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好书不读不知其妙.两者的共性是:饮酒品出的是人生滋味,而读书收获的乃是不同的生活感受.好酒,须细品慢咂方能体会出其中滋味;好书,则须精读细敲才能读出文中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经常听到教师对学生说:"请带着痛苦的感情读,请带着内疚的感情读,请带着自豪的感情读,请很有感情地美美地读……"于是,学生按教师的指令去读书,可读出来的仍然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可见,朗读并不是对文字本身轻、重、缓、急的技术处理,而是要立足于课文情节的情感,以声传情.  相似文献   

2.
每每去听课,总是听到老师对学生说:“请带着痛苦的感情读,请带着内疚的感情读,请带着自豪的感情读,请很有感情地美美地读……”于是,学生按老师的指令去读书,可读出来的仍然平平淡淡,波浪不惊。课后又常听老师说:“语文教学中难教的不是语文基础知识,而是不知道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的情感挖掘出来?”可见,语文课堂要有读书声,这已成为许多老师的共识。但是课堂教学中到底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下面选取两个教学片断,也许从中可以悟出点什么。到痛的情读的仍课教础导道情课许教学选中片段一学习课…  相似文献   

3.
<正>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说":请带着痛苦的感情读,请带着内疚的感情读,请带着自豪的感情读,读得再激动些,读得再兴奋些。"虽然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读书,但读得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感情的酝酿。在朗读中没有任何提示和铺垫等,学生自主走进教材,直接朗读教材,有人称之为"裸读"。"裸读"单调、机械、生硬,导致学生无动  相似文献   

4.
每每去听课,总能听到老师对学生说":请带着痛苦的感情读,请带着自豪的感情读,请有感情地美美地读……"于是,学生按老师的指令去读书,可读出来的却是平平淡淡,波浪不惊。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呢?在执教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苏珊的帽子》一课时,我深有体会。这篇课文叙述了苏珊因为做化疗,失去了一头美丽的金发,班上老师得知后,以研究帽子为名,安排全班同学戴着帽子来上学,从而避免尴尬,使苏珊在互相尊重的环  相似文献   

5.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圆明园的毁灭》,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请你们再读一遍,结合你对课题的理解,试着带感情来读。(生再读) 师:谁能说说你是带着什么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仇恨的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惋惜的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痛惜的感情来读的。  相似文献   

6.
那天上课伊始,我兴致勃勃地带着学生们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里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我朗声说道。  相似文献   

7.
倾听的快乐     
我将“荷塘旧事”几个大字板书在黑板上,这节课我将带着学生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我张口刚吐出一个字,就明显感觉嗓音沉闷而沙哑,而且嗓子火辣辣地疼痛,重感冒竟让我不能大声说话了。怎么办呢?我报歉地对学生笑笑,他们则一脸疑惑地望着我。猛然间一个大胆的念头冒出来,何不让学生自读自悟,听听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呢?我朝学生神秘地笑笑,转身迅速在课题下写下一行字:“请你细细读文,并说说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散文,文章如诗般清新流畅,语言如歌般富有韵律。读完文章,第一感觉就是,要带着学生美美地读好它。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本课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一、以读代讲,感受槐乡美在本课教学时,本人设计了多次读书,  相似文献   

9.
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入情入境读语文,灵活变通用语文。我的理念是,我读故我在,带着孩子们好好读书,一定能读出一片新天地。抱着这样的信念,我倾情执教了《纸船和风筝》。一读,字词进文本师: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做上记号,不会读的可以请教文后的拼音老师,也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学生随文识字,读后巩固)师:我们把汉字宝宝从文中请到大屏幕上来,请同学们清晰、响亮地  相似文献   

10.
樊灵芝 《教师》2008,(2):36-37
一、关于诵读 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注意诵读,这是无可置疑的,大多数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有些教师只一味地要求学生读啊读,缺乏层次,高耗低效;有些教师每让学生读一次,都要花上比读多出几倍的时间来评,请A评,请B评,还要请C、D、E评,评得兴味全无;还有的教师对背诵缺乏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勉强为之。这都是不足取的。我认为,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评要点到为止,诵要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了一位老师上于漪的《往事依依》,总体感觉不错。记得在介绍完作者、引出课题后,老师是这样开展教学的: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读课文。应该怎样读?带着感情读。边读边解决不认识的字词。解决字词的方法有四个:看注释、查字典、相互讨论、问老师,下面自己解决。(学生小声地读,也有少数学生翻词典,基本不讨论,也没有举手问老师的,时间持续约3分钟。)  相似文献   

12.
左东 《学子》2013,(6):85
一、多媒体助读:让童心亲近童年,激发童真童趣课文用《大海啊故乡》中优美的歌词开头,教学时,可以带学生看看大海,听听潮声,并听听《大海啊故乡》,感受歌曲特有的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在这种依恋之中,让学生听着旋律、带着想象,朗读课文第一段。为了提升朗读的情味,可以由教师示范读,也可以请优秀的学生作示范读。先示范,再让其他学生跟着练习读,是比较务实的教学手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断 师:文中有哪些语句体现了李孟二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端端正正地拿起书一起朗读。)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眉飞色舞"地学古诗,高兴地读、驰骋想象地读、带着色彩去读、带着情感去读,这样就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古诗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一、初读感知1.师:葡萄沟的葡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人们都喜爱它?请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小声读第二段。(请学生自读)2.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并用①②③……在书上注明。(学生数句子)二、细读深究1.一生读第1句,其余同学思考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学生讨论)2.理解第二句。  相似文献   

16.
<正>案例一:《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断师:文中有哪些语句体现了李孟二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端端正正地拿起书一起朗读。)师:(着急)不要一起读,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读书声音乱起来,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在齐读。)师:(生气)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意思就是随便读。(学生似有启发,乱糟糟地读起来,老师无可奈何。)案例二:《望月》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7.
一、审美感知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篇美文。(投影《湖心亭看雪》原文)因为是文言文,请大家先跟着我一句一句地朗读。(生跟老师朗读)师:下面我读两遍翻译,你们读两遍原文。师:整体有什么感觉?(众生沉默)师:直接感受,说得不准确也不要紧的。生1:画面很美。师:给你感觉最强烈的视觉冲击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量达400万字,其中小学阶段要达100万字.我们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量明显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立足课内,植根课外,引领学生想读书,会读书.乐读书,真读书. 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及分析 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多数学生作"呼应状",不是带着问题读,也不是有目的地读,而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老师的读书之令.  相似文献   

19.
片断实录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请大家把书上的句子划一划、读一读。(学生一边划一边读,教师画出陶罐和铁罐的外形,如图所示。)师:下面请一个同学读读铁罐第一次说的话。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的语气运用得好,读出了铁罐的傲慢,但我觉得他的表情还不够,应该像黑板上的铁罐那样高昂着头,眼睛里还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师:你读读看。(该生有表情地朗读。)师:读得好。现在老师请全体同学用傲慢的语气、带着轻蔑的神气读铁罐第二次说的话。(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师:为了…  相似文献   

20.
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方法与技巧,比如以范读开拓学生思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教给学生如何读词句、段落,如何带着感情读等,以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以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