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晓东 《江苏教育》2011,(10):51-51
著名的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双城记》有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题记 在幼儿园,在路上,或者就在自己家里,看看孩子清澈的眼睛,感受一下孩子纯净的心灵。为什么这样清纯的孩子在成长历程中学会了说空话、大话、假话,为什么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制假、售假,为什么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在公共食品里添加吊白块、敌敌畏?  相似文献   

2.
《东方今报》报道,提及现在的教育制度和育人方式,童话大王郑渊洁大呼“别管孩子”。郑渊洁还说,现在的老师也好、家长也好,总是高高在上,按照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管束孩子。照这样下去,他们管得越多,孩子越成不了才,让他们自己去发展,这样长大的孩子,才有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刘萍 《宁夏教育》2006,(1):69-69
1、使孩子软弱无能。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晶晶 《家庭教育》2009,(5):20-20
不少孩子对牛奶特别抵触,可营养丰富的牛奶又是孩子补钙的最佳选择。面对这样的难题,妈妈们不妨把牛奶隐藏到小点心中,这样既不会遭到孩子的拒绝,又能让他们乖乖地把牛奶吃进肚子里。  相似文献   

5.
姜琴 《山东教育》2005,(33):60-60
有些父母喜欢表情严肃地出现在孩子面前,认为这样会有威信一些,其实,这样一种姿势却无形中拉远了孩子的距离,也削弱了语言的分量。还有,在与孩子说话时,最好和孩子处于同一高度,不要一方站着另一方坐着,以平视的角度能让孩子“读懂”你的表情。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育》2005,(10):16-17
我们班的孩子对活动区非常感兴趣,为了给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活动区活动都由幼儿自由选择。欣欣是一个活泼、好动、热情、开朗的孩子,每次自由活动时她都不断地更换活动区,有一次竞更换了5个之多,我认为,欣欣玩每个活动都不能长久,这样下去,对她的发展也是没有好处的。我想去干涉但又怕这样做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您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幸聆听了王雷英老师执教的一堂《木笛》。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而它感人的情怀不是一种慷慨激昂的陈词,而是如忧怨的笛声般弥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中国的水墨画般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这样的文章,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委婉叙述,怎样给予孩子,怎样引领孩子?王老师给予了孩子一个诗一样的课堂。《木笛》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在这样的一种时刻,成了一首婉约的诗。  相似文献   

8.
“爸爸,你不理解我”“不,我偏不那样”,我们经常听到孩子这样的反抗声。父亲多半会生气,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孩子一点都不听话。”然而转念一想,是否在命令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时候,无意识的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了孩子?  相似文献   

9.
章莉 《早期教育》2001,(22):36-36
我的孩子已3岁孩子,为了丰富孩子的语言,我经常与他交谈,您不茹这样试试。  相似文献   

10.
《学前教育》2007,(3):30-31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班上总有一些孩子向我表示想当组长,甚至一些家长也替孩子提出这样的请求。据我了解.孩子想当小组长的理由不一样,有些孩子认为当组长可以多做些事情,也有些孩子认为当组长可以管别人。做组长有助于调动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但组长这一工作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胜任的,而频繁更换组长让大家轮流做对班级的常规管理又不利。对此问题,我真的很为难。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们常常这样说:你这样做,对得起父母辛辛苦苦的养育之情吗?……班主任们相信:面对家长的呵斥,孩子会害怕退缩,面对家长的眼泪,孩子会浪子回头……  相似文献   

12.
有些做父母的一辈子为孩子操心,到头来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无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说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以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事皆备于我。2当他口出狂言时,尽管讥笑他。这样,他的词汇就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会把人气死。3避免批评孩子,免得孩子觉得内疚。这样,将来他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就会感到全世界都与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4把他随手乱丢的东西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这样/长大后…  相似文献   

13.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经常把自己的经验和好恶灌输给孩子,不希望孩子走弯路、摔跟头。有人认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教育必不可少;也有人说,这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嗓门高、声音大,动辄训斥,特别是当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时,更是大发雷霆,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家长的威严,才能使孩子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殊不知,这样做不但收效甚微,还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对立情绪,造成亲子关系的裂痕,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能按照孩子的心理,用和蔼的态度、低声调进行教育,就会像春风细雨滋润万物一样,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案例 班上新来了一位小朋友叫滔滔。是从安徽转来的插班生。对这样的孩子,老师们大都不太愿意接收,可园长说:“外地生怎么了?我们不能用有色眼镜来看待这样的孩子,对每个孩子要一视同仁嘛!”我赞同园长的话,于是滔滔就被安排在了我们大一班。  相似文献   

16.
一些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只重视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孩子性格的健康发展,这样会使孩子在性格形成时出现欠缺。本文重在强调:如何使孩子成为性格健全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上大学时我去幼儿园实习,踌躇满志,打算好好一展身手。 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努力开展每一次活动,关心每一个孩子,耐心引导饮食不规律的孩子正确健康地进食,给午睡起来的女孩子们梳头,为内向甚至害羞的孩子争取机会表现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那时我对自己的教育能力十分自信,甚至有些得意。  相似文献   

18.
《今日教育》2007,(11):44-45
朝阳老师: 您好!我的孩子现在三岁了,为了让孩子为今后的学习尊定良好基础,我们让孩子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约英语学习.但我们心里很困惑:有人认为这样小的孩子首先应学好母语再学英语,有人则认为这样小的孩子正是学习英语的好时机。朝阳老师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幼儿学英语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9.
池春艳 《吉林教育》2005,(10):39-39
曾多次看到这样的报道:日本的孩子和中国的孩子一起参加野外活动,当遇到困难时,日本的孩子总能自己解决问题,战胜困难,而中国的孩子则相反,不会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了困难总是找别人帮助解决。这其中透露的问题不免让我们深思: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以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活动中,有的孩子常常喜欢插嘴,打断老师的话题;有的孩子回答问题时常常不举手便脱口而出或者离开位置跑到老师身边大声嚷嚷;还有的孩子听到别的小朋友说错了便不分场合、时间随便地大声议论……像这样爱插嘴扰乱课堂秩序的孩子常令老师、家长感到非常头疼。我班的小峰便是一个非常爱插嘴的孩子,同时教育多次又屡教不改。我带着疑惑认真观察起这个孩子。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爱插嘴是有原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