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一次创新教育研讨会上,一位教师正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当播放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时,生A脱口而出:“邱少云真傻!”部分同学随声附和,部分处于暂时的茫然。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听课,教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重点抓住了“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这几句话,让学生体会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同学们有的说:“他被烈火活活地烧着,还一动不动,真了不起。”有的说:“邱少云肯定像电影中的英雄人物那样,在心里高喊:祖国万岁!共产党万岁!”一位同学说:“我被开水烫过一次,那种疼痛实在难忍,当时我什么也没想,  相似文献   

3.
案例某教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教师重点抓住了“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这两句话,让学生体会这位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同学们讨论了之后,有的说“:他的牺牲可不是被一颗子弹射中,而是被烈火活活地烧死,他还一动不动,邱少云真了不起。”有个学生说:“我想,邱少云肯定像电影中的英雄人物那样,在心里高喊:祖国万岁!共产党万岁!”一位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被开水烫过一次,那种疼痛实在难忍,当时我什么也没想,就是挺着没有哭。大火在邱少云的全身燃烧,他肯定没有想那么多,心里保证只有一个念头:挺住,挺住,再挺住!坚持,坚持,再坚持!才一动不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发出一声呻吟。”教师为学生精彩的发言感到自豪,立即表扬了这位同学的独特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时,又有一位学生举手说有疑问,教师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让他站起来发言,这位同学说“:当时火势很大,邱少云身上带有子弹的枪,可能还有手榴弹……火烧了那么长时间,如果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的话,那这些一点就着的易燃物,怎么没有爆炸呢?”...  相似文献   

4.
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极端危险处境 ,从而更深地理解邱少云牺牲的壮烈 ,在教学这一课时 ,可紧紧抓住“作者心情复杂”这一小节 ,由提问到逐一深化 ,扩散学生思维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邱少云意志之坚强、思想境界之崇高这一主旨。师 :请一个同学读读第7小节 ,看看“我”当时的心情怎么样?生 :“我”当时的心情很复杂。师 :怎么复杂?说具体点。生 :担心、矛盾、祈求、痛苦。师 :担心什么?生 :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 ,或者突然叫起来。师 :为什么这样担心?生 :因为邱少云才21岁 ,很年轻 ,经受锻炼少 ,怕忍…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是检验教师学识功底和教学能力的试金石。记得几年前在一次课堂教学竞赛中,有位老师执教元杂剧《窦娥冤》,课堂上诸事顺利,但就在这时有学生突施“冷箭”:“老师,什么是‘楔子’?”听课的人不禁捏一把汗:这是课本注释中不起眼的一个词,看教师如何应对。这老师果然“老到”,将“楔子”娓娓道来,听课的人也不禁颔首。评课时,大家最看重的正是这一点。无独有偶,一次听小学语文课《邱少云》,老师亦行云流水,但突有学生“发难”:“老师,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他身上的手榴弹呢?”这的确是个问题!老师顿时有些发懵,待回过神来却…  相似文献   

6.
一、剖析词语法。教学中,抓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细细剖析,使他们加深认识,受到教益。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就可紧扣“纹丝不动”一词,启发学生思考:①“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潜伏时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②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怎样“纹丝不动”的?③邱少云为什么能做到“纹丝不动”?这样,对“纹丝不动”一词层层剖析,使邱少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多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诱导他们攀登知识的高山、情感的高山、人格的高山,使语文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做法如下:1.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如读《我的战友邱少云》,学生质疑“:我”与邱少云潜伏得很近,为什么火没有烧到“我”的身上,而邱少云却被一团大火包围呢?这个问题虽与课文中心关系不大,但老师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而是让学生找有关句子读了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们又问: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整整烧了半个多钟头,他能忍受得了吗?没有别的办法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老师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8.
去年秋季,我在教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学生对邱少云被熊熊烈火烧了半个多钟头没有暴露目标产生了疑问。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问:“邱少云在烈火中烧了半个多钟头,为什么他身上的手榴弹、子弹等武器没有爆炸呢?要是一爆炸不就暴露目标了吗?”学生敢说敢问,教室里顿时像炸了锅一样热闹,此时,我告诉他们,愿意和谁在一起讨论就和谁在一起讨论。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派出中心发言人展开全班性辩论:  相似文献   

9.
师最近我们学了好多写人的文章,都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写一个人的特点。你们能不能举例复习一下?生《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通过记叙邱少云同志烈火烧身时纹丝不动,直到牺牲的事,赞扬邱少云同志为了革命利益自觉遵守纪律的品质。生《金色的鱼钩》一课通过记叙老班长为了把三个伤病员带出草地而自己牺牲了的事,赞扬他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师你们说为什么这些文章能感动人呢?  相似文献   

