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82):147-148
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是辩证的统一。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只有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健康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同时进行,教育才能使人打破束缚,使人性获得解放,才能使人的成长走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2.
浅谈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对个性内涵的界定与理解为出发点 ,全面地分析了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的关系 ,并认为个性发展教育应从确立一个意识、架起一座桥梁等 7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当前,个性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个性发展教育中,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个性主义、自由主义,个性发展与集体主义的关系理解上常产生了一些曲解,这些曲解直接影响了个性发展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个性发展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创新人才的需要。目前由于各种原因,为促进大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就必须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加强大学生个性发展教育。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育人的理念,正确处理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个人主义的关系,关注大学生“另类、异常”的表现;其次,在管理方法和途径上真正实行学分制、导师制及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等;最后,鼓励大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工作,将大学生个性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真正纳入高等教育目标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个性孕育了创新,创新展示了个性.中小学教育不可回避地面对着这样一个时代.因此,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擎起了素质教育的大旗,大力提倡以德育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中小学教育走上了"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的良性轨道.个性发展教育也开始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认同,并积极探索着个性发展教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应该与可能——再说个性发展与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股个性教育的研究高潮。在这一高潮中,个性教育的两个重要问题,即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关系问题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之后,人们似乎很少谈起个性教育。然而不管我们承不承认,个性教育研究的影响并没有随着高潮的过去而消失。人们普遍认为,教育,尤其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学校教育,是不能回避人的个性发展问题的。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在实施个性教育的实践中,人们往往又把教育过于理想化,常常把教育摆在一个不恰当的位置,自觉不自觉地把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的任…  相似文献   

7.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兼论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面发展是指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个性发展是指个体在需求、生活习惯、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念等方面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全面发展不是全才发展,不影响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在逻辑和哲学上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创新人才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林昕 《现代企业教育》2006,(18):105-107
大学生个性发展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创新人才的需要.目前由于各种原因,为促进大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就必须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加强大学生个性发展教育.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育人的理念,正确处理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个人主义的关系,关注大学生“另类、异常“的表现;其次,在管理方法和途径上真正实行学分制、导师制及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等;最后,鼓励大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工作,将大学生个性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真正纳入高等教育目标体系中.  相似文献   

9.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教育必须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办学追求,把握与处理好4大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应该促进学生智力、体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发展。德、智、体、美彼此独立,又互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个性的丰富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和追求。马克思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科学地揭示了闲暇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即人类闲暇时间、自由时间的增加,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但闲暇时间的增加不必然带来个性的全面发展,因而必须进行闲暇教育,提高处理闲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个性和自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张扬,怎样处理和理解好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关系。如何在加强集体主义的同时兼顾个人的自由发展,本文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各种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能力、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人的需要的充分满足、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等。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人的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生活、主体性的全面发展,具有发展性、多元化、阶段性、不平衡性的特点。因此我们需要处理好人、社会、自然三者,人类文明的继承与发展,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类的全面发展,目标与过程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结论,首先解释了天才表现的参照系、行为内容和绩效水平;然后分析了天才的内在特殊能力与独特的认知加工过程,以及天才的情感特征与人格特质;最后讨论了天才发展中自然成长与有意训练、常规发展与认知跳跃这两类关系。对天才的深入探索,有助于纠正传统关于“天才”的错误认识,形成科学的天才观和人才观,有效指导人才培养及相应的教育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6.
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学业中等生为研究对象,对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业中等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稳定性、有恒性、自律性等人格特征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而与忧虑性、紧张性等人格特征存在着负相关;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十六种人格特征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比较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表明稳定性、有恒性、自律性、忧虑性、紧张性等人格特征是影响中等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pathic traits in children has been largely understudied compared with the etiology of these traits in adults;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elucidate factors that may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pathic traits in childhood. Design.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maternal personality traits on parenting practices and child personality were examined. Specifically, statistical relations were examined among maternal psychopathic traits, maternal antisocial personality traits, and child psychopathic traits, and the role of parenting as a potential mediator and/or moderator of these relations within an all-male sample (= 75) between the ages of 7 and 11 years. Results. Parenting media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maternal antisocial personality traits and child psychopathic traits, but not the relation between maternal and child psychopathic traits. In addition, positive parenting interacted statistically with maternal psychopathic traits, such that maternal and child psychopathic traits were related only when positive parenting practices were lacking.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consideration of parenting as a point of interven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childhood psychopathic traits.  相似文献   

18.
学校德育应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作为承担学生德性素质培养和熏陶的教育活动,无疑是一种价值性活动。个性发展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其实践是全方位的教育活动,其中包含有学校德育活动。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甚至因果关系。学校德育应该以学生个性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导向,应该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与课程开发向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课程事实与课程价值是对应统一的关系,课程事实是课程价值指导下的事实,课程价值的实现依靠课程事实。当代教育在对“科技理性”、“功利主义”的批判基础上,指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并形成了提出健康、和谐发展的“新主体价值观”,“自然”,作为课程开发的独立向度受到课程理论界的普遍重视,从而出现“自然”、“社会”、“自我”、“知识”四维的课程开发向度。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以追求健全的职业人格为价值日标。  相似文献   

20.
66 mother-infant pairs were examined when the infants were 9 and 13 months. The purpose of this report was to examine relations between infant proneness-to-distress temperament, maternal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mother-infant attachment. There were no main-effect relations between infant proneness-to-distress temperament as assessed at 9 months and infant attachment classification at 13 months. This was true whether security of attachment (A and C vs. B) or proposed temperament (A1-B2 vs. B3-C2) groupings of attachment classifications were examined. Infant proneness-to-distress temperament, however, was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Furthermore, security of attachment could be predicted by an interaction between maternal personality and infant proneness-to-di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goodness-of-fit relations in predicting attachment security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