角度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功能性的关系,这种功能性的师生关系存在很大缺陷。为解决传统师生关系的缺陷,提出师生关系应该由功能性向存在性师生关系转变。存在性的师生关系包含两层含义:从自然人角度而言,师生关系是"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从社会人角度而言,师生关系是"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我们在落实素质教育过程中,深深感到师生关系配置的如何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健康成长关系极大。我们认为,要不断推进教育发展,学校不能不把师生关系这一既古老又崭新的话题,紧迫地列入深入研究的议事日程。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师生关系,包括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之中,又是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成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表现的心理关系等。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这种关系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农业经济时…  相似文献   

6.
现代师生关系新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师生关系是学校关系的基础与核心。一定意义上讲,师生关系决定了学校的教学关系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建立、健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当前教育界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认为现代师生关系应该包括下列四种关系。一、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同教师一样,学生也有着人所具备的一切尊严和品格。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人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社会意义上的人,而不能只把学生视为未来的驯服的工具、恭敬顺从的奴仆或“后…  相似文献   

7.
彭月明 《湖北教育》2005,(11):56-56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它包含师生之间在道德、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社会能力和创造性等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过程,学生的个性是在教育中形成与发展的.学生的归属感、受尊重程度以及自我价值等心理多是从师生关系中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8.
关于师生关系的几个认识角度1.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关系教育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推动、创造的社会过程。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教育社会中教师与学生两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交往是阐释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师生交往的  相似文献   

9.
李成飞 《职教论坛》2001,(12):28-28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对人们的观念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在教育领域表现尤为明显。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师生关系观正在发生顺应时代发展的质的变化,并展示全新的内涵。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建立的一种联系,现代师生关系是一个内容很复杂的概念,从高层次来看,师生关系包含在整个社会的关系体系中,从微观层次看来,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现代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民主型、友爱型、对话型、期待型、合作型等等。民主型师生关系。传统师生关系以专制型最为典型,现代社会则以民主型、…  相似文献   

10.
漫谈尊师爱生黑龙江许殿忠师生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尊师爱生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应该提倡。这里的尊师是对学生来说的,我的理解是指:1.学生对教师要尊敬、讲礼貌。2.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对教师的育人工作有一种感谢之情。3.学生对教师的教导、要求和评价,应...  相似文献   

11.
关于师生关系的几个认识角度 1.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关系 教育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推动、创造的社会过程。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教育社会中教师与学生两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交往是阐释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师生交往的内容应包括知识信息、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是在教与学的双边实践过程中,通过师生人际交往而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相互认知、信赖和情感亲近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师生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当前师生关系的特点1.从过去的教师支配型向师生平等型关系转变。表现在现在的学生不再是事事顺从老师,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在课堂上对话等等。2.师生关系作用中教师的绝对性权威减弱,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减少,…  相似文献   

13.
试论改善师生关系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双边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从师生关系的性质来说,师生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组织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起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提高教师威信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表现为教育关系、认知关系、情感关系和人际关系四个方面。新型师生关系理念主张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民主的。作为教师要坚定不移的摒弃“教师中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发扬教育民主,强化服务意识,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学生。  相似文献   

15.
曹圣龙 《上海教育》2013,(21):67-68
讲到师生关系,关键是教师一方。教师了解学生吗?教师读懂学生了吗?读懂师生关系了吗?只有读懂学生,读懂师生关系,教师才能调整好自己。师生关系是教师在工作中面对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是两代人的关系,亲子具有割不断的关系,在常态下,父母不会不爱孩子。教师因为社会契约责任,而与学生建立了教育关系,为了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了没有血缘的“两代人”关系,必须负起引领学生“做人”的责任。因此,师生关系以及师爱是建立在奉献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与师生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师生关系的属性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它反映和包含了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关系 ,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与其它有关人员发生关系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我们通常都是把师生关系理解为教师和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中产生的一种交往关系 ,并把这种关系看成是附属于教育或教学的副产品 ,这样的师生关系就成了影响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虽然我们常常认识到师生关系对学生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 ,但没有把师生关系看成是教育活动本身的表现形式 ,没有认识到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活动本身富有的教育价值。产生对这…  相似文献   

17.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向活动,成功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活动中,从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社会规范的代表者,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两个主体,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育关系,包括教学关系、道德关系、情感关系、组织关系和资源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张妍  向燕辉 《教育探索》2008,(12):126-127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应该充分认识学校环境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努力按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把师生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认识和开发。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相长思想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学校教育的产生、发展和人们对师生关系的不断认识而产生和不断演进的。“教学相长”,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新课程背景下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为基础,同时对学生正确的指导、严格的要求的和谐的民主型师生关系。构建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