10.
教师先让一个学生上台,不用直尺、圆规,分别画一个矩形和圆形。当学生画不规范时,教师再请他借助直尺和圆规去画。前后对比后,教师启发学生理解“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并指出“纪律”也就是一种“规矩”。教师出示《邱少云烈火烧身》的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后谈体会。学生一致认为:邱少云把纪律看得比生命还重,宁愿烈火烧身,也不肯暴露目标。这说明,有了纪律,集体就有了坚强的力量。教师再出示《193次列车脱轨》的幻灯片,并告诉学生,此次事故是由于扳道工不守纪律,值班时间擅自离岗去吃冰棒造成的。教师要求学生就此事发表看…  相似文献   

11.
无效的合作     
[案例](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14课<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学完这部分,你最想说什么? 生:邱少云太伟大了,真了不起! 生:老师,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  相似文献   

12.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教学,教师抓住最能体现邱少云崇高品质和英雄行为的词语———“纹丝不动”,让学生根据这个词语提出能帮助读懂课文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主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确定了课文的主问题之后,将学习探究的过程交给学生,由学生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读悟,对课文语言文字进行探究。到了结课阶段,形成了如下的板书:我的战友邱少云为什么要?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什么情况下?烈火烧身怎样?千斤巨石结果?自我牺牲战斗胜利下面是教师利用板书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片段实录:师:同学…  相似文献   

13.
“一天,悟空忽见一怪物,尖尖的头,圆圆的身子,还有两块方方正正的“翅膀”,金光灿灿,正向人间飞去。大圣哪里晓得,这乃是人间发射的航天器,正从银河系探测回来,途经此地……。”这是一个初中学生作文《孙悟空大战航天器》的片断。“到了2000年,我要当个饲养员,弹起《催蛋曲》,指挥着千万只鸡生蛋。那序曲刚刚奏完,刹那间生下了千万只又大又圆的双黄蛋”。这是从另一个初中生的日记摘录的。某所小学,老师在课堂上分析《烈火烧身》一文时,刚开始,一个学生的小手就高高地举起,问:“为什么烈火只烧邱少云叔叔一个人,而不烧别人?”“火烧得一动不动,为什么平时烧一下就疼?”有一位教师让小学生认  相似文献   

14.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我想如能引导学生品味出这两句中“才”字的不同蕴意,对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从时间角度讲,第一句中的“才”字表示烈火燃烧时间很长,第二句中的“才”字表示从发起冲锋到战斗胜利所用的时间很短。半个多钟头和20分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为什么用在这里就一个表示时间长,另一个表示时间短呢?这个时间长短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 这里主要体现了作者“我”的一个思想感情问题。邱少云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任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直至壮烈牺牲。表现了邱少云严守纪律、  相似文献   

15.
《我的战友邱少云》板书设计□胡素菊外表内心“我”可以救但不能救心如刀绞{下定决心,坚持隐蔽,为了战斗胜利,宁可牺牲自己。{此板书围绕第六组课文读写重点训练项目《外表和内心》的要求设计。1.外表。左图直观地将邱少云被一团烈火整个儿包住了,在烈火烧身...  相似文献   

16.
在教完《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三段时,有一个学生提出:“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时,身上的子弹、手榴弹怎么不爆炸?”这个问题我始料未及,反问学生是什么原因。学生讨论过后,有的认为邱少云在大火烧身时,把子弹、手榴弹紧紧地压在了自己的身下;有的认为邱少云把弹药轻轻地放到身旁火烧不着的地方去了;还有的认为邱少云没有带手榴弹,只有子弹,而子弹的爆炸声音与茅草燃烧时毕毕剥剥的响声差不多大,敌人不会注意……学生想得有他的道理。这几种情况都有可能,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我一时下不了结论。我把这个问题作为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到课外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7.
《我的战友邱少云》申,“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这一自然段形象地描绘了我亲眼见到邱少云被烈火燃身的内心活动,烘托出了邱少云被烈火燃身那令人难以忍受的悲壮情境,表现出邱少云顾全大局、宁可牺牲自己遵守铁的纪律的高贵品质。为了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这一点。数学时我抓住重点词语“担心”、“不敢”、“不忍”、“忍不住”,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内在含意,把学生引入情境。  相似文献   

18.
<正>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教师就是要大胆地挖掘材料,让学生去思维、去思考、去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有效阅读教材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抓住关键词语创新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当邱少云烈火烧身时,我们的心情极度难过,多么盼望出现奇迹。这里的奇迹有哪些可能性?让学生充分想象:有的学生说,突然间倾盆大雨把火浇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八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以课文为依托,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发展思维能力为重点的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练笔的几种形式: 一、观察插图,描一描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就无需再写。有些插图课文中未有具体描写,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插图上面的是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课文中只有“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这句话作了描写。学习课文后,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然后把画面上的内容,如火苗燃烧的样子,邱少云棱烈火烧身时的神态,手抓泥土的动作等仔细描写出来。最后还要写一写邱少云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通过描写文章中的插图。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惊人毅力,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精彩篇章,仿一仿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  相似文献   

20.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讲读课正在进行。当讲到文中的“我”看到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心情难受这一情景时,为了“引导”学生答出我在板书设计中的“担心”一词,我问:“作者这时的心情怎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